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漢語大詞典》:榷沽
亦作“ 搉估 ”。 专卖。 唐 沈亚之 《杭州场壁记》:“国家始以输边事塞,不足於用,遂盐铁搉沽为助。” 唐 司空图 《唐宣州王公行状》:“公俾相资赡,得以均济,又治赋羡银,例皆搉估以优俸。”
分類:专卖
《高级汉语词典》:榷沽
专卖
《高级汉语词典》:屠沽小辈
屠夫和卖酒者一类的小人物
《漢語大詞典》:塘沽协定
1933年,日本侵略军大举进攻长城各口,并经冷口、滦东地区直逼天津。5月31日,国民党政府派熊斌与日本关东军代表冈村宁次在塘沽(今属天津)签订卖国的停战协定,将冀东地区划为非武装区域。这样,日军在察北、冀东地区可自由出入,以便利其控制华北。这一协定史称《塘沽协定》
《漢語大詞典》:炫沽
谓自我夸耀以求任用。后汉书·李云传论:“曷其绞訐摩上,以衒沽成名哉?” 李贤 注:“沽,卖之。” 晋 葛洪 抱朴子·安贫:“耻诡遇以干禄,羞衒沽以要荣。”明史·卢李雒马等传赞:“绞訐摩上,君子弗为。谓其忠厚之意薄,而衒沽之情胜也。”参见“ 衒玉自售 ”。
分類:自我夸耀
《分类字锦》:野桥沽酒(野桥沽酒)
许浑 春日郊园诗 野桥沽酒茅檐醉。
分类:郊野
《国语辞典》:善贾而沽(善贾而沽)  拼音:shàn jià ér gū
等待好价钱出售。语本《论语。子罕》:「求善贾而沽诸?」后比喻才能之士等待时机出仕。
《国语辞典》:沽酒当炉(沽酒当炉)  拼音:gū jiǔ dāng lú
1.卖酒的坐在炉边。比喻名士不遇,甘愿埋身市井。元。关汉卿《玉镜台》第四折:「想当日沽酒当炉,𢬵了个三不归青春卓氏女。」
2.饮酒作乐。元。萧德祥《杀狗劝夫》第四折:「信两个无端贼子,终日去沽酒当炉,把家私渐行消废。」
《国语辞典》:沽名邀誉(沽名邀誉)  拼音:gū míng yāo yù
利用手段求得名誉威望。参见「沽名钓誉」条。如:「他能有今天的成就,全是不择手段,沽名邀誉来的。」
《国语辞典》:塘沽新港  拼音:táng gū xīn gǎng
在抗战期间,华北沦陷时,日人在溏沽和大沽之间建筑新港。光复后政府继续修筑,称为「塘沽新港」。
《国语辞典》:平沽  拼音:píng gū
以低于市价的价格买卖货物。如:「他以平沽的价格,卖出二十箱芒果。」
《国语辞典》:吊誉沽名(吊誉沽名)  拼音:diào yù gū míng
用虚伪的手段猎取名誉。《群音类选。诸腔类。卷三。十义记。毁容不辱》:「非是奴吊誉沽名也,只图一死完全节义名。」也作「沽名钓誉」。
《漢語大詞典》:沽保
酒保。旧指酒店伙计。 清 魏源 《默觚下·治篇十》:“自王公大人下至马庸沽保,未有终日济人利物其心而不要天之祐者;自王公大人下至马庸沽保,未有终日自私自利其心而不为天人之所恶者。”
《漢語大詞典》:沽吊(沽弔)
见“ 沽名弔誉 ”。
《國語辭典》:沽名吊誉(沽名吊譽)  拼音:gū míng diào yù
利用手段来谋取声誉。参见「沽名钓誉」条。《群音类选。官腔类。卷七。犀佩记。贞节自持》:「想班姬凄凉可叹,又何劳沽名吊誉在人间?」
《高级汉语词典》:沽酒市脯
买酒买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