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共21,分2页显示  上一页  1
分类词汇(续上)
邪燥
益气生津
阴虚发热
癸穴庚涡
筋液
节凑
《漢語大詞典》:邪燥
中医指使人耗伤津液的邪气或药性。 明 沈德符 野获编·内阁二·新郑论事矛盾:“ 保 ( 冯保 )私进邪燥之药,以损圣体,先帝遂至弥留。”
《国语辞典》:益气生津(益气生津)  拼音:yì qì shēng jīn
益气指增加元气,生津指增加津液,是中医治疗气虚津亏的方法之一。
《国语辞典》:阴虚发热(阴虚发热)  拼音:yīn xū fā rè
中医上指人体内精血津液等阴液过度损耗所浮现的虚热现象。多会出现盗汗、口乾、舌红、脉细数等症状。
《漢語大詞典》:癸穴庚涡(癸穴庚渦)
道家称口中津液。 明 王志坚 《表异录·仙趣》:“道家目华池水曰癸穴庚涡。”
《漢語大詞典》:筋液
筋脉与津液。 三国 魏 嵇康 《答难养生论》:“聘享嘉会,则唯肴饌旨酒。而不知皆淖溺筋液,易糜速腐。”
分類:筋脉津液
《漢語大詞典》:节凑(節湊)
指骨节之间津液聚凑之处。《素问·气穴论》:“内销骨髓,外破大膕,留於节凑,必将为败。” 王冰 注:“若留於骨节之间,津液所凑之处,则骨节之间,髓液皆溃为脓,故必败烂筋骨而不得屈伸矣。”
分類:骨节津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