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典故
周公惧流言

相关人物
周公


《史记》卷三十三〈鲁周公世家〉~58~
「其后武王既崩,成王少,在强葆之中。周公恐天下闻武王崩而畔,周公乃践阼代成王摄行政当国。管叔及其群弟流言于国曰:『周公将不利于成王。』周公乃告太公望、召公奭曰:『我之所以弗辟而摄行政者,恐天下畔周,无以告我先王太王、王季、文王。三王之忧劳天下久矣,于今而后成。武王蚤终,成王少,将以成周,我所以为之若此。』于是卒相成王,而使其子伯禽代就封于鲁。周公戒伯禽曰:『我文王之子,武王之弟,成王之叔父,我于天下亦不贱矣。然我一沐三捉发,一饭三吐哺,起以待士,犹恐失天下之贤人。子之鲁,慎无以国骄人。』」南朝宋·裴骃《史记集解》:「孔安国曰:『放言于国,以诬周公,以惑成王也。』」

例句

周公恐惧流言后,王莽谦恭未篡时。 白居易 放言五首

《國語辭典》:流言  拼音:liú yán
没有根据的话,多用于毁谤他人。《荀子。大略》:「流丸止于瓯臾,流言止于知者。」《三国演义》第二回:「张让、段圭等流言于外,言公鸩杀董后,欲谋大事。」
《国语辞典》:流言混语(流言混语)  拼音:liú yán hùn yǔ
不正经、不明白事理的话。《红楼梦》第九回:「他到底念了些什么书?倒念了些流言混语在肚子里,学了些精致的淘气。」
《国语辞典》:流言惑众(流言惑众)  拼音:liú yán huò zhòng
制造无根据的传言,欺骗、迷惑大众。《汉书。卷八四。翟方进传》:「今翟义、刘信等谋反大逆,流言惑众,欲以篡位。」
《國語辭典》:流言飞文(流言飛文)  拼音:liú yán fēi wén
没有根据的话,多用于毁谤、议论、挑拨他人。《汉书。卷三六。楚元王传》:「是以群小窥见间隙,缘饰文字,巧言丑诋,流言飞文,哗于民间。」唐。柳宗元 与裴埙书:「然若仆者,承大庆之后,必有殊泽,流言飞文之罪,或者其可以已乎!」也作「流言蜚语」。
分類:流言蜚语
《漢語大詞典》:流言飞语(流言飛語)
见“ 流言蜚语 ”。
《國語辭典》:流言蜚语(流言蜚語)  拼音:liú yán fēi yǔ
本指制造不实的传言,用来诋毁他人。后泛指谣言。如:「某些人喜欢在他人背后制造流言蜚语。」也作「流言飞文」。
《國語辭典》:流言蜚语(流言蜚語)  拼音:liú yán fēi yǔ
本指制造不实的传言,用来诋毁他人。后泛指谣言。如:「某些人喜欢在他人背后制造流言蜚语。」也作「流言飞文」。
《漢語大詞典》:流言风语(流言風語)
犹言流言蜚语。 柳青 《创业史》第二部第五章:“ 蛤蟆滩 曾经传播过 生宝 和这女人的流言风语。”
分類:流言蜚语
《漢語大詞典》:流言混话(流言混話)
无根据无道理的言语。红楼梦第九回:“他到底念了些什么书!倒念了些流言混话在肚子里。”
《國語辭典》:传言(傳言)  拼音:chuán yán
1.发言。《仪礼。士相见礼》:「凡言非对也,妥而后传言。」
2.传话。《初刻拍案惊奇》卷一七:「又一日,同窗伴夥传言来道:『先生已到馆。』」
3.辗转流传的话。如:「该集团的负责人决定出面澄清这项传言。」
《國語辭典》:飞语(飛語)  拼音:fēi yǔ
没有根据的谣言。《续汉书志。第一六。五行志四》:「为商作飞语,欲陷之。」也作「蜚语」。
《漢語大詞典》:行言
(1).犹流言。《诗·小雅·巧言》:“往来行言,心焉数之。” 俞樾 群经平议·毛诗三:“小人之言,轻浮无根,故谓之行言。曰往来者,正见其无定也。” 吴闿生 会通:“行言,犹流言。”一说泛指语言。 马瑞辰 通释:“尔雅·释詁:‘行,言也。’ 郭 注:‘今 江 东通谓语为行。’是言二字平列而同义,犹云语言耳。”
(2).犹言行。庄子·天地:“官施而不失其宜,拔举而不失其能,毕见其情事而行其所为,行言自为而天下化。” 成玄英 疏:“所有施行之事,教令之言,咸任物自为,而不使物从己。如此,则宇内苍生自然从化。”
《國語辭典》:游言  拼音:yóu yán
浮誇不实的言论。《礼记。缁衣》:「大人不倡游言。」
《國語辭典》:风言(風言)  拼音:fēng yán
传闻。宋。孙光宪《北梦琐言》卷九:「悬身井半,风言沸腾,尺水丈波,古今常事。」《歧路灯》第一○二回:「忽听一个风言,说场中搜出夹带来了。」
《國語辭典》:风闻言事(風聞言事)  拼音:fēng wén yán shì
把传闻的事情向上级报告。《京本通俗小说。错斩崔宁》:「也有一班妒忌魏生少年登高科的,将这桩事只当做风闻言事的小小新闻,奏上一本。」
《漢語大詞典》:游声(遊聲)
虚浮的名声。《晋书·儒林传·徐邈》:“日昃省览,庶事无滞,则吏慎其负而人听不惑,岂须邑至里诣,饰其游声哉!”
流言;谣言。魏书·前废帝广陵王纪:“ 永安 末,有白 庄帝 者,言王不语将有异图;民间游声,又云有天子之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