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宋处州遂昌人,字深之,一作深父。仁宗嘉祐八年进士。少师王安石。神宗元丰中,为国子直讲,曾助安石改学校法。哲宗绍圣初,拜国子司业,请以安石父子所撰《字说》、《孟子义》等刊板传学者。徽宗初,进给事中,历兵、工部侍郎,知庐州。崇宁元年夺职,和州居住。卒年六十七。有《易传》、《春秋解》、《论语孟子解》。
全宋诗
龚原,字深之,一作深父,时称括苍先生(《道乡集》卷二八《括苍先生易传序》),处州遂昌(今属浙江)人。仁宗嘉祐八年(一○六三)进士(《宋元学案》卷九八)。神宗熙宁四年(一○七一),为国子直讲(《续资治通鉴长编》卷二二八)。哲宗即位,为国子丞,太常博士,加秘阁校理,充徐王府记室。元祐八年(一○九三),出为两浙转运判官(同上书卷四八四)。元符元年(一○九八),权工部侍郎兼侍讲,出知润州(同上书卷五○一)。徽宗即位,入为秘书监,进给事中。黜知南康军,改知寿州。建中靖国元年(一一○一),知杭州(《乾道临安志》卷三)。崇宁元年(一一○二),知扬州(《宋会要辑稿》职官六七之三六)。召为工部侍郎,移兵部,除宝文阁待制、知庐州。夺职居和州,起知亳州,命下而卒,年六十七。有文集七十卷(《宋史·艺文志》),已佚。《东都事略》卷一一四、《宋史》卷三五三有传。
全宋文·卷一八二八
龚原,字深之,一字深父,时称括苍先生,处州遂昌(今浙江遂昌)人,师事王安石,第进士。熙宁中为国子直讲。元祐中勒停。后为徐王府记室,加秘阁校理,除两浙转运判官。绍圣中迁起居舍人。元符中权工部侍郎、兼侍讲,出知润州。入为秘书监,复兼侍讲。徽宗初,进给事中,以论哲宗丧服事,黜知南康军。三年后复修撰,知扬州。历兵、工部侍郎,除宝文阁待制、知庐州,夺职居和州,起知亳州,卒,年六十七。著有《周易新讲义》十卷。见《宋史》三五三本传及《续资治通鉴长编》卷二二八、二九九、四七四、四八四、四八八、五○一、五○二、五二○。

人物简介

全宋诗
周之深,字德源,长兴(今属浙江)人。哲宗元祐六年(一○九一)进士。曾官国子司业。事见清乾隆《湖州府志》卷三一。今录诗二首。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宋济州巨野人,字之道。晁说之弟。以荫入官,调扬州司法参军,未上,以诗文献扬州守苏轼,轼叹为奇才。复举进士,为河中教授。哲宗元符末应诏上书论事,罢官。后为京兆府司录事,秩满提点崇福宫。卒年五十二。有《崇福集》。
全宋诗
晁咏之,初名深之,字深道(《豫章黄先生文集》卷二○),后改字之道(《紫微诗话》作知道,《鸡肋编》卷中作以道),又字叔予(《曲洧旧闻》卷三),钜野(今山东巨野)人。说之弟。以荫入官,调扬州司法参军,未上。哲宗元祐间进士。为河中府教授。元符末应诏上书,罢官(按:《宋会要辑稿》选举一二之五载,徽宗建中靖国元年新信阳司理参军晁咏之宏辞入等。《鸡肋编》卷中亦有靖国中宏词入等之语。与《宋史》等记事多有支吾,不详其由)。久之,为京兆府司录事,秩满,提点崇福宫。卒,年五十二。有文集五十卷,已佚。事见《东都事略》卷一一六、《宋史》卷四四四《晁补之传》。今录诗七首。
全宋文·卷二九○七
晁咏之,初名深之,字深道,后改名咏之,字之道(一作知道),又字叔予,钜野(今山东钜野)人,说之弟。以荫入官,未赴。时苏轼守扬州,补之倅州事,以其诗文献轼,轼叹为奇才,乃具参军礼谒轼。后举进士,为河中教授。元符末,应诏上书论事,罢官。建中靖国元年举宏词,一时传诵其文,授新信阳军司理参军。后为京兆府司录事,秩满,提点崇福宫。卒,年五十二。著有《崇福集》五十卷。见《宋会要辑稿》职官六八之三、选举一二之五,《宋史》卷四四四《晁补之传》有附传。

人物简介

全宋文·卷二九六四
赵令懬(一○六九——一一四三),字深之,德昭玄孙。授右班殿直,累监州县场库,累迁秘阁修撰,再知庆源府。建炎二年,知西外宗正事,除御营使司参赞军事。后以集英殿修撰知南外宗正。转知泉州,改阆州观察使,袭封安定郡王,奉祀太祖,除同知大宗正事。再迁保平军节度使。绍兴十三年卒,年七十五。赠少师,后追封惠王,谥襄靖。《宋史》卷二四四有传。

人物简介

全宋诗
张励,字深道,长乐(今属福建)人(《吴礼部诗话》)。神宗熙宁六年(一○七三)进士。哲宗绍圣间历淮南、两浙转运副使(《摛文堂集》卷四《朝散郎淮南运副张励可两浙运副制》)。徽宗崇宁中以集贤殿修撰知洪州(清乾隆《南昌府志》卷二一)。政和元年(一一一一),知福州(《宋会要辑稿》选举三三之二六)。三年,移知广州、建州。有诗二十卷(《宋史·艺文志》),已佚。事见《淳熙三山志》卷二二、二六。
全宋文·卷二五二六
张励,字深道,福州长乐(今福建长乐)人。熙宁六年进士。哲宗时曾为淮南转运副使、两浙转运副使。崇宁初以朝散郎权发遣陕州军府;政和二年以朝请大夫知福州,次年春移知广州,七年知济南;重和二年以集贤殿修撰知洪州。有诗集二十卷。见慕容彦逢《朝散郎淮南运副张励可两浙运副制》(《摛文堂集》卷四),《淳熙三山志》卷二六,《宋史·艺文志》七,及其自撰诸文,并参《北宋经抚年表》。

人物简介

全宋诗
释怀深(一○七七~一一三二),号慈受,俗姓夏,寿春六安(今属安徽)人。年十四祝发受戒。公四年,访道方外。徽宗崇宁初,往嘉禾依净照于资圣寺悟法。政和初,出住仪真资福寺。三年(一一一三),先后居镇江府焦山寺、真州长芦寺。七年,居建康府蒋山寺。钦宗靖康间住灵岩尧峰院(《中吴纪闻》卷六)。高宗绍兴二年卒,年五十六。为青原下十三世,长芦崇信禅师法嗣。事见《慈受怀深禅师广录》,《嘉泰普灯录》卷九、《五灯会元》卷六有传。
全宋文·卷三二六三
怀深(一○七七——一一三二),字慈受,俗姓夏氏,寿州六安(今安徽六安)人。少出家,后从杨岐宗大师慧勤得悟。历主名刹,末住金陵蒋山寺。绍兴二年卒,年五十六。见《嘉泰传灯录》卷九,《新续高僧传四集》卷一一。
新续高僧传·习禅篇第三之一
又怀深,字慈受,姓夏氏,寿春人。生之夕,祥光满舍,文殊坚遥见之,疑火也。诘旦知邻里生儿,心异之,往访焉,且告之故曰:“如此瑞徵,宜善护之。”自后,抱儿见坚辄笑,因许出家。及长,遍游方外,请益鉴公,乃大豁,呈偈曰:“祗是旧时行履处,等閒举著便淆讹。夜来一阵狂风起,吹落桃花知几多。”鉴抚掌曰:“者里岂不是活祖师意。”后终于蒋山。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079—1141 【介绍】: 宋建州崇安人,字养源。翁彦约弟。哲宗绍圣元年进士。徽宗宣和初为右司员外郎,上书宰相,言不应与金人夹击辽邦。除国子祭酒,徙秘书监,不肯造谒提举秘书省之内侍梁师成,时论高之。官至太常少卿。有《唐史评》、《忠义列传》、《皇朝昭信录》、《钟离子自录》及文集。
全宋诗
翁彦深(一○七九~一一四一),字养源,自号钟离子,建州崇安(今福建武夷山市)人。初补太庙斋郎,哲宗绍圣元年(一○九四)进士,官福州侯官主簿,摄闽清令。徽宗崇宁间为濠州钟离令。入为详定《九域志》所编修官,迁秘书丞(《忠惠集》卷三《九域志编修官翁彦深除秘书丞制》)。出提点淮东、湖南、京西路刑狱。宣和初,授秘书少监,除国子祭酒,徙秘书监。出知济南府,忤宦官,提举南京鸿庆官。高宗建炎元年(一一二七),为太常少卿。绍兴二年,提举江州太平观。绍兴十一年卒,年六十三。有文集十五卷,已佚。事见《斐然集》卷二六《右朝奉大夫集英殿修撰翁公神道碑》、明嘉靖《建宁府志》卷一八。
全宋文·卷三三四六
翁彦深(一○七九——一一四一),字养源,建州崇安(今福建武夷山)人。彦约弟。绍圣元年进士。宣和初,授右司员外郎。四年八月,以朝奉大夫、秘书监除集英殿修撰。建炎间为太常少卿,以修撰提举江州太平观。绍兴十一年五月卒,年六十三。著有《皇朝昭信录》、《忠义列传》、《唐史评》等书及文集十五卷。见《右朝奉大夫集英殿修撰翁公神道碑》(胡寅《斐然集》卷二六),《宋会要辑稿》职官七○之七、选举三三之三八。

人物简介

新续高僧传·译经篇第一之一
又金总持者,亦西夏僧也,与吉祥同行,偕止宋京,遂共翻译,所译《佛说法乘义决定》,旧分三卷者合而一之,经言佛在祇园,有二比丘名甚深、勇猛,请问鹿野苑中所说法乘决定之义,佛为广说五蕴、五取、十二处、十八界、十二缘生、四贤谛、二十二根、五三摩地、四禅、四无色定、四无量心、四三摩地、四念处、四正断、四神足、五根、五力、七觉支、八圣道、十六心念、四无所畏、四无碍辩、十八不共法、三十二相及行所感八十种。又《文殊所说最胜名义经》二卷,此与经部《佛说最胜妙吉祥根本智最上秘密一切名义三摩地分》相同而辞义简括。亦赐明因妙善普济之号。徽宗政和三年,同译语仁义、笔受宗正南游江浙。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085—1146 【介绍】: 宋建州松溪人,字深道。以父荫入官。为陕州湖城县簿,调荣泽县丞,迁知鄞县,皆著政绩。高宗绍兴元年通判明州,上海道备御之策,诏采纳措置。在明州连三任,前后凡十年。后除知虔州。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宋太平芜湖人,字深道,号湖阴居士。不事科举,志尚矫洁。筑室榜曰“独乐”,陈瓘为作记。哲宗元祐党禁,有过江上者,许倾心款接,通其缓急。高宗绍兴初授以官,拜命而不署衔。

人物简介

全宋诗
释景深(一○九○~一一五二),台州仙居(今属浙江)人。俗姓王。年十八剃度,始谒净慈象禅师,继谒宝峰惟照禅师,顿悟。惟照许为深得阐提大死之道,因号大死翁。高宗建炎元年(一一二七),开法兴国军智通。绍兴初,归住宝藏岩,二十二年卒,年六十三。为青原下十三世,宝峰惟照禅师法嗣。《嘉泰普灯录》卷九、《五灯会元》卷一四有传。今录偈二首。
南宋元明禅林僧宝传·卷一
禅师名景深。台州王氏子。幼喜林泉。不乐城居。每玩名山图志。恍若身游。年十八。竟走紫箨山之广度院。求度于德芝沙门芝爱。其标帜不凡。即为披剃。广度为东南禅窟。瓢笠挂搭者不绝。深辄闻少室宗风。辞芝行脚。芝难之。深泣告曰。日月迫人。速如转毂。生死事大。敢自放乎。芝悯而遣之。深出岭而心誓曰。此去若不发明大事。以报四恩非须眉丈夫也。遂扣净慈象之室。象或垂问。深便依理而默解之。一日闻象怒叱诸禅曰。思而知。虑而解。皆鬼家活计。深悚然束包而去。西入泐潭。谒阐提炤。炤有条约。凡僧来泐潭。须𨽻名行单半载。方许告香。深犯其禁。直剖己见于照公榻下。照曰。此事直须断起灭念。向空劫已前。扫除玄路。不涉正偏。尽却今时。全身放下。放尽还放。方有自繇分。深顿领旨。炤大喜。乃击鼓告众曰。阐提大死之道。深阇黎得之矣。汝辈宜依之。一众大惊。争识深面。以故丛林共称深。为大死翁。建炎初。出领兴国军之智通寺。绍兴壬子。还台住宝藏岩。因事民其服。深恬然不辨顺受之。有司知深有道。奏还僧衣。时智朋禅师。新从清凉。退居明州瑞岩。闻而叹曰。嗟乎不陷于荣。不逃于辱。宝藏法兄。真得泐潭先师之道矣。我芙蓉师翁之风。不亦大哉。适明守挽朋。再赴清凉。朋一笑书偈。付使者曰。相烦耑使入烟霞。灰冷无汤不点茶。寄语甬东贤太守。难教枯木再生花。遂殁。深闻恸之。乃上堂曰。来不入门。去不出户。来去无痕。如何提唱。直得古路苔封。𦏪羊绝迹。苍梧月锁。丹凤不栖。所以道藏身处没踪迹。没踪迹处莫藏身。若如是去住无依。了无向背。还委悉么。而今分散如云鹤。你我相忘触处玄。绍兴二十二年壬申三月十三日。深为众小参罢便告寂。有偈曰。不用剃头。何须澡浴。一堆红焰。千足万足。虽然如是。且道向上还有事也。无竟敛目而逝。深自复僧衣。其升堂入室提唱宗旨。切切无虚日。有僧问正中偏。深答。黑面老婆披白练。偏中正。答白头翁子著皂衫。正中来。答屎里翻觔斗。兼中至。答雪刃笼身不自伤。兼中到。答昆崙夜里行。僧曰。向上还有事也无。深曰。捉得乌龟。唤作鳖。乞师再垂方便。深曰。入山逢虎卧。出谷鬼来牵。曰何得干戈相待。曰三两线一斤麻。深之道眼精明。机用自在。于宝峰门下。称贤肖焉。 赞曰。芙蓉之后。异苗番茂。而阐提炤公辈可想也。其门弟德止禅师。不假师授。神悟绝伦。倾当世有国者。时称为太阳再世。不谬矣。至于景深禅师。则炤公独提奖于人天众前。师资缘会。夫岂偶然哉。及其弘道。而荣辱喧天人风。确不可撼。在往哲有所不能。而独能之。非深得羼提三昧者。其可得欤。呜呼二师于诸乐并作之际。而大振黄钟。则远录公之功。政未替也。

人物简介

全宋诗
郑测,字孟深(《闽诗录》丙集卷六),莆田(今属福建)人。徽宗宣和三年(一一二一)特奏名第一,赐同进士出身。知瑞金县。事见清乾隆《兴化府莆田县志》卷一二。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132 【介绍】: 宋福州罗源人,字原中,一作源中。神宗元丰五年进士。累官御史中丞兼侍读。谄附蔡京,结为死党,京奸谋诡计多得其助。官至门下侍郎,累进加少傅,封卫国公。出为镇江军节度使、知福州。京失势,累被弹劾,高宗建炎中贬临江军居住。
全宋诗
余深(?~一一三二),字原仲,罗源(今属福建)人(清道光《罗源县志》卷一九)。神宗元丰五年(一○八二)进士。徽宗崇宁元年(一一○二)历太常博士、著作佐郎、司封员外郎、监察御史、殿中侍御史。五年,试辟雍司业(《宋会要辑稿》选举一九之二一),累官御史中丞兼侍读。因治张怀素狱曲护蔡京,大观二年(一一○八)以吏部侍郎拜尚书左丞。三年,转中书侍郎,四年,转门下侍郎。京致仕,罢知青州(同上书职官七八之三二)。政和二年(一一一二),京复出,复入为门下侍郎。继擢少宰,少保,丰国公,进太宰,再封卫国,加少傅。宣和二年(一一二○),出知福州(同上书职官一之三)。钦宗靖康元年(一一二六)致仕。高宗建炎二年(一一二八),斥临江军居住,寻还乡里。绍兴二年卒(《梁溪集》卷一六五《祭余相公文》)。《宋史》卷三五二有传。今录诗十六首。
全宋文·卷三三五五
余深(?——一一三二),字原中(一作源中),福州罗源(今福建罗源)人。清弟,元丰五年进士。崇宁元年,为太常博士、著作佐郎,改司封员外郎,拜监察御史、殿中侍御史,试辟雍司业。累官御史中丞兼侍读。大观二年,以吏部尚书拜尚书左丞。三年,转中书侍郎;四年,转门下侍郎。政和七年,拜少宰。宣和元年,为太宰,进拜少保,封丰国公。二年知福州。深谄附蔡京,结为死党,言者累章劾之,建炎二年,降中大夫,临江军居住。绍兴二年卒。《宋史》卷三五二有传。又见《宋诗纪事补遗》卷二四。

人物简介

全宋文·卷三八八○
种深,徽宗朝守官于熙河、秦凤几二十年,靖康中为从议郎、秦凤路经略使司准备将领第一副将、本路奇兵勤王将领。见《三朝北盟会编》卷九四。
丁深 朝代:北宋

人物简介

简介
靖康二年建炎元年(1127)任金部郎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