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国语辞典》:海军基地(海军基地)  拼音:hǎi jūn jī dì
为支援海军舰艇与部队人员活动的港湾与陆上基地。通常包括其航空部队及海军陆战队。
《国语辞典》:军官学校(军官学校)  拼音:jūn guān xué xiào
专门培训各级军官人才的学校。如陆军军官学校、海军军官学校、空军军官学校等。
《国语辞典》:北洋水师学堂(北洋水师学堂)  拼音:běi yáng shuǐ shī xué táng
清末一所新式海军官校。光绪六年(西元1881)由李鸿章于天津创办,民国名人黎元洪、张伯苓均为该校毕业生。
《国语辞典》:拜尔德(拜尔德)  拼音:bài ěr dé
Byrd Richard E.
人名。(西元1888~1957)美国海军军官、飞行员及探险家。生于维吉尼亚州,是世界第一位飞越正北极和正南极的人,有世界两端的海军少将之称。也译作「拜德」。
《国语辞典》:土伦(土伦)  拼音:tǔ lún
Toulon
港口名。在法国东南部。濒地中海,是法国重要的海军根据地。该地气候属地中海型气候,冬季温暖,是有名的避寒胜地。
《国语辞典》:绪战(绪战)  拼音:xù zhàn
1.作战开始后的第一次战斗。也作「序战」、「初战」。
2.海军上指敌我双方舰队尚未接触前,战况已非常紧迫的时刻。
《国语辞典》:海上权(海上权)  拼音:hǎi shàng quán
一国的海军,有保障其海上贸易、交通安全,巩固其沿海防务的权力。
《国语辞典》:登陆作战(登陆作战)  拼音:dēng lù zuò zhàn
利用海军部队及登陆部队夺取敌人滩头阵地。自海上发动攻击的海陆两栖作战,或陆海空三栖作战的行动。
《漢語大詞典》:方伯谦
(1853-1894)清末海军将领。福建侯官(今福州)人。福州船政学堂毕业,赴英国学习驾驶。后任济远舰管带。丰岛海战时,畏敌驶逃,致使被护送的运兵船被日舰击沉。返回基地后又冒领战功。在黄海海战中临阵脱逃。后被清政府斩首。
《漢語大詞典》:反潜飞机
用于搜索和攻击潜艇的海军飞机。装有雷达、红外探测仪、航空声纳、磁力探测仪等搜潜设备和自导鱼雷、深水炸弹等反潜武器。具有低空性能好、搜索范围大、全天候作战的特点。
《漢語大詞典》:反潜机
海军用来搜索和攻击敌潜艇的飞机。
《漢語大詞典》:反潜直升机
主要用于搜索和攻击潜艇的海军直升机。装有搜潜设备和反潜武器,能在短时间内准确测定潜艇位置。航空母舰和其他大、中型舰船均可搭载。
《國語辭典》:海军航空兵(海軍航空兵)  拼音:hǎi jūn háng kōng bīng
海军的兵种之一。凡军舰上的空军皆隶属之。
《國語辭典》:海军陆战队(海軍陸戰隊)  拼音:hǎi jūn lù zhàn duì
隶属于海军的地面作战部队。
《漢語大詞典》:海军衫
采用海军水兵服上的水兵领,并在前领端配有领巾或领带的服装。颜色以蓝、白色调为主。领子和袖口上镶有白色或蓝色布条,胸垫可绣上徽章。款式自然、文雅、大方。面料选用棉麻、涤棉混纺等,春秋也可用精纺和薄呢面料。常用于童装和青少年服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