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故
封泪
翠绡封泪
封泪寄
缄红泪
锦书封泪
红泪一包
红绫寄
红绡粉泪
缄红泪寄行人
锦书红泪
泪封罗帕
泪裹红绡
软绡清泪
湿红恨墨
红巾寄泪
泪珠远寄
怨红绡帕
《全唐诗》卷七百〈伤灼灼〉【案:灼灼。蜀之丽人也。近闻贫且老。殂落于成都酒市中。因以四韵吊之。○集外补遗。】
尝闻灼灼丽于花,云髻盘时未破瓜。桃脸曼长横绿水,玉肌香腻透红纱。多情不住神仙界,薄命曾嫌富贵家。流落锦江无处问,断魂飞作碧天霞。
尝闻灼灼丽于花,云髻盘时未破瓜。桃脸曼长横绿水,玉肌香腻透红纱。多情不住神仙界,薄命曾嫌富贵家。流落锦江无处问,断魂飞作碧天霞。
《丽情集》
灼灼,锦城官妓,善舞〈柘技〉,能歌〈水调〉,禦史裴质与之善。裴召还,灼灼以软绡聚红泪为寄。
灼灼,锦城官妓,善舞〈柘技〉,能歌〈水调〉,禦史裴质与之善。裴召还,灼灼以软绡聚红泪为寄。
旧题晋·王嘉《拾遗记》卷七《魏》
「时文帝选良家子女,以入六宫。习以千金宝赂聘之。既得,便以献文帝。灵芸闻别父母,歔欷累日,泪下沾衣。至升车就路之时,以玉唾壶盛泪壶中,即如红色。既发常山,及至京师,壶中泪凝如血。」
「时文帝选良家子女,以入六宫。习以千金宝赂聘之。既得,便以献文帝。灵芸闻别父母,歔欷累日,泪下沾衣。至升车就路之时,以玉唾壶盛泪壶中,即如红色。既发常山,及至京师,壶中泪凝如血。」
《太平御览》卷三百八十一〈人事部二十二·美妇人下〉
王子年《拾遗记》:「魏文帝所爱美人姓薛名灵芸,常山人也。灵芸年十七,容貌绝世,时明帝选良家子入宫,灵芸别父母,歔欷累日,泪下沾衣。至升车就路之时,玉唾壶承泪,壶即如红色。及至京师,壶中之泪凝如血矣。」
王子年《拾遗记》:「魏文帝所爱美人姓薛名灵芸,常山人也。灵芸年十七,容貌绝世,时明帝选良家子入宫,灵芸别父母,歔欷累日,泪下沾衣。至升车就路之时,玉唾壶承泪,壶即如红色。及至京师,壶中之泪凝如血矣。」
简释
玉壶盛泪:指妇人哀伤落泪。宋钱惟演《无题》:“纨扇寄情虽自洁,玉壶盛泪只凝红。”
例句
谁家红泪客,不忍过瞿塘。 李贺 蜀国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