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國語辭典》:漂萍  拼音:piāo píng
漂泊的浮萍。比喻人四处奔波,行踪不定。如:「这几年在国外人像漂萍一样,行踪不定。」
《漢語大詞典》:一萍
一叶浮萍。喻飘泊无定。 唐 孟郊 《奉同朝贤送新罗使》诗:“淼淼望远国,一萍秋海中。” 宋 朱松 《送仲猷北归》诗:“欲寻当日故山盟,身世今如海一萍。”
分類:浮萍飘泊
《國語辭典》:萍寄  拼音:píng jì
如浮萍寄迹水面。比喻行迹不定。唐。张乔〈寄弟〉诗:「故里行人战后疏,青崖萍寄白云居。」
《漢語大詞典》:枯萍
凋零的浮萍。 宋 苏轼 《次韵子由送家退翁知怀安军》:“西南正春早,废沼黏枯萍。” 宋 范成大 《次韵庆充避暑水西寺》:“新涨忽勇退,篱落粘枯萍。”
分類:凋零浮萍
《国语辞典》:水根  拼音:shuǐ gēn
生长于水中的根。如浮萍、苔藻等均有之。也称为「水生根」。
《漢語大詞典》:萍身
谓身若浮萍,行踪不定。 唐 刘沧 《龙门留别道友》诗:“春谷终期吹羽翼,萍身不定逐波澜。”
《漢語大詞典》:采苹(采蘋)
(1).采集浮萍。诗·召南·采苹:“于以采苹?南涧之滨。” 清 厉鹗 《苹洲和鲍明府》之一:“日落采苹去, 江 南春色明。”
(2).诗·召南篇名。诗·召南·采苹序谓“《采苹》,大夫妻能循法度也。”左传·隐公三年:“风有《采蘩》《采苹》,雅有《行苇》《泂酌》,昭忠信也。”后因以“采苹”赞美德行。 宋 王安石 《王中甫学士挽辞》:“种橘园林无旧业,采苹洲渚有新篇。”
《漢語大詞典》:靡蓱
漂流的浮萍。《楚辞·天问》:“靡蓱九衢,枲华安居。”文选·左思〈魏都赋〉:“孰愈寻靡蓱於中逵,造沐猴于棘刺?” 张铣 注:“靡,流貌。” 明 刘基 《水龙吟·次韵和陈均以吹箫曲》词:“又 扶桑 日上,靡蓱光散,蓬池春晓。”
分類:漂流浮萍
《漢語大詞典》:谷雨萍(穀雨萍)
谷雨时的浮萍。逸周书·时训:“穀雨之日,萍始生。” 唐 李群玉 《三月五日陪裴大夫泛长沙东湖》诗:“鸟弄桐花日,鱼翻穀雨萍。”
《国语辞典》:萍踪梗迹(萍踪梗迹)  拼音:píng zōng gěng jī
萍,浮萍。梗,桃梗。萍踪梗迹指像浮萍、断梗在水中一样踪迹不定。比喻四处飘泊,行踪不定。明。郑若庸《玉玦记》第一一出:「空挥泪,萍踪梗迹将安寄,此生何济?」也作「萍踪浪迹」。
《国语辞典》:萍踪不定(萍踪不定)  拼音:píng zōng bù dìng
行踪如浮萍。比喻四处飘泊,行迹不定。如:「他常年在国外游历,萍踪不定。」
《国语辞典》:萍水相交  拼音:píng shuǐ xiāng jiāo
萍,浮萍。萍水相交指浮萍随水漂流,聚合不定。比喻彼此素不相识,因机缘凑巧,结为朋友。清。孔尚任《桃花扇》第七出:「小弟与杨兄萍水相交,昨日承情太厚,也觉不安。」
《国语辞典》:人生如萍  拼音:rén shēng rú píng
人生聚散如同浮萍漾水,飘泊无定。如:「人生如萍,今日一别,或许再无相见之日。」
《国语辞典》:浮生植物  拼音:fú shēng zhí wù
泛指根生于水底,叶片浮于水面的植物。如蘋、菱、莲、浮萍等。也称为「浮叶植物」。
《国语辞典》:断梗流萍(断梗流萍)  拼音:duàn gěng liú píng
枯折的枝茎,飘泊的浮萍。比喻到处飘泊,生活不安定。如:「他的一生就如断梗流萍,到处流浪。」也作「断梗飘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