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国语辞典》:斧钺汤镬(斧钺汤镬)  拼音:fǔ yuè tāng huò
斧钺,以大斧砍。汤镬,把人放在沸水的鼎镬中烹死。斧钺汤镬指汉时两种残酷的死刑。《汉书。卷五四。苏建传》:「今得杀身自效,虽蒙斧钺汤镬,诚甘乐之。」
《国语辞典》:旋粉(旋粉)  拼音:xuàn fěn
粉皮。制做时用铜制的旋子盛团粉和水置于沸水中,旋转旋子,待粉凝结后取出置于冷水中即可完成。
《国语辞典》:汆汤(汆汤)  拼音:cuān tāng
把菜肴投入沸水中,稍煮一下所成的汤。
《国语辞典》:汆丸子汤(汆丸子汤)  拼音:cuān wán zi tāng
将肉丸子放入沸水中,稍煮一下所成的汤。
《國語辭典》:赴汤蹈火(赴湯蹈火)  拼音:fù tāng dào huǒ
比喻奋不顾身,不避艰险。《三国志。卷六。魏书。刘表传》裴松之注引《傅子》:「今策名委质,唯将军所命,虽赴汤蹈火,死无辞也。」也作「赴蹈汤火」、「赴汤投火」、「赴汤跳火」、「蹈赴汤火」。
《漢語大詞典》:赴水火
犹言赴汤蹈火。比喻冒险犯难。荀子·议兵:“以 桀 诈 尧 ,譬之若以卵投石,以指挠沸;若赴水火,入焉焦没耳!”史记·孙子吴起列传:“兵既整齐,王可试下观之,唯王所欲用之,虽赴水火犹可也。”
分類:赴汤蹈火
《國語辭典》:涮羊肉  拼音:shuàn yáng ròu
一种把羊肉片放在沸汤里烫熟后,沾著佐料吃的食用方式。也称为「涮锅子」。
《國語辭典》:救火扬沸(救火揚沸)  拼音:jiù huǒ yáng fèi
比喻治标不治本,祸患难除。《史记。卷一二二。酷吏传。序》:「当是之时,吏治若救火扬沸,非武健严酷,恶能胜其任而愉快乎?」
《國語辭典》:金城汤池(金城湯池)  拼音:jīn chéng tāng chí
金城,金属造的城。汤池,如滚水的护城河。金城汤池形容坚固不易攻破的城池。语出《汉书。卷四五。蒯通传》:「皆为金城汤池,不可攻也。」后比喻防守严密,无懈可击。《北史。卷八二。儒林传下。辛彦之传》:「帝尝令彦之与沉重论议,重不能抗,避席而谢曰:『辛君所谓金城汤池。』」也作「固若金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