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共17,分2页显示  上一页  1
分类词汇(续上)
曾参杀人
三告投杼
《國語辭典》:曾参杀人(曾參殺人)  拼音:zēng shēn shā rén
曾参在费地时,有一个与他姓名相同的人杀了人,误传为曾参杀人,曾母起先不信,但经人再三的传告,便信以为真,丢下手中正在织布的杼,吓得逃跑了。典出《战国策。秦策二》。后比喻流言可畏或诬枉的灾祸。唐。韩愈 释言:「市有虎,而曾参杀人,谗者之效也。」清。孔尚任《桃花扇》第一二出:「这冤怎伸,硬叠成曾参杀人!」也作「曾母投杼」。
分類:流言可畏
《漢語大詞典》:三告投杼
战国策·秦策二:“昔者 曾子 处 费 , 费 人有与 曾子 同名族者而杀人,人告 曾子 母曰:‘ 曾参 杀人。’ 曾子 之母曰:‘吾子不杀人。’织自若。有顷焉,人又曰:‘ 曾参 杀人。’其母尚织自若也。顷之,一人又告之曰:‘ 曾参 杀人。’其母惧,投杼踰墙而走。”后以“三告投杼”比喻流言数传能使人信而转疑。 鲁迅 《书信集·致荆有麟》:“然而三告投杼,贤母生疑。千夫所指,无疾而死。”
分類:流言言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