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典故
一丸
 
一丸封
 
一丸泥
 
一泥丸
  
丸泥塞险
 
丸泥封
 
丸泥封函关
  
函谷泥
 
函谷泥封
 
封函谷
  
封泥古
 
泥一丸
 
泥丸封
 
泥函谷
 
相关人物
王元
 
隗嚣


《后汉书》卷十三〈隗嚣公孙述列传·隗嚣〉~524~
初,嚣与来歙、马援相善,故帝数使歙、援奉使往来,劝令入朝,许以重爵。嚣不欲东,连遣使深持谦辞,言无功德,须四方平定,退伏闾里。五年,复遣来歙说嚣遣子入侍,嚣闻刘永、彭宠皆已破灭,乃遣长子恂随歙诣阙。以为胡骑校尉,封镌羌侯。而嚣将王元、王捷常以为天下成败未可知,不愿专心内事。元遂说嚣曰:「昔更始西都,四方响应,天下喁喁,谓之太平。一旦败坏,大王几无所厝。今南有子阳,北有文伯,江湖海岱,王公十数,而欲牵儒生之说,弃千乘之基,羁旅危国,以求万全,此循覆车之轨,计之不可者也。今天水完富,士马最强,北收西河、上郡,东收三辅之地,案秦旧迹,表里河山。元请以一丸泥为大王东封函谷关,此万世一时也。若计不及此,且畜养士马,据隘自守,旷日持久,以待四方之变,图王不成,其弊犹足以霸。要之,鱼不可脱于渊,神龙失埶,即还与蚯蚓同。」

简释

一丸封:喻指勇士守险。宋王安石《西帅》:“一丸岂虑封函谷,千骑无由饮渭桥。”


例句

未见泥函谷,俄惊火建章。 唐彦谦 送樊琯司业归朝

不将千里隔,何用一丸泥。 张说 奉和圣制潼关口号应制

弃繻怀远志,封泥负壮情。 李世民 入潼关

平戎七尺剑,封检一丸泥。 李益 再赴渭北使府留别

空留三尺剑,不用一丸泥。 李贺 奉和二兄罢使遣马归延州

系越有长缨,封关祗一丸。 独孤及 贾员外处见中书贾舍人巴陵诗集览之怀旧代书寄赠


《太平御览》卷六百八十二〈仪式部三·玺〉~375~
东汉·卫宏《旧汉仪》:「皇帝六玺,皆白玉螭虎剑文曰:皇帝行玺、皇帝之玺、皇帝信玺、天子行玺、天子之玺、天子信玺。凡六玺……皆以武都紫泥封,青布囊,白素里。」
《史记》卷八〈高祖本纪上〉~22~
秦王子婴素车白马,系颈以组,封皇帝玺符节,降枳道旁。诸将或言诛秦王,沛公曰:「始怀王遣我,固以能宽容,且人已服降,杀之不祥。」乃以属吏。遂西入咸阳,欲止宫休舍,樊哙、张良谏,乃封秦重宝财物府库,还军霸上。唐·张守节《史记正义》:「《三秦记》云紫泥水在今成州,《舆地志》云汉封诏玺用紫泥,则此水之泥也。」

例句

对案临青玉,窥书捧紫泥。 包佶 奉和常阁老晚秋集贤院即事寄赠徐薛二侍郎

紫泥方受命,黄石乃推贤。 徐知仁 奉和圣制送张说巡边

荔枝卢橘沾恩幸,鸾鹊天书湿紫泥。 李商隐 九成宫

凤凰初下紫泥诏,谒帝称觞登御筵。 李白 玉壶吟

圣朝思贾谊,应降紫泥书。 李白 送别得书字

恩随紫泥降,名向白麻披。 白居易 代书诗一百韵寄微之

夕拜忽辞青琐闼,晨装独捧紫泥书。 皇甫曾 送商州杜中丞赴任

独振儒风遇盛时,紫泥初降世人知。 许浑 送陆拾遗东归

《國語辭典》:泥封  拼音:ní fēng
古人公私简牍大都写在竹简、木札上,封发时多用绳索捆绑,而在绳的打结处封以黏土并加印于上,以防私拆,称为「泥封」。
《國語辭典》:封泥  拼音:fēng ní
古人未有纸时,以简素传递信息,为防私拆,在绳结开启处,以泥封紧,加盖印章,故称为「封泥」。其残存者,对古代文字及官爵、地名的研究,颇有助益,如马王堆一号墓「轪侯家丞」封泥。
《國語辭典》:紫泥封  拼音:zǐ ní fēng
汉代帝王用紫印泥封书信。后以紫泥封指诏书。明。高明《琵琶记。新进士宴杏园》:「九重天上声名动,紫泥封已传丹凤。」
《漢語大詞典》:紫泥书(紫泥書)
指皇帝诏书。 南朝 梁 刘孝威 《半渡溪》诗:“制赐文犀节,驛报紫泥书。” 唐 白居易 《和钱员外禁中夙兴见示》:“坐卷朱里幙,看封紫泥书。”参见“ 紫泥 ”。
分類:诏书帝王
《国语辞典》:泥封函谷  拼音:ní fēng hán gǔ
形容关隘把守严密,戒备森严。语本《后汉书。卷一三。隗嚣传》:「元请以一丸泥为大王东封函谷关,此万世一时也。」
《國語辭典》:玺书(璽書)  拼音:xǐ shū
1.封以印信的文书。《左传。襄公二十九年》:「季武子取卞,使公冶问玺书,追而与之。」
2.皇帝所下的敕令诏书。《魏书。卷六八。高聪传》:「今更造玺书,以代往诏。」《初刻拍案惊奇》卷七:「悲晤不了事,另命中书舍人徐峤赍了玺书,安车奉迎。」
《國語辭典》:紫泥  拼音:zǐ ní
印泥。古人书函用泥封,并戳印以为凭信,汉天子用紫泥,故紫泥亦指诏书。唐。李白〈玉壶吟〉诗:「凤凰初下紫泥诏,谒帝称觞登御筵。」
《國語辭典》:封泥  拼音:fēng ní
古人未有纸时,以简素传递信息,为防私拆,在绳结开启处,以泥封紧,加盖印章,故称为「封泥」。其残存者,对古代文字及官爵、地名的研究,颇有助益,如马王堆一号墓「轪侯家丞」封泥。
《漢語大詞典》:泥书(泥書)
指泥封的书函。 宋 张元干 《南乡子·寿》词:“天要耆英修相业,清都。已有泥书降玉除。” 明 唐顺之 《中岳》诗:“肃肃泥书祕,森森羽盖趋。”参见“ 泥封 ”。
分類:泥封书函
《國語辭典》:泥封  拼音:ní fēng
古人公私简牍大都写在竹简、木札上,封发时多用绳索捆绑,而在绳的打结处封以黏土并加印于上,以防私拆,称为「泥封」。
《漢語大詞典》:泥诏(泥詔)
泥封之诏书。 唐 皮日休 《卢徵君》诗:“篮轝一云返,泥詔褒不已。” 宋 张先 《破阵乐·钱塘》词:“尽朋游,同民乐,芳菲有主。自此归从泥詔,去指沙堤, 南屏 水石, 西湖 风月。”
分類:泥封诏书
《漢語大詞典》:泥缄(泥緘)
古人书函多以泥封,后因以借指书信。 元 虞集 《风入松·寄柯敬仲》词:“重重帘幕寒犹在,凭谁寄银字泥缄?” 明 杨慎 《周五津寄锦笺并柬杨双泉》诗:“老来无復生花梦,锦字泥缄付墨君。”
《國語辭典》:朱记(朱記)  拼音:zhū jì
1.红色的印记。古代以胶泥封公文、书简,隋唐后改用红色颜料来钤印封口,称为「朱记」。
2.一种宋代官印。《宋史。卷一五四。舆服志六》:「景德初,别铸两京奉使印。又有朱记,以给京城及外处职司及诸军将校等,其制长一寸七分,广一寸六分。」
《漢語大詞典》:青泥信
信件。古代信件以青泥封口,故称。 宋 王安石 《寄余温卿》诗:“空驰上国青泥信,谁和 南山 白石 音?”
《國語辭典》:泥头酒(泥頭酒)  拼音:ní tóu jiǔ
美酒大多以泥封坛口,因此也泛称美酒为「泥头酒」。元。无名氏《举案齐眉》第一折:「我是豪家张员外,一气吃瓶泥头酒,则嚼肉鲊不吃菜。」
《漢語大詞典》:丸封
谓封闭严密。 明 张煌言 《山头重建海塘碑记》:“当我国家盛时,海波不扬,邑多贤长吏。而滨海丸封,又鲜戎马骚驛。” 清 李福 《探春慢·黄梅花》词:“明是春消息,又底事、丸封珍重。”参见“ 丸泥 ”。
分類:封闭严密
《國語辭典》:丸泥  拼音:wán ní
1.一粒泥丸。《抱朴子。外篇。备阙》:「弹鸟,则千金不及丸泥之用;缝缉,则长剑不及数寸之针。」
2.汉代王元说服隗嚣守兵函谷关东拒刘秀,曰:「今天水完富,士马最强,……元请以一丸泥为大王东封函谷关,此万世一时也。」见《后汉书。卷一三。隗嚣传》。后比喻封守要塞。宋。陆游〈书悲〉诗:「何当受诏出,函谷封丸泥。」
《漢語大詞典》:函谷丸
《后汉书·隗嚣传》:“ 元 请以一丸泥为大王东封 函谷关 。”后遂以“函谷丸”指称易守难攻的 函谷关 。 南朝 梁 徐悱 《古意酬到长史溉登琅邪城诗》:“少年负壮气,耿介立衝冠。怀纪 燕山 石,思开 函谷 丸。”
《漢語大詞典》:隗嚣泥(隗囂泥)
东观汉记·隗嚣载记:“ 嚣 将 王元 説 嚣 曰:‘……今 天水 完富,士马最强,北取 西河 ,东收 三辅 ,案 秦 旧迹,表里山 河 。 元 请以一丸泥,为大王东封 函谷关 ,此万世一时也。’”后因以“隗嚣泥”指据险固守之力。 唐 罗隐 《南园题》诗:“病怜 王猛 畚,愚笑 隗嚣 泥。”
《漢語大詞典》:紫泥书(紫泥書)
指皇帝诏书。 南朝 梁 刘孝威 《半渡溪》诗:“制赐文犀节,驛报紫泥书。” 唐 白居易 《和钱员外禁中夙兴见示》:“坐卷朱里幙,看封紫泥书。”参见“ 紫泥 ”。
分類:诏书帝王
《國語辭典》:紫泥  拼音:zǐ ní
印泥。古人书函用泥封,并戳印以为凭信,汉天子用紫泥,故紫泥亦指诏书。唐。李白〈玉壶吟〉诗:「凤凰初下紫泥诏,谒帝称觞登御筵。」
《漢語大詞典》:紫泥诏(紫泥詔)
即紫泥书。 唐 李白 《王壶吟》:“凤凰初下紫泥詔,謁帝称觴登御筵。”亦省称“ 紫詔 ”。 南唐 李中 《送阎侍御归阙》:“羡君乘紫詔,归路指通津。” 清 孙雨林 《皖江血·刺恩》:“亲厚禄,恩承紫詔;镇 长江 ,位冠羣僚。”参见“ 紫泥书 ”。
《漢語大詞典》:紫泥书(紫泥書)
指皇帝诏书。 南朝 梁 刘孝威 《半渡溪》诗:“制赐文犀节,驛报紫泥书。” 唐 白居易 《和钱员外禁中夙兴见示》:“坐卷朱里幙,看封紫泥书。”参见“ 紫泥 ”。
分類:诏书帝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