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漢語大詞典》:漳河水
诗歌。阮章竞作。1950年发表。采用流传于太行一带的民歌形式,描写漳河边三个一起长大的姑娘解放前受封建夫权欺压,解放后获得幸福生活的变化,批判旧社会和封建意识,歌颂新社会和新风尚。结构严谨,熔写景、抒情和叙事于一炉。
《漢語大詞典》:游光(遊光)
(1).流传荣誉。参见“ 游光扬声 ”。
(2).传说中的恶鬼名。《文选·张衡〈东京赋〉》:“殪 野仲 而歼 游光 。” 薛综 注:“ 野仲 、 游光 ,恶鬼也。” 汉 马融 《广成颂》:“捎罔两,拂 游光 。”三国志·魏志·夏侯玄传“ 丰 不知而往,即杀之” 裴松之 注引 三国 魏 鱼豢 《魏略》:“时有谤书曰:‘ 曹爽 之势热如汤,太傅父子冷如浆, 李丰 兄弟如 游光 。’” 清 唐孙华 《逐疫鬼》诗:“ 游光 及 野仲 ,次第行天诛。”一说为火神名。参阅广雅·释天
(1).传说中的火神。意林卷四引 汉 王逸 《正部论》:“《玉符》云:……土精曰羵羊,水精曰罔象,木精曰毕方,火精曰游光。”
(2).闪烁的光。 唐 刘禹锡 《春日退朝》诗:“瑞气卷綃縠,游光泛波澜。” 清 许缵曾 《睢阳行》:“ 禹 鼎销沉老魅骄,野火游光兆形魄。”一本作“ 游光 ”。
《漢語大詞典》:游光扬声(游光揚聲)
流传荣誉,播扬名声。 清 钱谦益 《吴中名贤表扬续议》:“列郡之中,亦有弓旌賁及,著作繁富,游光扬声,倾动海内者矣。” 清 钱谦益 《督漕李石台使君去思记》:“今夫达官能人游光扬声传遽公卿者,生祠堂屋,幡幢刺天,或彝为溲牢矣。”
《國語辭典》:谚语(諺語)  拼音:yàn yǔ
流传的俗语。形式上,句子简短,音调和谐,内容包含食衣住行,各行各业,人情世态等,能反映出道理。如「有志者事竟成」、「聪明一世,糊涂一时」等属之。
《漢語大詞典》:流叶(流葉)
谓世代流传。 唐 黄滔 《龟洋灵感禅院东塔和尚碑》:“三教之垂万古也,咸以师弟子授,独释氏之师弟子削姓以名别,为父子之流叶。”
分類:世代流传
《國語辭典》:单方(單方)  拼音:dān fāng
1.简单的药方。其用药不过一、二味,适应不过一、二症,药力专一而收效迅速。《隋书。卷三四。经籍志三》:「王世荣单方,一卷。」宋。戴复古 访友人家即事诗:「妻病无钱供药物,自寻野草试单方。」也作「丹方」。
2.比喻解决问题的方法。宋。韩世忠 临江仙。冬看山林词:「劝君识取主人公,单方只一味,尽在不言中。」宋。刘克庄 湖南江西道中诗一○首之一:「酒与离骚难捏合,不如痛饮是单方。」
3.对双方而言,指各自的一方。
《國語辭典》:迁讹(遷訛)  拼音:qiān é
变迁、改变。《宋书。卷九四。恩倖传。序》:「岁月迁讹,斯风渐笃。」
《漢語大詞典》:风说(風説)
指辗转流传的话语或消息。 叶圣陶 《倪焕之》十九:“于是工人罢工、商人罢市的事情陆续发生,而执掌交通的铁路工人也有联合罢工的风说。” 郁达夫 《出奔》:“搜寻到了傍晚,眼见得老尼有私藏的风说是假的了。”
《國語辭典》:孤本  拼音:gū běn
1.原指仅存一本别无可求的书籍,后来常被用为指较罕见的书本。
2.书法拓本中,原碑已经亡佚而只存拓本的,也称为「孤本」。
《漢語大詞典》:流例
流传下来的惯例。 唐 骆宾王 《代女道士王灵妃赠道士李荣》诗:“别有众中称黜帝,天上人间少流例。” 唐 白居易 《对酒》诗之五:“眼前流例君看取,且遣琵琶送一杯。”
分類:流传惯例
《漢語大詞典》:流语(流語)
(1).没有根据的话。鹖冠子·天则:“圣王者有听微决疑之道,能屏谗权实,逆淫辞,絶流语。” 唐 元稹 《酬刘猛见送》诗:“险心露山岳,流语翻波涛。”
(2).流传的话。墨子·非命中:“若以百姓为愚不肖,耳目之情不足因而为法,然则胡不尝考之诸侯之传言流语乎?”
分類:流传有根
《漢語大詞典》:章彻(章徹)
显著;广泛流传。左传·昭公三十一年:“若艰难其身,以险危大人,而有名章彻,攻难之士,将奔走之。” 汉 徐干 中论·审大臣:“故君子不遇其时,则不如流俗之士声名章彻也。”
《漢語大詞典》:遐传(遐傳)
传之久远;绵延不绝地流传下去。 南朝 宋 沈演之 《白鸠颂》:“於显盛 宋 ,叡庆遐传。” 唐 上官仪 《劝封禅表》:“庶使飞英腾茂,秘玉检而遐传;手舞足蹈,扈翠华於乔岳。”
《國語辭典》:古话(古話)  拼音:gǔ huà
流传下来或见于文献的古老的话语。如:「你这套长篇大论,全是三千年前的古话,不合时代潮流啦!」
《漢語大詞典》:后烈(後烈)
流传后世的业绩。 汉 扬雄 《元后诔》:“内则纯被,后烈丕光。” 南朝 梁 江淹 《伤友人赋》:“金虽重而见铸,桂徒芳而被折。百年一尽兮,贵杨蕤於后烈。”
分類:流传业绩
《漢語大詞典》:陶远(陶遠)
谓教化之泽,流传久远。晋书·陆云传:“ 云 爱才好士,多所贡达。移书太常府荐同郡 张赡 曰:‘盖闻在昔圣王,承天御世,殷荐明德,思和人神,莫不崇典謨以教思,兴礼学以陶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