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共431,分29页显示  上一页  1  2  3  4  5  7  8  9  10 下一页
分类词汇(续上)
折行
今草
疠疾
汉赋
民语
北曲
播流
陶真
内样
凶札
朔管
流感
南管
方舞
戏文
《漢語大詞典》:折行
谓水曲折流行。周礼·考工记·匠人“凡行奠水,磬折以参伍” 郑玄 注引 汉 郑司农 云:“谓行停水,沟形当如磬,直行三,折行五。”
降低辈份。 明 王世贞 《石羊生传》:“而是时 南海 黎惟敬 …… 永嘉 康裕卿 先后抵 燕 ,发 元瑞 藏诗览之,咸嘖嘖折行请交。” 清 吴伟业 《茸城行》:“纵有名豪解折行,可堪小户胜狂药。”
《國語辭典》:今草  拼音:jīn cǎo
流行于晋代以后的草体书法。东汉张芝所创,有别于章草。今草系在章草基础上结合楷法,而去除章草波磔的笔法,一笔写成,连绵不断,即偶有不连,笔意亦不断。唐。张怀瓘〈书断上〉:「草之书,字字区别,张芝变为今草,如流水速,拔茅连茹,上下牵连,或借上字之下而为下字之上,奇形离合,数意兼包,若悬猿饮涧之象,钩锁连环之状,神化自若,变态不穷。」也称为「破草」。
《漢語大詞典》:疠疾(癘疾)
疫病。流行性传染病。周礼·天官·疾医:“四时皆有癘疾。” 郑玄 注:“癘疾,气不和之疾。” 贾公彦 疏:“癘谓癘疫……癘气与人为疫。”世说新语·文学“ 晏 ( 何晏 )闻 弼 ( 王弼 )名” 南朝 梁 刘孝标 注:“其秋,遇癘疾亡,时年二十四。”南史·文学传·周兴嗣:“ 兴嗣 两手先患风疽,十二年,又染癘疾,左目盲。”
《國語辭典》:汉赋(漢賦)  拼音:hàn fù
文体名。一种极力铺陈辞藻,藉描写事物,而寄托情志的文学体裁。为汉代文学的代表。
《漢語大詞典》:民语(民語)
民间广泛流行的定型的言语。一般言简意赅,多反映人民的生活经验和愿望。荀子·大略:“民语曰:欲富乎,忍耻矣,倾絶矣,絶故旧矣,与义分背矣。” 汉 贾谊 《新书·保傅》:“瞽史诵诗,工诵箴諫,大夫进谋,士传民语,习与智长,故切而不愧。” 明 杨慎 《风雅逸篇序》:“録古谚、古语、古言、鄙谚、鄙语、野语,俗语、故语、民语、不恭之语百五十条为第八卷。”
《國語辭典》:北曲  拼音:běi qǔ
最早的戏曲声腔之一。盛行于元代,分为杂剧和散曲两类。曲调来源有从唐宋歌舞大曲,宋、金以来说唱诸宫调演变而来,也有大量吸收蒙古胡乐而成。采七声音阶,音乐风格高亢激越,刚劲豪放,不同于委婉柔和的南曲。用韵以中原音韵为主,无入声,平声分阴阳,不同于南曲有入声。现存元杂剧多用北曲组成。也称为「元曲」、「元杂剧」。
《國語辭典》:播流  拼音:bò liú
到处迁移,流亡不定。北魏。郦道元《水经注。淄水注》:「齐灵公灭莱,莱民播流,此谷邑落荒芜,故曰莱芜。」
《國語辭典》:陶真  拼音:táo zhēn
宋时说唱艺术之一。相当于弹词。明。田汝成《西湖游览志馀。卷二○。熙朝乐事》:「杭州男女瞽者,多学琵琶;唱古今小说、平话,以觅衣食,谓之陶真。」也作「淘真」。
《國語辭典》:淘真  拼音:táo zhēn
一种古代民间的说唱技艺。参见「陶真」条。宋。西湖老人《西湖老人繁胜录。唱涯词》:「唱涯词,只引子弟;听淘真,尽是村人。」
《漢語大詞典》:内样(内樣)
宫中流行的服饰器皿等的式样。 唐 封演 封氏闻见记·巾幞:“巾子制顶皆方平,仗内即头小而圆鋭,谓之内样。” 宋 杨万里 《谢木韫之舍人分送讲筵赐茶》诗:“ 北苑 龙芽内样新,铜围银范铸琼尘。”宋史·舆服志五:“先是,宫中尚白角冠梳,人争倣之,至谓之内样。”
《漢語大詞典》:凶札
谓五谷歉收,疾疫流行。周礼·地官·司关:“国凶札,则无关门之徵。” 郑玄 注引 郑司农 云:“凶,谓凶年饥荒也;札,谓疾疫死亡也。 越 人谓死为札。”周礼·地官·均人:“凶札则无力政,无财赋。” 贾公彦 疏:“凶谓年穀不孰,札谓天下疫病。”隋书·食货志:“若艰凶札,则不徵其赋。”
《漢語大詞典》:朔管
指羌笛。亦泛指北方地区流行的管乐器。文选·谢庄〈月赋〉:“聆皐禽之夕闻,听朔管之秋引。” 李善 注:“朔管,羌笛也。” 吕向 注:“朔管,谓北胡之笛也。” 唐 王维 《送怀州杜参军赴京选集序》:“寂寥孤城,惆愴朔管。” 唐 温庭筠 《觱篥歌》:“黑头丞相九天归,夜听飞琼吹朔管。”
《漢語大詞典》:流感
流行性感冒的省称。 孙犁 《澹定集·致韩映山信》:“希望你注意身体, 天津 流感。”
《国语辞典》:南管  拼音:nán guǎn
宋元以后,流行于福建、台湾及东南亚地区的古乐。它和古代的乐曲有密切的关系,且逐步融和了当地的民间音乐。歌者执拍板,伴奏乐器以琵琶为主,再配以洞箫、三弦、二弦、四块板等乐器。南管乐曲通常分为指、谱、曲三种。其音乐平和端雅,因曾在乾隆皇帝前演奏,而有御前清音的雅号。也称为「南乐」。
《国语辞典》:方舞  拼音:fāng wǔ
一种发源于法国、流行于英国的四人舞蹈。由二男二女表演。贝多芬的英雄交响乐第四乐章有此舞曲。
《國語辭典》:戏文(戲文)  拼音:xì wén
1.宋、元时代流行于中国南方的戏曲。明。高明《汲古阁本琵琶记》第一出:「(末)原来是这本传奇。待小子略道几句家门,便见戏文大意。」
2.泛指戏剧。《儒林外史》第二回:「戏文内唱到梁灏的学生却是十七八岁就中了状元。」《红楼梦》第二三回:「那十二个孩子演习戏文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