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漢語大詞典》:汉日天种(漢日天種)
流传在 新疆 塔什库尔干 地区 塔吉克 族中的传说。最早见于大唐西域记。相传古代 波斯 国王遣使赴 唐 请婚,归途至 帕米尔 时,因路途受阻,遂在山顶筑一宫室让公主暂居。数月后,发现公主已孕,据说乃太阳神所赐,大臣畏惧,乃在此定居。后生一男,即 朅盘陁国 第一代国王。因其与 汉 人有血缘关系,故称其始祖为“汉日天种”。迄今当地群众尚称该地一古堡为“克孜库尔干”,意即“公主堡”。 唐 玄奘 大唐西域记·朅盘陁国:“今王淳质,敬重三宝,仪容闲雅,篤志好学。建国已来,多歷年所,其自称云是 至那提婆瞿呾罗 ……以其先祖之世,母则 汉 土之人,父乃日天之种,故其自称‘汉日天种’。然其王族,貌同中国,首饰方冠,身衣胡服。”
分類:流传地区
《漢語大詞典》:不废江河(不廢江河)
唐 杜甫 《戏为六绝句》之二:“ 王 杨 卢 骆 当时体,轻薄为文哂未休。尔曹身与名俱灭,不废江河万古流。”后以“不废江河”赞扬作家或其著作流传不朽。 清 姚莹 《复杨君论诗文书》:“至以僕为‘不废江河’之喻,则不敢当;此自足下阿其所好耳,然得无为他人笑耶?”
《國語辭典》:彪炳千古  拼音:biāo bǐng qiān gǔ
形容功业伟大,流传千古。如:「发明大王爱迪生造福世人,彪炳千古。」
《漢語大詞典》:朝成暮遍
早晨刚写成,晚上就到处流传。形容文章流传迅速。南史·刘孝绰传:“ 孝绰 辞藻为后进所宗,时重其文,每作一篇,朝成暮徧,好事者咸诵传写,流闻 河 朔 ,亭苑柱壁莫不题之。”
《國語辭典》:阿拉伯字母  拼音:ā lā bó zì mǔ
西元四世纪左右由阿拉米亚文字演变而成的一种文字。原用以记录阿拉伯语,在伊朗、阿富汗等地亦用来写若干非阿拉伯语言。现行字母共二十八个,都是辅音。元音用附加符号表示。
《国语辞典》:东渐西被(东渐西被)  拼音:dōng jiān xī bèi
语本《书经。禹贡》:「东渐于海,西被于流沙,朔南暨,声教讫于四海。」指向东、西方流传。如:「这些经典作品的风格如今已东渐西被,为全世界所接受。」
《漢語大詞典》:千古不朽
谓永远流传,不会磨灭。 清 李渔 《闲情偶寄·词曲》:“谁肯以千古不朽之名人,抑之使出时流下。”
《漢語大詞典》:千古奇闻(千古奇聞)
流传千古、耸人听闻的奇事。 清 俞樾 茶香室丛钞·曾子沉水:“若 曾子 沉水事,更千古奇闻矣。”
《國語辭典》:平沙落雁  拼音:píng shā luò yàn
乐曲名。是近三百年来传谱最多、流行最广的琴曲之一。曲谱最早载于刊印的明崇祯七年(西元1634)朱常汸纂集的《古音正宗》。曲中描绘了一幅恬静优美的水墨小品画:黄昏将至,烟波浩淼的洞庭湖边,岸边一带白沙,安详恬静,濛濛如霜。一群大雁从远天飞来,在空中徘徊飞鸣,先有几只降落在其上,仰首与空中的飞翔者相互鸣叫呼应,继而雁群一一敛翅飞落。远望去,雁群、沙岸、水波,多在愈来愈浓的暮色中渐渐睡去。现存琴谱的同名作品有百种,这些琴谱的分段虽然不同,演奏时音节大致相同,也能用其他种乐器演奏。也称为〈雁落平沙〉、〈平沙〉。
《國語辭典》:十面埋伏  拼音:shí miàn mái fú
1.形容被敌军层层包围。《三国演义》第三九回:「敌军如此,虽十面埋伏,吾可惧哉!」元。无名氏《赚蒯通》第一折:「那重瞳有千般英勇,怎出的这十面埋伏?」
2.乐曲名。琵琶古曲,为独奏名曲之一。乐谱最早见于华秋蘋编的琵琶谱上。全曲属多段体结构,描写楚汉垓下决战,韩信在九里山用十面埋伏的阵法击败楚军,项羽于乌江自刎的情景。又名〈淮阴平楚〉。
《漢語大詞典》:十大曲
指 宋 金 人所作并广泛流传的十首词。即 苏小小 《蝶恋花》、 邓千江 《望海潮》、 苏轼 《念奴娇》、 辛弃疾 《摸鱼儿》、 晏几道 《鷓鸪天》、 柳永 《雨霖铃》、 吴激 《春草碧》、 朱淑真 《生查子》、 蔡松年 《石州慢》、 张先 《天仙子》。 元 石德玉 《紫云庭》第一折:“我唱的是三国志先饶十大曲。” 元 无名氏 《百花亭》第一折:“他便是风流 王焕 ……怀揣十大曲,袖褪乐章集,衣带鵪鶉粪,靴染气毬泥。”参阅 元 杨朝英 阳春白雪前集卷一引《唱论》
《漢語大詞典》:十二木卡姆
维吾尔族传统的十二套大型套曲。广泛流传于 天山 南北各地。包括序歌、叙诵歌曲、叙事组歌、舞蹈组歌、间奏曲等。体裁多样,节奏生动,曲调极为丰富。建国后,根据著名艺人 吐尔地阿洪 (1881-1956年)演唱的录音,记谱整理,辑成《十二木卡姆》一书,于1960年出版。“木卡姆”一词,源自阿拉伯语,原意为“最高的位置”,转义为“大型套曲”;也可能来自波斯语muq歌加突厥语an歌。
《漢語大詞典》:声名藉甚(聲名藉甚)
名声显赫。指人在社会上流传的评价极高。 北周 庾信 《周车骑大将军赠小司空宇文显和墓志铭》:“公稟山岳之灵,擅风云之气,容止矜庄,声名藉甚。”陈书·王冲传:“ 冲 性和顺,事上谨肃,习於法令,政在平理,佐藩莅人,鲜有失德……又晓音乐,习歌舞,善与人交,贵游之中,声名藉甚。” 清 王韬 《淞滨琐话·李延庚》:“ 李延庚 ,字 少白 , 西蜀 人。工诗词,为人颇具豪气。少好击剑,及长,以为不足学,遂专心于文史,声名藉甚。”
《國語辭典》:山高水长(山高水長)  拼音:shān gāo shuǐ cháng
像山一样的高耸,像水一样的长流。比喻人品高洁,垂范久远。唐。刘禹锡〈望赋〉:「龙门不见兮,云雾苍苍,乔木何许兮,山高水长。」宋。范仲淹〈桐庐郡严先生祠堂记〉:「先生之风,山高水长。」亦用以比喻情谊或恩德深厚。《群音类选。官腔类。卷一一。双忠记。张巡别母》:「切莫虑亲老家贫,山高水长。」
《漢語大詞典》:家弦户诵(家絃户誦)
家家弦歌,户户吟诵。谓流传极其广泛。 清 陈确 《答张考夫书》:“自有 宋 中叶以来, 程 朱 之书已家絃户诵,岂皆闻道者耶?” 清 钱泳 《履园丛话·碑帖·唐九成宫醴泉铭》:“ 欧阳 书《醴泉铭》,自 宋 、 元 、 明 以来,为艺林所重,几至家絃户诵,人人有一本。” 清 李渔 《闲情偶寄·词曲下·宾白》:“《琵琶》《西厢》《荆》《刘》《拜》《杀》等曲,家絃户诵已久,童叟男妇皆能备悉情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