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漢語大詞典》:检则(檢則)
法式。 三国 魏 嵇康 《声无哀乐论》:“揆终始之宜,度贤愚之中,为之检则,使远近同风,用而不竭,亦所以结忠信,著不迁也。”
分類:法式
《漢語大詞典》:检式(檢式)
法式。荀子·儒效:“礼者,人主之所以为羣臣寸尺寻丈检式也。”《淮南子·主术训》:“是故人主之立法,先自为检式仪表,故令行於天下。” 章炳麟 《訄书·学蛊》:“夫 程 朱 虽未竟竘眇,犹审己求是,夸不若修,无寻常文墨检式不若軾。”
分類:法式
《國語辭典》:古制  拼音:gǔ zhì
古代旧有的制度。如:「你一味因袭古制,如何能开创崭新的格局?」《明史。卷九五。刑法志三》:「刑法有创之自明,不衷古制者,廷杖、东西厂、锦衣卫、镇抚司狱是已。」
《漢語大詞典》:定制
(1).拟定制度或法式。鹖冠子·道瑞:“圣人之功,定制於冥冥。”汉书·贾谊传:“割地定制,令 齐 、 赵 、 楚 各为若干国。” 唐 李华 《含元殿赋》:“图正殿之逌居,规崇山而定制。” 清 李渔 《闲情偶寄·饮馔·蔬食》:“竹法慎初,不可草草定制。”
(2).确定的制度、规则。《后汉书·应劭传》:“杀人者死,伤人者刑,此百王之定制,有法之成科。” 宋 欧阳修 归田录卷二:“诸王宫教授入谢祖宗时,偶因便殿不御袍带见之,至今教授入谢,必俟上入内解袍带,復出见之。有司皆以为定制也。” 范文澜 蔡美彪 等《中国通史》第二编第二章第二节:“从此盐铁官营成为定制。”
《國語辭典》:刀尺  拼音:dāo chǐ
1.裁衣的剪刀及尺。北齐。颜之推《颜氏家训。风操》:「男则用弓矢纸笔,女则用刀尺针缕。」唐。杜甫 秋兴诗八首之一:「寒衣处处催刀尺,白帝城高急暮砧。」
2.比喻进退人才。《晋书。卷六○。列传。李含》:「臣虽无祁大夫之德,见含为腾所侮,谨表以闻,乞朝廷以时博议,无令腾得妄弄刀尺。」
《國語辭典》:章程  拼音:zhāng chéng
机关或团体条列的办事规则。《文选。颜延之。三月三日曲水诗序》:「章程明密,品式周备。」《文明小史》第二一回:「也须破费几文,请些人来订订章程,编编教科书。」
《國語辭典》:章程  拼音:zhāng cheng
办法。如:「他连吃饭,都没个准章程。」
《漢語大詞典》:章程书(章程書)
书体的一种。即八分书。 南朝 宋 羊欣 《古来能书人名》:“ 钟 书有三体:一曰铭石之书,最妙者也。二曰章程书,传秘书教小学者也。三曰行押书,相闻者也。”亦省称“ 章程 ”。 宋 曾慥 类说·书法苑:“ 钟繇 有三体……二曰章程,谓八分书。”
《國語辭典》:矩矱  拼音:jǔ huò
1.本指画直角或方形的曲尺。比喻规矩法度。《楚辞。屈原。离骚》:「曰勉升降以上下兮,求矩矱之所同。」汉。严忌〈哀时命〉:「上同凿枘于伏戏兮,下合矩矱于虞唐。」
2.作为典范、法式。南朝梁。刘协《文心雕龙。序志》:「但言不尽意,圣人所难;识在瓶管,何能矩矱?」
《漢語大詞典》:遗范(遺範)
(1).指前人遗留下来可作楷模的法式、规范、标准等。晋书·乐志上:“ 武皇帝 採 汉 魏 之遗范,览 景文 之垂则,鼎鼐唯新,前音不改。” 唐 元稹 《去杭州》诗:“君名师范欲何范,君之烈祖遗范存。” 清 陈田 《明诗纪事丁籤·陈霆》:“其豪迈激越,有 苏 辛 遗范。” 谢觉哉 《不惑集·从纪念杜甫想到的》:“ 延城 南关外 杜甫川 口有 唐 左拾遗 杜公祠 ,祠系依石凿洞,石龛犹存,有‘北征遗范’木匾。”
(2).犹遗像。魏书·释老志:“后 孝明帝 夜梦金人,顶有日光,飞行殿庭,乃访羣臣, 傅毅 始以佛对。帝遣郎中 蔡愔 、博士弟子 秦景 等使於 天竺 ,写浮屠遗范。”参见“ 遗像 ”。
《國語辭典》:遗像(遺像)  拼音:yí xiàng
1.死者生前的照片或肖像。如:「国父遗像」。《儒林外史》第四八回:「只见中间奉著灵柩,面前香炉、烛台、遗像、魂幡。」
2.当物体移去或闭眼时,物像仍存在瞬间的现象。也称为「后像」。
《國語辭典》:降格  拼音:jiàng gé
1.降临,从上而至。《书经。多士》:「上帝引逸,有夏不适逸,则惟帝降格。」
2.降低标准。唐。释皎然《诗式。卷二。律诗》:「宋诗曰:『象溟看落景,烧劫辨沉灰。』沈诗曰:『咏歌麟趾舍,箫管凤雏来。』凡此之流,尽是诗家射雕之手,假使曹刘降格来作律诗,二子并驱,未知孰胜。」
3.降低标准或身分。如:「降格相求」。
《國語辭典》:仪式(儀式)  拼音:yí shì
举行典礼的秩序、形式等。如:「仪式简单而隆重。」
《國語辭典》:改制  拼音:gǎi zhì
1.改变制度。三国魏。曹囧 六代论:「胡亥少习剋薄之教,长遵凶父之业,不能改制易法,宠任兄弟。」
2.大陆地区指改装。如:「电话改制费」。
《漢語大詞典》:雅制(雅製)
(1).典范的体格法式。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体性:“故童子雕琢,必先雅製,沿根讨叶,思转自圆。” 唐 窦牟 《奉使至邢州赠李八使君》诗:“礼饰华缨重,才牵雅製餘。” 明 宋濂 《送许存礼赴北平教授任序》:“继前古之芳音,首群英之雅製云尔。” 清 陈田 《明诗纪事丙籤·吴宽》:“ 匏翁 诗,体擅臺阁之华,气含川泽之秀,冲情逸致,雅製清裁。”
(2).泛指雅正的式样。 宋 李上交 近事会元卷一:“ 开元 以来,文官仕任(伍)多以紫皁官絁为头巾、平头子,相效为雅製。”
指典章制度。晋书·舆服志:“雅制弘多,式遵遗范,宾人异宪,师行殊则。”
《漢語大詞典》:世程
世人的轨范、法式。 唐 岑参 《仆射裴公挽歌》之一:“盛德资邦杰,嘉謨作世程。” 唐 刘禹锡 《代郡开国公王氏先庙碑》:“ 大和 二年,增新室既成,祔显考于尊位,告饗由礼,观之者以为世程。” 元 王恽 《御骠出厩图》诗:“圣经説备预,万古为世程。”
《國語辭典》:体法(體法)  拼音:tǐ fǎ
诗文书画上一定的格局法式。《新唐书。卷一八二。裴休传》:「能文章,书楷遒媚有体法。」
《國語辭典》:体裁(體裁)  拼音:tǐ cái
1.作品的布局、架构。《文选。沈约。宋书谢灵运传论》:「延年之体裁明密,并方轨前秀,垂范后昆。」北齐。颜之推《颜氏家训。文章》:「但使不失体裁,辞意可观,便称才士。」
2.文学的类别。依作品所表现的结构与性质上之差异而加以区分,如诗、散文、小说、戏剧、报导文学等。如:「散文和小说的体裁不同,两者无法互争高下。」
《國語辭典》:楷则(楷則)  拼音:kǎi zé
值得效法尊崇的范例。《后汉书。卷一四。宗室四王三侯传。齐武王演传》:「陆能属文,作春秋旨义终始论及赋颂数十篇。又善史书,当世以为楷则。」《晋书。卷五二。阮种传》:「每为驳议,事皆施用,遂为楷则。」也作「模楷」、「楷模」。
分類:法式楷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