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漢語大詞典》:劾治
(1).审查治罪。史记·袁盎晁错列传:“ 吴王 骄日久,国多姦。今苟欲劾治,彼不上书告君,即利剑刺君矣。” 宋 叶梦得 石林燕语卷十:“后为妻讼其不睦事,为监司所按治,詔置狱劾治。”
(2).指推究、审问。 明 冯梦龙 《智囊补·察智·程戡》:“ 戡 曰:‘杀人而自置於门,非可疑耶?’乃亲自劾治,具得本谋。”
《漢語大詞典》:致法
以法治罪。史记·万石张叔列传:“ 庆 幸得待罪丞相,罢駑无以辅治,城郭仓库空虚,民多流亡,罪当伏斧质,上不忍致法。”汉书·吴王刘濞传:“ 匈奴 攻 代 , 仲 不能守,弃国间行,走 雒阳 ,自归,天子不忍致法,废为 合阳侯 。”
分類:法治治罪
《漢語大詞典》:曲文
犹曲法。曲解法律条文。谓不依照法律条文治罪。汉书·酷吏传·严延年:“其治务在摧折豪彊,扶助贫弱。贫弱虽陷法,曲文以出之。”
戏曲中的唱词。 清 李渔 《闲情偶寄·词曲上·词采》:“曲文之词采,与诗文之词采非但不同,且要判然相反。”
《漢語大詞典》:免坐
古代法律,本人犯罪时,亲友亦应连坐治罪。对其亲友免予治罪,谓之“免坐”。晋书·刑法志:“律之初制,无免坐之文……宜总为免例,以省科文,故更制定其由例,以为免坐律。”
《漢語大詞典》:案论(案論)
审讯治罪。东观汉记·刘兴传:“ 兴 迁 弘农 太守,县吏 张申 有伏罪, 兴 收 申 案论,郡中震慄。”后汉书·第五伦传:“其巫祝有依託鬼神诈怖愚民,皆案论之。”
分類:审讯治罪
《漢語大詞典》:讯治(訊治)
审理治罪。史记·吴王濞列传:“以 汉 有贼臣,无功天下,侵夺诸侯地,使吏劾繫讯治。” 明 沈德符 野获编·刑部·嘉靖丁亥大狱:“三法司之长,俱下狱讯治。” 清 刘锡鸿 《英轺私记·英伦讯案规模》:“刑司之权,足以讯治其国主王公大臣,故 英伦 有‘君主非尊,律例为尊’之语。”
《漢語大詞典》:平罪
谓公平治罪。史记·卫康叔世家:“ 文公 初立,轻赋平罪。” 司马贞 索隐:“轻赋税,平断刑也。”
《漢語大詞典》:狱法(獄法)
刑狱之法。指治罪条例。《商君书·境内》:“其狱法,高爵訾下爵级。高爵罢,无给有爵人隶僕。”史记·蒙恬列传:“ 秦王 闻 高 ( 赵高 )彊力,通於狱法,举以为中车府令。”
《漢語大詞典》:录治
拘捕并治罪。南齐书·虞玩之传:“ 路太后 外亲 朱仁弥 犯罪,依法録治。”
分類:拘捕治罪
《漢語大詞典》:重究
从严究办;从重治罪。 清 黄六鸿 《福惠全书·莅任·出堂规》:“如敢错拟罪名及私改口供,查出定以作弊重究。”
《漢語大詞典》:付治
交有司治罪。陈书·到仲举传:“及 文帝 崩, 高宗 受遗詔为尚书令入辅。 仲举 与左丞 王暹 、中书舍人 刘师知 、 殷不佞 等,以朝望有归,乃遣 不佞 矫宣旨遣 高宗 还 东府 。事发, 师知 下北狱赐死, 暹 、 不佞 并付治。”
分類:有司治罪
《漢語大詞典》:坐率
幼年子弟因父兄犯法被牵连而治罪。汉书·石奋传:“孤儿幼年未满十岁,无罪而坐率。” 颜师古 注:“ 服虔 曰:‘率,坐刑法也。’ 如淳 曰:‘率,家长也。’幼年无罪,坐为父兄所率而并徙, 如 説近之。” 王先谦 补注:“ 王文彬 曰:‘言无罪而坐以适徙之法, 服 説近之,特不当言刑耳。’注文‘率’上当有坐字。”
《漢語大詞典》:诛坐(誅坐)
责罚,治罪。宋书·夷蛮传·天竺迦毗黎国:“可付所在,精加沙汰,后有违犯,严其诛坐,主者详为条格,速施行。” 清 郝懿行 《宋琐语》卷下:“后有违犯,严加诛坐。”
分類:责罚治罪
《漢語大詞典》:杖治
以杖刑治罪。 明 李清 折狱新语·强占事:“仍杖治 士升 、 永鼎 ,以为贪财渔色之戒。”
分類:杖刑治罪
《漢語大詞典》:罚典(罰典)
据以治罪的法典。 南朝 齐 萧子良 《密启武帝文》:“若罚典惟加贱下,辟书必蠲世族,惧非先王立礼之本。”
分類:治罪法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