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共333,分23页显示  上一页  3  4  5  6  7  9  10  11  12 下一页
分类词汇(续上)
流淌
酒精
铁水
鱼露
蒸发
浸蚀
腹水
泼撒
白汁
洛洛
煤油
析出
溶液
饮料
油船
《漢語大詞典》:流淌
液体流动。 郁达夫 《采石矶》:“回想到自家的现在被人家虐待的境遇,眼泪只是陆陆续续的流淌下来。” 柯岩 《奇异的书简·阳光和风雨谱写的歌》:“在学习和锻炼中,她们满怀着希望,汗水像雨水似的流淌。”
《國語辭典》:酒精  拼音:jiǔ jīng
一种化学物品。可用发酵方法,亦可用石油工业的副产品乙烯,加硫酸和水反应取得。其用途广泛,可用来燃烧、消毒等。也称为「乙醇」。
《漢語大詞典》:铁水(鐵水)
铁熔化而成的炽热液体。 熊正国 《高炉边的彝家》:“火花闪烁的那一刻时间里,铁水如泉水一般往窝里流。” 贺敬之 《放歌集·十年颂歌》:“看不完的麦山稻海,望不尽的铁水钢花。”
《漢語大詞典》:鱼露(魚露)
一种液体调味品。以小杂鱼为原料,用盐或盐水浸渍,经长时间自然发酵分解后,取其液汁煮沸滤清而成。《人民日报》1960.1.8:“从加工厂里,运出一箱箱鱼肉罐头和一坛坛鱼露,还有一篓篓咸鱼,装满了几个车厢。”
《國語辭典》:蒸发(蒸發)  拼音:zhēng fā
液体分子脱离液体表面转化成气体的现象。
《國語辭典》:浸蚀(浸蝕)  拼音:jìn shí
1.因液体浸泡而腐蚀、损坏。如:「他准备将这次水灾受浸蚀的家具丢弃。」
2.作金相观察时,将磨光的金属表面以适当的化学药剂施以选择性腐蚀。由于被蚀表面不平,以及晶界部分易于被蚀,于显微镜下可显示清晰的内部组织。
《國語辭典》:腹水  拼音:fù shuǐ
因心脏、肝脏病变或其他病变,使静脉血液回流受到影响,造成渗出液积在腹腔,而引起呼吸困难、尿量减少等症状。
《漢語大詞典》:泼撒(潑撒)
(1). 江淮 民间年终时家人宴集称“泼撒”。 唐 韦应物 《至西峰兰若受田妇馈》诗:“田妇有嘉献,泼撒新岁餘。”
(2).亦作“ 泼洒 ”。将液体或其他细小东西向外倒洒,使散开。《小说选刊》1984年第1期:“河畔烧过的草地,黑乎乎的,像国画先生泼洒了成吨的墨汁。”《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一○三回:“到底是大家姑娘出身,懂得规矩礼法,虽是一大罈子的 山西 老醋,搁在心上,却不肯泼撒出来。” 李劼人 《死水微澜》第六部分二:“猜他是个坏人,确是冤枉了他,倒像个土粮户……举动才那样地直率粗鲁,气象才那样地土苕,用钱也才那样地泼撒。”
《漢語大詞典》:白汁
植物中的白色液体。 明 李时珍本草纲目·木三·楮:“﹝穀桑﹞ 楚 人呼乳为穀,其皮中白汁如乳,故以名之。” 明 李诩戒庵老人漫笔·土虺伤鹤膝发背方:“土虺(原注:一名秃虺)蛇伤人不治,为害最甚……方云:‘急摘桑叶,取白汁滴患处,效。’”
《漢語大詞典》:洛洛
水或其他液体流下貌。山海经·西山经:“爰有 淫水 ,其清洛洛。” 郭璞 注:“洛洛,水留下之貌也。” 郝懿行 笺疏:“ 陶潜 《读山海经》诗云:‘落落清 瑶 流’,是洛洛本作落落,淫本作瑶,皆假借声类之字。” 晋 陶潜 《读〈山海经〉》诗之三:“亭亭明玕照,洛洛清 瑶 流。”一本作“ 落落 ”。《敦煌变文集·韩朋赋》:“三鸟并飞,两鸟相搏,一鸟头破齿落,毛下纷纷,血流洛洛。”
分類:液体郭璞
《國語辭典》:煤油  拼音:méi yóu
一种石油分馏后的成品。是挥发性较汽油低的燃料用油,无色,可供照明及溶剂用。
《国语辞典》:析出  拼音:xī chū
1.分析出来。
2.固体从液体或气体中分离出来。
《國語辭典》:溶液  拼音:róng yè
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物质混合形成的均匀混合物,可分为气态溶液(如空气)、液态溶液(如食盐水)和固态溶液(如金属合金)。
《國語辭典》:饮料(飲料)  拼音:yǐn liào
经过加工制造供人饮用的液体。如汽水、果汁、酒等。
《國語辭典》:油船  拼音:yóu chuán
油轮的别名。参见「油轮」条。
《國語辭典》:油轮(油輪)  拼音:yóu lún
指专门载运石油或石油产品的液货运输船舶。俗称为「油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