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國語辭典》:话名(話名)  拼音:huà míng
说唱故事的题目。《清平山堂话本。洛阳三怪记》:「神将打死了妖怪,一阵风自去了,潘员外谢了蒋真人,徐守真自去了,话名叫做『洛阳三怪记』。」
《漢語大詞典》:传赏(傳賞)
(1).谓给予赏赐。《后汉书·陈蕃传》:“近习以非义授邑,左右以无功传赏,授位不料其任,裂土莫纪其功。”
(2).流传欣赏。 明 谢肇淛 《五杂俎·人部三》:“今观 宋 诸公书,如 王临川 、 司马涑水 、 苏欒城 等,皆非善书也,而世犹然传赏之。”
《漢語大詞典》:流害
流传的毒害。 郭沫若 《我的童年》第一篇三:“父亲在晚年他也知道烟土的流害,他早已把这行营业中断了。”
分類:流传毒害
《漢語大詞典》:传拓
流传和模拓。
分類:流传模拓
《国语辞典》:西游记(西游记)  拼音:xī yóu jì
书名:(1)明吴承恩作,一百回。据民间流传的唐僧取经故事,并参考话本、杂剧和有关神话传说写成。叙述孙悟空自大闹天宫后,和猪八戒、沙悟净保护唐僧去西天取经,一路降魔伏妖,经八十一难,终成正果。(2)元李志常作。记其师长春真人丘处机旅行西域的故事。
《國語辭典》:京腔  拼音:jīng qiāng
1.旧称北平话为「京腔」。
2.流行于北平的剧种。明末清初时,江西弋阳腔传至北京,受其语言影响,另成的一个支派。极盛于康熙、乾隆年间,曾取代昆曲的地位,并与昆曲合演。乾隆末年逐渐衰落。
《國語辭典》:墨选(墨選)  拼音:mò xuǎn
明清时科举考试后,将录取者的文章加以选编成书。
《漢語大詞典》:俗歌
通俗浅显,便于民间流传的歌、谣、曲等。 晋 陆机 《晋平西将军孝侯周处碑铭》:“俗歌揆日,人謡何暮。” 鲁迅 《且介亭杂文·门外文谈》:“‘莫打鼓,莫打锣,听我唱个太平歌……’是钦颁的教育大众的俗歌。”
《漢語大詞典》:土歌
民间流传的诗歌。 宋 戴埴 鼠璞·十五国风二雅三颂:“故《国风》十五国之土歌,土歌之正为正风,土歌之变为变风。” 宋 沈遘 《送诸进士赴试礼部》诗:“但喜后来秀,纷若春华荣。高会存故事,土歌追《鹿鸣》。”
《國語辭典》:子弟书(子弟書)  拼音:zǐ dì shū
一种流行于清代的曲艺。是乾隆期间满族八旗子弟所创。说唱体材多取明、清小说、戏曲和当时社会故事。其兴盛期间不长,清末时已衰落,但对京韵大鼓、梅花大鼓等曲种,颇有影响。
《漢語大詞典》:野文
指在民间流传的文字。 唐 李鼎祚 《〈周易集解〉序》:“集 虞翻 、 荀爽 三十餘家,刊 辅嗣 之野文,补 康成 之逸象。”
《国语辞典》:彩调(彩调)  拼音:cǎi diào
流行于广西壮族聚落的剧种。自清初流传至今,其唱腔为曲牌体,节奏轻快流畅,内容多反映民间生活及情感,表现出活泼欢乐的情趣。
《国语辞典》:烧饼歌(烧饼歌)  拼音:shāo bǐng gē
一种流传民间的预言歌谣。相传明太祖方食烧饼,而刘基适至,太祖询以后世治乱,基作此歌以对,故称为「烧饼歌」。
《漢語大詞典》:余谣(餘謡)
流传到后世的歌谣。文选·潘岳〈河阳县作诗〉:“ 齐 都无遗声, 桐乡 有餘謡。” 张铣 注:“ 朱邑 为 桐乡 嗇夫,吏人爱而歌焉,是有餘謡。”
分類:流传歌谣
《漢語大詞典》:镵鼎(鑱鼎)
刻姓名于其上的鼎。为使流传长远。 晋 葛洪 抱朴子·逸民:“夫仕也者,欲以为名邪?则修毫可以洩愤懣,篇章可以寄姓字,何假乎良史,何烦乎鑱鼎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