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國語辭典》:治具  拼音:zhì jù
1.治国必须的工具,指法令。唐。韩愈 进学解:「方今圣贤相逢,治具毕张,拔去凶邪,登崇畯良。」
2.置办宴客所需的物品。《史记。卷一○七。魏其武安侯列传》:「将军昨日幸许过魏其,魏其夫妇治具,自旦至今,未敢尝食。」
《國語辭典》:六典  拼音:liù diǎn
1.周代辅佐帝王治理邦国的六种法典。即治典、礼典、教典、政典、刑典、事典。《周礼。天官冢宰。大宰》:「大宰之职,掌建邦之六典,以佐王治邦国。」汉。张衡〈东京赋〉:「建象魏之两观,旌六典之旧章。」
2.隋代宫廷中的女官。即典琮、典赞、典栉、典器、典执、典会。《隋书。卷三六。后妃列传。序》:「又采汉、晋旧仪,置六尚、六司、六典,递相统摄,以掌宫掖之政。」
《國語辭典》:九经(九經)  拼音:jiǔ jīng
九种儒家经籍。所指不一,或为《周礼》、《仪礼》、《礼记》、《左传》、《公羊传》、《谷梁传》、《诗经》、《书经》、《易经》;或指《易经》、《诗经》、《书经》、《礼记》、《春秋》、《孝经》、《论语》、《孟子》、《周礼》。《资治通鉴。卷二九一。后周纪二。太祖广顺三年》:「蜀毌昭裔出私财百万营学馆,且请刻板印九经。」元。乔吉《金钱记》第三折:「这个先生实不中,九经三史几曾通。」
《國語辭典》:乱臣(亂臣)  拼音:luàn chén
1.善于治国的能臣。《书经。泰誓中》:「予有乱臣十人,同心同德。」《魏书。卷五三。李孝伯等传。史臣曰》:「位当端揆,身任梁栋,德洽家门,功著王室。盖有魏之乱臣也。」
2.作乱叛国的臣子。《管子。君臣下》:「君为倒君,臣为乱臣,国之衰也,可坐而待之。」
《國語辭典》:王法  拼音:wáng fǎ
朝廷所颁布的法令。即国法。元。关汉卿《救风尘》第四折:「明有王法,我和你告官去来。」《儒林外史》第四三回:「冯君瑞是我内地生员,关系朝廷体统,他如何敢拿了去,要起赎身的价银来?目无王法已极!」
《國語辭典》:大柄  拼音:dà bǐng
大权。《三国演义》第一一一回:「今主公掌握大柄,四方人心必然未安。」
《國語辭典》:卜年  拼音:bǔ nián
占卜求问传国的年数。《左传。宣公三年》:「卜世三十,卜年七百,天所命也。」晋。刘琨〈劝进表〉:「惠泽侔于有虞,卜年过于问氏。」
《漢語大詞典》:卜世
占卜预测传国的世数。亦泛指国运。《左传·宣公三年》:“ 成王 定鼎于 郟鄏 ,卜世三十,卜年七百,天所命也。”南史·宋武帝纪:“ 晋 以卜世告终,歷数有归,钦若景运,以命于 裕 。”资治通鉴·晋安帝隆安五年:“敌去之后,脩德政以息民,若卜世未穷,何忧旧业之不復!”参见“卜年”。
《漢語大詞典》:帝图(帝圖)
(1).帝王治国的谋略。 南朝 宋 颜延之 《三月三日曲水诗序》:“有 宋 函 夏 ,帝图弘远, 高祖 以圣武定鼎,规同造物。”北齐书·儒林传赞:“帝图杂霸,儒风未纯。”
(2).引申为帝业。 唐 李白 《大庭库》诗:“帝图终冥没,叹息满山川。”旧唐书·敬晖传:“属以帝图伊始,务静狴牢,所以久以含容,未能暴诸遐邇。”
(3).指帝王应天命的图箓。 北魏 杨衒之 洛阳伽蓝记·平等寺:“天命至重,历数匪轻,自非德协之才,功济四海,无以入选帝图,允当师锡。”元史·世祖纪四:“握乾符而起朔土,以神武而膺帝图。”
(4).犹帝位。旧唐书·外戚传·武延基:“ 则天皇后 临御帝图,明目达聪,躬亲庶绩。”
《漢語大詞典》:孝理
犹孝道。谓以孝治国教民。 唐 杜甫 《桥陵诗三十韵因呈县内诸官》:“孝理敦国政,神凝推道经。” 唐 刘禹锡 《谢上连州刺史表》:“伏荷陛下孝理宏深,皇明照烛。” 宋 洪迈 容斋续笔·权若讷冯澥:“削之无益於淳化,存之有光於孝理。”
《國語辭典》:帝道  拼音:dì dào
1.国君治国的德行与手段。《庄子。天道》:「帝道运而无所积,故天下归。」《史记。卷六八。商君列传》:「吾说公以帝道,其志不开悟矣。」
2.王位、帝位。南朝梁。刘孝标〈辩命论〉:「入紫微,升帝道,则未达窅冥之情,未测神明之数,其蔽二也。」
《國語辭典》:治本  拼音:zhì běn
从根本著手,解决问题。如:「治标不如治本。」
《國語辭典》:治标(治標)  拼音:zhì biāo
只处理表面上的枝节末处,而未能真正解决根本症结。如:「你擦这药膏只是治标罢了,还是去看医生吧!」
《漢語大詞典》:沃心
谓使内心受启发。旧多指以治国之道开导帝王。语出书·说命上:“启乃心,沃朕心。” 孔颖达 疏:“当开汝心所有,以灌沃我心,欲令以彼所见教己未知故也。”梁书·武帝纪下:“治道不明,政用多僻,百辟无沃心之言,四聪闕飞耳之听。” 唐 元稹 《高端婺州长史诰》:“朕尝因苦口,必念沃心。每思药石之臣,咸听肺肝之语。” 清 顾炎武 《答徐甥公肃书》:“身当史局,因事纳规,造厀之謨,沃心之告,有急於编摩者,固不待汗简奏功,然后为千秋金镜之献也。”
《漢語大詞典》:实是(實是)
谓切实正确的治国之道。是,指国是。宋史·崔鶠传:“六月一日詔书,詔諫臣直论得失,以求实是,有以见陛下求治之切也。”
《漢語大詞典》:术数(術數)
犹言以隧道计数。墨子·非儒下:“三年之内, 齐 吴 破国之难,伏尸以言术数。” 孙诒让 间诂:“术当为遂。为隧之假字,以隧计数,犹言以泽量也。”
《漢語大詞典》:经纶手(經綸手)
治国的良才。 宋 辛弃疾 《水龙吟·甲辰岁寿韩南涧尚书》词:“渡 江 天马南来,几人真是经纶手?” 明 唐顺之 《与胡梅林总督书》:“古人经纶手大率忙时閒做,閒时忙做,知公亦然也。” 清 孙枝蔚 《万开来宪副招饮园林留赠》诗之二:“暂袖经纶手,弥高著作才。”
分類:治国良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