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漢語大詞典》:流化
(1).流布的教化。 汉 刘向 《〈战国策〉序》:“ 周 之流化,岂不大哉。” 马骏声 《端阳赫丽楼独酌》诗:“千古《离骚》容耿介,百年流化自滂沱。”
(2).指流布教化。 唐 韩愈 《县斋有怀》诗:“嗣皇新继明,率土日流化。”
(3).犹流俗。
《漢語大詞典》:流润(流潤)
流布滋润。管子·宙合:“是以德之流润泽均加於万物。” 明 郑明选 《恭闻册立皇太子喜而赋诗》:“少海初流润,前星已丽空。”
分類:流布滋润
《漢語大詞典》:滂流
(1).涌流。汉书·宣帝纪:“詔曰:‘乃者凤皇甘露降集,黄龙登兴,醴泉滂流,枯槁荣茂,神光并见,咸受禎祥。’”太平广记卷三二五引述异记:“有顷,化为雄鸡,飞集别牀。 季随 斫之,应手有声,形即灭,地血滂流。”北齐书·文宣帝纪:“王摶风初举,建旟上地,庇民立政,时雨滂流。”
(2).广泛流布。艺文类聚卷十二引 汉 苏顺 《和帝诔》:“洪泽滂流,茂化沾溥。” 唐 刘肃 《大唐新语·郊禅》:“陛下功则高矣,而人未怀德;德虽厚矣,而泽未滂流。”明史·循吏传·曾泉:“若使海内得 泉 等数十人分治郡邑,可使朝廷恩泽滂流,物咸得所。”
(3).汹涌的水流。 唐 沈亚之 《淮南都梁山仓记》:“今待汝访山求材然后用,何异乎柘杓滂流之语耶!”
《國語辭典》:伏流  拼音:fú liú
石灰岩分布区,地面上的河流,中途忽然流入岩洞,在地下流动。
《漢語大詞典》:流祉
流布的福泽。 汉 蔡邕 《王子乔碑》:“匡流祉,熙帝庭,祐邦国,相黔民。” 宋 曾巩 《中大夫尚书左丞蒲宗孟母陈氏追封颍川郡太夫人制》:“锡羡流祉,在尔后人。”
分類:流布福泽
《漢語大詞典》:流德
流布恩德。汉书·东方朔传:“圣帝流德,天下震慑,诸侯宾服。”`
分類:流布恩德
《漢語大詞典》:鸿流(鴻流)
(1).广为流布的德化。 三国 魏 嵇康 《声无哀乐论》:“六合之内,沐浴鸿流,荡涤尘垢,羣生安逸。”
(2).洪水。 唐 元稹 《答姨兄胡灵之五十韵》:“原燎逢冰井,鸿流值木罌。” 宋 陆游 《贺汤丞相启》:“譬犹震风凌雨之动地,夏屋愈安;鸿流巨浸之稽天,方舟独济。” 清 丘逢甲 《岁暮杂感》诗之二:“赤县鸿流堙息壤,紫垣狼燄迫勾陈。”
《漢語大詞典》:滂被
谓恩泽广泛流布。 唐 刘肃 《大唐新语·政能》:“百姓歌曰:‘新河得通舟檝利,直至沧海鱼盐至。昔日徒行今骋駟,美哉 薛公 德滂被。’”
《漢語大詞典》:浇流(澆流)
谓浮薄之风流布。 南朝 梁 沈约 《授蔡法度廷尉制》:“世道浇流,浮伪云起。”陈书·世祖纪:“土木被朱丹之采,车马饰金玉之珍,逐欲浇流,迁讹遂远。”
《漢語大詞典》:滂洽
犹言广泛流布。 明 张居正 《祭张龙湖阁老文》:“意公久於其位,必当以帝王之学沃君心,使礼乐可兴,道化滂洽。”
《漢語大詞典》:偏壅
谓流布不均,阻滞不畅。《宋书·明帝纪》:“鸿制初造,革道惟新,而国故频罹,仁泽偏壅。”
世流布真实义
【三藏法数】
谓世间之法,悉同其名。众生见地,即言是地;见火,即言见火,终不言是水、是风;至于见苦,终不言乐;见乐,终不言苦。虽假名立相,而称认皆同,是为世流布真实义。
方便流布真实义
【三藏法数】
谓世间有智之人,先以心意筹量随宜方便,造作经书论议,开导于人,是为方便流布真实义。
恶名流布
【三藏法数】
谓毁戒之人,三业不净,与不善人共住,善人亦不喜见,不善之名闻于远近,是名恶名流布。(三业者,身业、口业、意业也。)
【三藏法数】
谓犯戒之人,恶友常从,善人皆离,既无戒德,恶声日著,远近流布也。
【三藏法数】
谓耽饮纵恣,弃舍善法,而丑名恶声,远近流布也。
世流布语
【三藏法数】
谓如来随顺众生,凡所演说,即同世间流布之语。如说男女大小车乘房舍,乃至城邑僧坊之类,是名世流布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