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漢語大詞典》:淹速
迟速。指时间的长短。《文选·贾谊〈鵩鸟赋〉》:“吉乎告我,凶言其灾,淹速之度兮,语予其期。” 李善 注:“淹,迟也;速,疾也。谓死生之迟疾也。” 宋 岳飞 《奏乞出师札子》:“臣愚欲望陛下假臣日月,勿拘其淹速,使敌莫测臣之举措。” 宋 范成大 《送周子充左史奉祠归庐陵》诗:“后期淹速都难料,相对犹怜鬢未斑。”
《漢語大詞典》:淹回
见“ 淹徊 ”。
《漢語大詞典》:淹徊
亦作“ 淹回 ”。 俳徊;逗留。常指有才德而屈居下位。 唐 郑处诲 明皇杂录卷上:“ 暄 话于所亲,尚嘆己之淹徊,而谓 珣 迁改疾速。” 宋 苏舜钦 《送杜密学赴并州》诗:“倚注宸襟切,淹回物论喧。” 宋 叶适 《送白酆还蜀》诗:“前岁淹徊下 巴峡 ,今年憔悴出京城。” 明 宋濂 《元故乐清县男林府君墓铭》:“有若府君材信美矣,乃使之淹回下列,无以吐其胸中所藴。”
《漢語大詞典》:淹该(淹該)
(1).渊博。新唐书·叛臣传上·陈少游:“及升坐,音吐清辩,据引淹该,问穷而对有餘。” 宋 李刘 《谢董侍郎居谊举状》:“乏 吴下 阿蒙 之学,顾曰淹该;无 江 南 子布 之词,反云典丽。”续资治通鉴·宋孝宗乾道九年:“ 熹 学问淹该,但泥於所守,差少通耳。” 清 黄秩浚 《〈广卓异记〉题词》:“吾乡先辈多奇才, 乐公 子正 尤淹该。”
(2).精通。新唐书·赵彦昭传:“ 武孟 感激,遂力学,淹该书记。”新唐书·儒学传下·啖助:“ 啖助 字 叔佐 , 赵州 人,后徙 关中 。淹该经术。”
分類:渊博精通
《國語辭典》:淹通  拼音:yān tōng
1.深通、精通。南朝梁。刘协《文心雕龙。体性》:「平子淹通,故虑周而藻密。」
2.弘大通达。南朝梁。陶弘景 许长史旧馆坛碑:「父副,字仲先,器度淹通,风格清简。」
《國語辭典》:淹贯(淹貫)  拼音:yān guàn
博通、深通。《新唐书。卷一三二。柳芳传》:「淹贯群书,年六十馀,始仕宦。」
分類:深通
《漢語大詞典》:淹中
(1). 春秋 鲁国 里名。在今 山东省 曲阜市 。古文《礼经》所出之处。汉书·艺文志:“《礼古经》者,出於 鲁 淹中 。” 颜师古 注引 苏林 曰:“里名也。” 清 龚自珍 《己亥杂诗》之二八三:“曩将 奄 宅证 淹中 ,肃肃微言謦欬逢。”
(2).借指儒家学术中心。 南朝 梁 刘孝绰 《〈昭明太子集〉序》:“於时 淹中 、 稷下 之生, 金华 、 石渠 之士,莫不过衢樽而挹多少,见斗极而晓西东。” 唐 杨炯 《遂州长江县先圣孔子庙堂碑》:“冬之化,再造双 川 ; 淹中 、 稷下 之风,一匡三 蜀 。” 唐 皇甫冉 《闲居作》诗:“学谢 淹中 术,诗无 鄴下 名。”
(3).深广中正。宋书·谢景仁传:“其器体淹中,情寄实重。”
《漢語大詞典》:淹迟(淹遲)
(1).缓慢;迟缓。西京杂记卷三:“ 枚皋 文章敏疾, 长卿 制作淹迟。” 宋 王安石 《谢知制诰启》:“製作淹迟而不工,思虑短浅而不敏。”《新编分门古今类事》卷五引《朝野杂录》:“ 晋国 知制誥二十年,最号淹迟,歷仕 太祖 、 太宗 ,文武忠孝,天下望以为相而不容。”
(2).延缓。《隋书·段文振传》:“水潦方降,不可淹迟,唯愿严勒诸军,星驰速发,水陆俱前。”
《漢語大詞典》:淹淹
(1).气息微弱,濒于死亡。 明 徐霖 《绣襦记·得觅知音》:“我气息淹淹难调理,应做他乡鬼。” 清 阮旻锡 《还家》诗:“病妻久卧牀,淹淹迫岁暮。”儒林外史第十七回:“太公淹淹在牀,一日昏聵的狠,一日又觉得明白些。”
(2).引申为将尽之意。 元 张可久 《一枝花·秋景》套曲:“残暑淹淹,爽气被楼臺占。”
(3).昏昏沉沉;委靡不振。 明 汤显祖 《牡丹亭·慈戒》:“﹝小姐﹞淹淹春睡去了,敢在做梦也。” 明王錂《春芜记·讯病》:“想鼓尽云和人更远,愁绪相牵,似殢酒淹淹。” 明 唐寅 《和沈石田落花诗》之十一:“簇簇双攒出絸眉,淹淹独立曲栏时。”
(4).昏暗貌。 元 吴昌龄《张天师》第二折:“天也,每番家小生要做些儿功课,不曾拏起笔来,可又早淹淹的晚了。” 元 无名氏 《陈州粜米》第二折:“自从那云滚滚卯时初,直至日淹淹的申牌后。” 明 袁宏道 《徐州道中》诗:“何不遂长往?淹淹名利场。”
(5).水流貌。 元尚仲贤《柳毅传书》第二折:“俺只见淹淹的血水渲做江湖,和着这滚滚的尸骸炼做坵塚。” 元 乔吉 《金钱记》第三折:“你怎知我这愁呵,似 长江 淹淹的不断流。” 明 徐复祚《投梭记·折齿》:“你看我翠鬟蓬鬆乱散,望东墙淹淹泪眼。” 清 何述稷 《苦雨》诗:“客舍淹淹雨,春愁瓮里天。”
(6).水果或植物因失去所含的水分而干瘪。《醒世姻缘传》第七一回:“我怕几两银子极极的花费了,两个果子淹淹了。”
《漢語大詞典》:淹日
(1).满日;经日。新唐书·房琯传:“ 圆 以金畀 李辅国 ,不淹日被宠,遂怨 琯 。”新唐书·奸臣传下·蒋玄暉:“﹝ 蒋玄暉 ﹞还 洛 不淹日, 全忠 矫詔收付有司车裂之。”
(2).拖延时日。 宋 程大昌 《演繁露续集·差除行词》:“用此观之,则凡有除授即命词,词下即给告,不淹日也。”续资治通鉴·宋仁宗康定元年:“知諫院 富弼 力奏:‘ 平 引兵赴援,行不淹日,以姦臣不救,故败,竟駡贼不食而死,宜恤其家。’”
《漢語大詞典》:淹旬
满旬,经过十天。 三国 魏明帝 《善哉行》:“行行日远,西背京 许 。游弗淹旬,遂届 扬 土。” 宋 洪迈 《夷坚乙志·张夫人婢》:“夫人不淹旬遂病,踰月而卒。”
分類:十天
《國語辭典》:淹恤  拼音:yān xù
长年落难,流亡异地。《左传。襄公二十六年》:「君淹恤在外十二年矣,而无忧色,亦无宽言,犹夫人也。」
分類:忧患
《漢語大詞典》:淹系(淹繫)
(1).羁留。 明 范濂 《云间据目抄》卷一:“ 杜生 者,妓女也……与 牧之 一遇於 閶门 ,目成久之。嗣后淹繫旬月,无復顾礼,毁顿精神,废輟家政。”
(2).拘禁,关押。明史·师逵传:“狱囚淹繫千人,浹旬尽决遣,悉当其罪。”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青城妇:“牒解上司,并少实情,淹繫狱底,积有时日。”
《國語辭典》:淹没(淹沒)  拼音:yān mò
1.被水遮盖。如:「大水淹没稻田。」
2.蹧践埋没。如:「淹没人才」。
3.消失。清。赵翼《瓯北诗话。卷五。苏东坡诗》:「其本系随年之先后,编订成编;顾元、明以来,久已淹没。」
《漢語大詞典》:振淹
起用久被废黜的贤者。 唐 刘禹锡 《上中书李相公启》:“深哀 仲翔 之久謫,恕 元直 之方寸,思振淹之道,广锡类之人。” 宋 李遘 《送张鬷嘏》诗:“振淹知有日,倚伏岂虚言?”
《國語辭典》:淹雅  拼音:yān yǎ
学识渊博,人品宽宏儒雅。《晋书。卷七七。陆晔传》:「器量淹雅,弱冠有美名。」《十国春秋。卷二七。南唐。陈乔传》:「乔风度淹雅,小心守法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