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漢語大詞典》:刑典
刑法,法典。周礼·天官·大宰:“五曰刑典,以詰邦国,以刑百官,以纠万民。”隋书·经籍志二:“ 齐武帝 时,於 麟趾殿 删正刑典,谓之《麟趾格》。” 宋 王明清 挥麈后录卷十一:“使其合死,则自正刑典。” 清 孔尚任 《桃花扇·会狱》:“片纸飞来无人见,三更缚去加刑典,教俺心惊胆颤。”
分類:刑法法典
《國語辭典》:中典  拼音:zhōng diǎn
宽严适中的常行之法。《周礼。秋官。大司寇》:「一曰刑新国,用轻典;二曰刑平国,用中典;三曰刑乱国,用重典。」汉。郑玄。注:「中典者,常行之法。」《文选。沈约。齐故安陆昭王碑文》:「抚同上德,绥用中典。」
《國語辭典》:宪法(憲法)  拼音:xiàn fǎ
1.在一国之内,规定国家体制、政府组织、人民权利义务之最高位阶法规范。
2.法度。《国语。晋语九》:「赏善罚奸,国之宪法也。」宋。无名氏《梅妃传》:「设使调和四海,烹饪鼎鼐,万乘自有宪法,贱妾何能较胜负也。」
《漢語大詞典》:布治
(1).普遍治理。书·禹贡“ 禹 敷土” 孔 传:“洪水汎溢, 禹 布治九州之土。”
(2).颁布政令或法典。周礼·天官·大宰:“正月之吉,始和,布治于邦国都鄙。” 郑玄 注:“大宰以正月朔日布王治之事於天下,至正岁又书而县于象魏,振木鐸以徇之,使万民观焉。” 孙诒让 正义:“大宰於 周 正月朔日始宣布治典於畿外邦国、畿内都鄙。”
(3).谓施政。 明 高启 《三贤堂》诗:“至今郡中人,犹想布治年。”
《國語辭典》:成典  拼音:chéng diǎn
已公布的法典或经籍,称为「成典」。
《漢語大詞典》:汉律(漢律)
汉 代法典的总称。后汉书·孔融传:“《汉律》与罪人交关三日已上,皆应知情。” 王先谦 集解引 惠栋 曰:“《汉律》有九篇。 李悝 所撰六篇,《盗》《贼》《囚》《捕》《杂》《具》也。 萧何 定律,益事律《擅兴》《厩》《户》三篇,合为九篇。” 程树德 《九朝律考·汉律考序》:“ 汉 萧何 作《九章律》,益以 叔孙通 《傍章》十八篇及 张汤 《越宫律》二十七篇, 赵禹 《朝律》六篇,合六十篇,是为《汉律》。”
分類:法典惠栋
《國語辭典》:宪典(憲典)  拼音:xiàn diǎn
国家的典法。《三国志。卷二四。魏书。高柔传》:「掾清识平当,明于宪典,勉恤之哉!」《南史。卷二七。孔琳之传》:「明宪直法,无所屈桡,奏劾尚书令徐羡之宪典。」
《漢語大詞典》:治典
治国的法典。周礼·天官·大宰:“一曰治典,以经邦国,以治官府,以纪万民。”
分類:治国法典
《漢語大詞典》:公典
国家典章;朝廷法典。 明 于慎行 《易谥疏》:“足以慰九原之忠魂,而彰往劝来,有以定万世之公典矣。” 明 屠隆 《綵毫记·拜官供奉》:“荐贤为国,朝庭公典,岂是私恩,何报之有。”
《漢語大詞典》:大史
官名。 殷 代天官六大之一。主管祭祀、历数、法典等。 周 代大体相同。礼记·曲礼下:“天子建天官,先六大,曰大宰、大宗、大史、大祝、大士、大卜,典司六典。” 郑玄 注:“此盖 殷 时制也。”周礼·春官·大史:“大史,掌建邦之六典。”
《漢語大詞典》:违教(違教)
(1).违反法典、法令。左传·文公十八年:“故《虞书》数 舜 之功曰‘慎徽五典,五典克从’,无违教也。”
(2).谦词。谓没有听到有教益的话。《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四九回:“当下各人一一相见,通过姓名; 小云 道过违教,方才坐下。” 丰子恺 《缘缘堂随笔集·悼夏丏尊先生》:“八年违教,快要再见,而终于不得再见。”
《漢語大詞典》:图法(圖法)
(1).图录和法典。吕氏春秋·先识:“ 夏 太史令 终古 ,出其图法,执而泣之。” 章炳麟 《秦政记》:“要以著之图法者,庆赏不遗匹夫,诛罚不避肺府,斯为直耳。”
(2).犹法度。 宋 曾巩 《母薛氏追封汉国太夫人制》:“言为壼彝,动应图法,能教其子。”
分類:法度法典
《國語辭典》:法经(法經)  拼音:fǎ jīng
书名。战国魏李悝撰,六篇,为我国刑法列为专篇之祖,亦为我国最古之法典。相传商鞅曾得之以相秦君。
《漢語大詞典》:秋典
(1).指刑律法典。旧唐书·忠义传上·王义方:“金风届节,玉露启涂,霜简与秋典共清,忠臣将鹰鸇并击。”
(2).指刑部。 唐 吕諲 《字诂判》:“手挥五色,已临科斗之书,躬写六经,方置 麒麟 之阁,而论其日课,将貽秋典。” 清 梁章钜 称谓录·刑部:“ 颜鲁公 集《冯翊太守谢上表》‘超司秋典’,盖尝为宪部尚书。”
《漢語大詞典》:休典
美善的法典。汉书·韦玄成传:“往者大臣以为在昔帝王承祖宗之休典,取象於天地。” 颜师古 注:“休,美也。典,法也。” 宋 庄季裕 《鸡肋编》卷下:“合是休典,慰其营魂,宜特赐諡曰忠愍。”
分類:美善法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