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4159,分278页显示 上一页 269 270 271 272 273 275 276 277 278 下一页
宋祖法(字 尔绳 号 澺水 )
陈舜法(字 予若 号 将隐 )
释清宣(字 法雨 王 别称 滇南宗匠 )
法若真(字 汉儒 号 黄石、黄山 )
俞汝言(字 右吉 别称 渐川老人 法考补、双湖杂录、本草摘要 )
法若贞(字 玉符 )
祖可法( 顺禧 )
徐枋(字 昭法 号 俟斋、秦余山人 )
释行帜(字 法幢 林 增志 )
法谭
李良年(字 武曾、符曾 别称 三李 名 法远 兆潢 号 秋锦 )
石涛( 原济、元济、若极、超济 别称 道济、济颠 名 朱若极 字 石涛、法舟 号 瞎尊者、大涤子、清湘老人、苦瓜和尚、石公上人、清湘遗人、清湘陈人、靖江后人、粤山人、湘源济山僧、晚号瞎尊者、一枝叟、零丁老人、枝下叟 阿长 )
释法华
法枟(字 舆瞻 号 书山 )
其它辞典(续上)
张法(字 黄月 )宋祖法(字 尔绳 号 澺水 )
陈舜法(字 予若 号 将隐 )
释清宣(字 法雨 王 别称 滇南宗匠 )
法若真(字 汉儒 号 黄石、黄山 )
俞汝言(字 右吉 别称 渐川老人 法考补、双湖杂录、本草摘要 )
法若贞(字 玉符 )
祖可法( 顺禧 )
徐枋(字 昭法 号 俟斋、秦余山人 )
释行帜(字 法幢 林 增志 )
法谭
李良年(字 武曾、符曾 别称 三李 名 法远 兆潢 号 秋锦 )
石涛( 原济、元济、若极、超济 别称 道济、济颠 名 朱若极 字 石涛、法舟 号 瞎尊者、大涤子、清湘老人、苦瓜和尚、石公上人、清湘遗人、清湘陈人、靖江后人、粤山人、湘源济山僧、晚号瞎尊者、一枝叟、零丁老人、枝下叟 阿长 )
释法华
法枟(字 舆瞻 号 书山 )
人物简介
维基
张法(?—17世纪),字黄月,江西抚州府金溪县紫岭乡人。张法先祖侨居岭南,他以河南罗山籍中崇祯六年(1633年)的举人,次年(1634年)联捷进士,获授行人,转任山东道监察御史,因为直言忤逆内阁,贬谪回金溪。后来张法以原职起用,刚就任李自成就已经攻入北京,他叹息:「我接受国家厚恩,怎能苟且生存?」慷慨赴义而死,得祭祀忠义祠。
人物简介
维基
宋祖法,字尔绳,号澺水,河南新蔡县人,明末清初政治人物。嘉靖三十八年进士宋训之孙,慈善家宋有德之子,崇祯三年(1630年)庚午科举人,七年(1634年)甲戌科进士,八年授齐河县知县,同年丁忧归乡。十一年补祁门县,十二年己卯调历城知县。升兵部职方司郎中,调易州兵备道,升都察院右佥都御史,巡抚保定。十七年京城陷,归乡。后仕清。清顺治十七年(1660年),接替陈瑾,提学福建。
人物简介
全粤诗·卷六六九
陈舜法,字予若,号将隐。东莞人。明思宗崇祯间诸生。事见民国张其淦《东莞诗录》卷二二。
人物简介
新续高僧传·义解篇第二之六
释清宣,字法雨,姓王氏,岳池人也。幼而神颖,初习诗文,便寻义理。长依华银山空谷剃落,始研教乘,论辩亹亹。及专讲筵,蜚声林院。明崇祯元年,复参福庵习禅有省,及受衣法,更承圣眷,敕主燕京弥勒院,并赐御制手卷。大兴讲席,宗教弘焉。已而杖策游方,契兹山水,助我禅悦。庚午至滇,黔国沐公请入觉照寺,结制三期,法旨远敷。明之季叶,永历穷蹙,跋陟滇粤,犹加褒谕,兼锡紫衣,命居定远白马山,建莲城寺,弘开炉冶,德响诸方,一时称为滇南宗匠。寂于癸卯,预知期至。其辞世偈云:“来从此处来,去从此处去。来去不离此,遍在一切处。”塔于龙冈。年五十八。著有《堆云集》行世。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613—1696 【介绍】: 清山东胶州人,字汉儒,号黄石。顺治三年进士,官至河南布政使。工古文与诗,善画山水,自成一格。有《黄山诗留》。晚晴簃诗汇·卷二十三
法若真,字汉儒,号黄石,一号黄山,胶州人。顺治丙戌进士,改庶吉士,授编修,历官江南布政使。康熙己未举博学鸿词。有《黄山诗留》。维基
法若真(1613年—1696年),字汉儒,号黄石,山东胶州人。清初官员、诗人、画家。法若真为明末诸生。清顺治三年(1646年)与伯兄法若贞中同榜进士,改庶吉士,散馆授弘文院编修。擅长山水画。顺治五年(1648年)充任福建乡试正考官,回京后,升秘书院侍读,纂《太宗文皇帝实录》。后出任浙江粮道,因父丧未上任。服阙后补福建布政司参政。康熙元年(1662年)入觐,升浙江按察使,官至安徽布政使。康熙十八年(1679年)获荐举博学鸿词科,称病未就,在黄山隐居多年。康熙三十年(1691年),法若真由黄山返回故里,同年病故。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614—1679 【介绍】: 明末清初浙江秀水人,字右吉。诸生。孤贫力学,具经世才。早著名于复社。有族父富而无子,当立为嗣。族人争立,汝言即谢去。出游南北各地,归而闭户著述,有《春秋平义》、《渐川集》、《京房易图》、《先儒语要》等数十种。槜李诗系·卷二十四
汝言,字右吉,秀水人。身矮,善谈谑。为诸生不遇,自称渐川老人。游燕、赵、韩、魏、宋、卫、闽、粤之乡,越云中、雁门,归而闭户。著述篇帙之富,近代学人莫与抗衡者。有渐川集及先儒语要、京房易图、晋军将佐表、礼服沿革、汉官差次考、宋元举要历、纪年同声录、崇祯大臣年表、卿贰表、明世家考、寇变略、弇州三述补、品级广考、嵩山志、谥法考补、双湖杂录、本草摘要。晚又著春秋平义十二卷,四传纠正一卷,坐是两目失明,然犹口授诸书,使人以笔记之,遂病而卒。予忆戊申己酉之岁,右吉至西平署下帷甚久。予虽少,每于灯窗砚席间,执卷商确,颇以为孺子可教,而今重有典型之悲矣。所登诸诗,皆昔年手录者,惜不得览其全集。
人物简介
维基
法若贞,字玉符,山东胶州人,进士出身。与胞弟法若真同榜进士。顺治三年(1646年),清朝首开会试。法若贞中式,登二甲进士,授礼科给事中。转任兵科给事中、吏科给事中等。有《谏垣疏稿》一卷。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656 【介绍】: 明末清初辽东人。祖大寿养子。明副将。清天聪间在大凌河降清,隶汉军正黄旗。崇德间任都察院承政,累擢副都统。顺治间官至左都督,镇守湖广总兵。卒谥顺禧。
人物简介
人物简介
新续高僧传·兴福篇第九之八
释行帜,字法幢。姓林氏,瑞安人也,原名增志。明崇祯戊辰进士,官中允。甲申,李自成犯阙,抗节不屈,酷刑几毙。贼败,乃间关南旋。及闻大清定鼎燕京,知事不可为,遂薙发为僧,时年已五十四。初读书兴善寺,即契禅衲。馆头陀山密印寺,即唐宿觉道场也,古殿将倾,隐怀兴复志。日与僧摩相讲习,益知有向上事。及作令蒲圻,御史黄宗昌见僧摩有宗门三关语,因问之曰:“儒亦有三关乎?”曰:“有。不知为不知,是知也者,初关也;吾有知乎哉,无知也者,二关也;吾无行而不与二三字者,三关也。”宗昌怿然,结契弥厚。及改僧服,居吕峰山,更厉切磋,究心生死。尝具夙愿,再造密印祖庭,卒达所志。事多玄感,详载《重兴碑记》。壬辰,曳履过四明,登雪窦,拜石奇僧受具足,且付以法焉。乙未,入大梅山,访汉尉梅子真迹。钃秽剪荆,新唐僧法常旧观,盖八百馀年荒庭。至是乃得与诸佛子披霜立雪,本分提持,远近趋跄,渐成丛林。苒荏六载,复还东瓯。庚子冬,开垆密印。丙午,应括苍净觉请,以密印付多子无。丁未夏季,示微疾,舟还陀峰,八月十二日,对众说偈曰:“七十五年间打鬨,总无奇特出常伦。而今撒手悬厓去,一任诸方说幻真。”悠然而逝,著有《语录》若干卷。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清满洲正红旗人,他塔喇氏,世居瓦尔喀。从取辽阳,攻宁远、锦州、旅顺等,败明兵。顺治间入关,南征湖广。官至右翼步军总尉。康熙元年以病致仕。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635—1694 【介绍】: 清浙江秀水人,字武曾。诸生。与兄李绳远、弟李符并著诗名,时称三李。又与朱彝尊称朱李。诗初学唐人,持格律甚严。古文长于议论。曾举博学鸿儒科,罢归。有《秋锦山房集》。晚晴簃诗汇·卷四十六
李良年,初名法远,更名兆潢,字武曾,秀水人。康熙己未举博学鸿词。有《秋锦山房集》。词学图录
李良年(1635-1690) 字武曾,一字符曾,号秋锦,尝更姓名虞兆潢,字法远。秀水(今嘉兴)人。清诸生。负才名。徐乾学主《大清一统志》局务,聘之任分修。旋病卒。诗与兄绳远、弟符并称"三李",又与朱彝尊并称"朱李","浙西六家"之一,规模南宋,羽翼朱彝尊,为浙西词派早期重要成员。有《秋锦山房集》。词集名《秋锦山房词》。清诗别裁集
字武曾,浙江秀水人。太学生。康熙己未,应博学鸿辞,放归。著有《秋锦山房集》。○徐尚书健庵开史局于洞庭西山,武曾行分修,应亦邃于古者。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630或1636—1707或以后 【介绍】: 明末清初全州清湘人,本名朱若极。明靖江王之后,出家为僧,释号原济,一作元济,又有道济一号,或出于后人误传,字石涛,别号瞎尊者、大涤子、清湘老人、苦瓜和尚等。半世云游,饱览名山大川,是以所画山水,笔法恣肆,离奇苍古而又能细秀妥贴,为清初山水画大家。画花卉也别有生趣。对绘画理论卓有所见,主张遗貌取神,著有《画语录》。晚年定居扬州,对明朝覆亡虽尚存隐痛,于康熙南巡亦往接驾。生卒年歧说甚多,上述分别为近人傅抱石、郑拙庐所考,别有1642年生之说等。晚晴簃诗汇·卷一九六
道济,字石涛,号清湘老人,又号大涤子,又号苦瓜和尚,又号瞎尊者,又号石公上人。靖江后人,明楚藩后。词学图录
石涛(1642-1707) 原姓朱,名若极,小字阿长,乙酉(一六四五)为僧后,更名元济、超济、原济、道济,自称苦瓜和尚,又号大涤子、清湘遗人、清湘陈人、靖江后人、粤山人、湘源济山僧、清湘老人、晚号瞎尊者、一枝叟、零丁老人等。游南京时,得长竿一枝,因号枝下叟,别署阿长,钝根,山乘客、济山僧、石道人、一枝阁。广西全州(今全县)人。明靖江王朱赞仪十世孙,父亨嘉因自称监国,被唐王朱聿键处死于福州。时石涛年幼,由太监带走,后为僧。凡山水、人物、花果、兰竹、梅花,无不精妙。有名句云"搜尽奇峰打草稿"。 明末清初画坛革新派代表人物。王原祁尝云:"海内丹青家,不能尽识,而大江以南,当推石涛为第一。予与石谷皆有所未逮。"其推重至此。尤工八分隶,擅诗文,每画必题,时寓亡国之痛。著有《画语录》,精癖卓绝,词义奥衍不易解。黄鹤楼志·人物篇
石涛(约1642—约1718) 清代画家。姓朱,名若极。法名原济,亦作元济,号石涛,又号苦瓜和尚、大涤子、清湘老人等。广西桂林人,祖籍安徽凤阳,系明靖江王朱亨嘉之子。书画大家,亦善诗,在画史上与清初的弘仁、髡残、朱耷并称“四僧”。康熙元年(1662)深秋抵武昌登上黄鹤楼,被名山胜景吸引,作诗《登黄鹤楼》,感叹鹤去楼空,抒发悲凉惆怅之情。并曾依李白《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诗意绘成一幅山水画,熔诗情画意于一炉,堪称与李诗珠联璧合、相映生辉的佳作。槜李诗系·卷三十一
道济,字法舟,秀水人,祝发芝溪东禅寺,晚居天宁,有《剩语》一卷。
人物简介
新续高僧传·净读篇第八之五
法华尊者,不知何许人。清康熙间至滇,居无定所,日背持《法华》,以为恒业,寒暑无间,因以名之。寂于辛酉,及阇维时,有贝子见烟气上腾,若见人形,遣使驰骑致讯,人以为感召神速,群相叹息。
人物简介
晚晴簃诗汇·卷四十七
法枟,字舆瞻,号书山,胶州人。康熙己未进士,官大理寺评事。有《书山草堂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