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
综合
诗话
词话
古籍检索
类书集成
查询
诗词
典故词汇
对仗词汇
词谱
曲谱
诗词地图
登录
韵典
平水韵
词林正韵
中原音韵
中华通韵
校注
律诗校验
词格校验
曲格校验
对联校验
自动笺注
课堂
律绝创作
填词入门
公开课
学习指南
其它
简繁转换
诗社
诗词书店
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
按出处分类
按人物分类
检索结果:
全部
445
词典
17
分类词汇
428
共428,分29页显示
上一页
19
20
21
22
23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25
26
27
28
下一页
分类词汇
(续上)
淮海戏
淮剧
湖南丝弦
花灯戏
沪剧
沪书
吉剧
广东音乐
桂剧
鼓子曲
馆阁体
挂枝儿
观念艺术
汉调二黄
合欢帽
《國語辭典》:
淮海戏(淮海戲)
拼音:
huái hǎi xì
流行于江苏省淮阴、徐州、涟水、泗阳一带的剧种。参见「拉魂腔」条。
分類:
流行
江苏
北部
戏曲
曲剧
剧种
一百
多年
年历
历史
《國語辭典》:
淮剧(淮劇)
拼音:
huái jù
起源于淮阴、盐城、阜宁一带的剧种。由当地民间曲艺门谈词和敬神的香火戏相结合,并吸取了徽剧的表演方法和剧目发展而成,有一百多年历史。现仅流行于江苏北部、上海及安徽的部分地区。
分類:
戏曲
曲剧
剧种
流行
江苏
《漢語大詞典》:
湖南丝弦(湖南絲弦)
曲艺的一种。流行于 湖南省 。 清 中叶就有专业艺人演唱。曲调分板子丝弦、牌子丝弦、丝弦杂调三类。伴奏乐器以扬琴、琵琶、三弦等为主。
分類:
曲艺
流行
湖南
中叶
艺人
演唱
《國語辭典》:
花灯戏(花燈戲)
拼音:
huā dēng xì
流行于云、贵、川、湘等省的地方戏。一般无故事情节,无固定角色,音乐结构短小,节奏鲜明,曲调流畅,是由民间玩耍花灯的歌舞发展而成。也称为「花灯」、「茶灯」。
分類:
流行
云南
贵州
福建
等地
地方戏
《國語辭典》:
沪剧(滬劇)
拼音:
hù jù
流行于上海、江苏南部和浙江北部的地方戏剧。前身为上海滩黄,民国三十四年(西元1945)定名为「沪剧」。唱腔丰富,曲调优美。伴奏乐器以琵琶、扬琴、南胡、笛、笙等为主。也称为「申曲」。
分類:
沪剧
戏曲
戏曲剧种
曲剧
剧种
流行
上海
分地
地区
《漢語大詞典》:
沪书(滬書)
曲艺的一种。流行于 上海市 松江 、 奉贤 、 南汇 等地,有近百年历史。一人演出,有说有唱,以竹筷敲击钹子伴奏,故又称“鈸子书”。传统剧目有
《金枪传》
、
《天宝图》
等。
分類:
曲艺
流行
上海
松江
《國語辭典》:
吉剧(吉劇)
拼音:
jí jù
一种戏曲剧种。流行于吉林。主要的腔调有柳腔和咳调,角色分行与京剧大致相似。
分類:
戏曲
戏曲剧种
曲剧
剧种
流行
吉林
年在
基础
吸收
京剧
评剧
表演
《漢語大詞典》:
广东音乐
主要流行于广东一带的民间音乐。演奏时以高胡、扬琴等弦乐器为主,配以笛子、洞箫等。
分類:
流行
广东
民间
音乐
演奏
扬琴
弦乐器
《國語辭典》:
桂剧(桂劇)
拼音:
guì jù
一种地方戏曲。流行于广西以及湖南的部分地区。腔调以皮黄为主,兼唱昆腔、高腔的部分曲调。伴奏乐器有胡琴、月琴、三弦、唢呐、锣、钹等。也称为「桂戏」。
分類:
地方戏曲
剧种
流行
《國語辭典》:
鼓子曲
拼音:
gǔ zi qǔ
一种曲艺。表演者以坐唱为主,并兼操作乐器。伴奏乐器有三弦、琵琶、月琴、筝等弹拨乐器与檀板、八角鼓等打击乐器。也称为「大调曲子」。
分類:
曲艺
流行
河南
湖北
北部
《國語辭典》:
馆阁体(館閣體)
拼音:
guǎn gé tǐ
1.旧时翰林应诏撰写文章,讲究堂皇典重,称为「馆阁体」。
2.一种书体风格。馆阁书写文字要求端楷方正,后来称这种字体为「馆阁体」。明、清时代,士子应试时皆要求以此种风格书写。
分類:
文体
书体
文体名
书体名
流行
馆阁
文章
力求
科举
典雅
考场
雅庄
庄重
书写
风格
《國語辭典》:
馆阁气(館閣氣)
拼音:
guǎn gé qì
文章的形式华丽典雅。多指馆阁中人的诗文风格。宋。吴处厚《青箱杂记》卷五:「本朝夏英公亦尝以文章谒盛文肃,文肃曰:『子文章有馆阁气,异日必显。』后亦如其言。」
分類:
文章
风格
庄重
典雅
《漢語大詞典》:
挂枝儿(挂枝兒)
亦作“掛枝儿”。 明 万历 后逐渐流行的一种民间时调小曲。
《醒世恒言·卖油郎独占花魁》
:“ 西湖 上子弟编出一隻
《掛枝儿》
,单道那 花魁娘子 的好处。”
分類:
万历
逐渐
流行
种民
民间
时调
小曲
《漢語大詞典》:
观念艺术
一译“概念艺术”。20世纪70年代西方流行的艺术流派。观念艺术排除传统艺术的造型性,认为真正的艺术作品是概念或观念的组合。在这类作品中,他们将未加工的材料直接作为艺术品展现给观众,或将自己作为一个“艺术品”送上展厅等。他们企图让观众经自己的想像,与艺术家进入同一“审美领域”。
分類:
艺术
世纪
西方
方流
流行
流派
《漢語大詞典》:
汉调二黄(漢調二黄)
也称陕二黄、山二黄。戏曲剧种。流行于 陕 南和 陇 东。是二黄腔调从 湖北 沿 汉水 进入 陕西 而形成的。 清 道光 年间颇为盛行。因地区不同分为汉江派和雒镇派。汉江派音乐比较柔和,以唱功戏,做功戏见长;雒镇派腔调铿锵有力,以武打戏见长。
分類:
二黄
戏曲
曲剧
剧种
流行
《漢語大詞典》:
合欢帽(合歡帽)
魏 晋 时流行的一种丝织帽子。 晋 束晳
《近游赋》
:“及至三农间隙,遘结婚姻,老公戴合欢之帽,少年著蕞角之巾。” 晋 陆翽
《
邺中记
》
:“ 季龙 猎,著金缕织成合欢帽。”
分類:
时流
流行
帽子
粤公网安备44010402003275
粤ICP备17077571号
关于本站
联系我们
客服:+86 136 0901 33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