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漢語大詞典》:清藻
清丽的文辞。 晋 潘尼 《赠陆机出为吴王郎中令》诗:“玩尔清藻,味尔芳风。” 唐 李德裕 《追和太师颜公同清远道士游虎丘寺》:“逸人缀清藻,前哲留篇翰。”
分類:清丽文辞
《國語辭典》:凄艳(淒豔)  拼音:qī yàn
凄凉艳丽。如:「凄艳的故事,总是在美感中带点哀伤。」
《漢語大詞典》:清富
(1).清丽丰富。 晋 葛洪 抱朴子·钧世:“且夫尚书者,政事之集也,然未若近代之优文、詔策、军书、奏议之清富赡丽也。”
(2).显贵或显贵的人。 宋 文天祥 《西瓜吟》:“ 长安 清富説 邵平 ,争如 汉 朝作公卿。”
《漢語大詞典》:丽唱(麗唱)
清丽的唱词。 宋 欧阳修 《蝶恋花》词:“红粉佳人翻丽唱,惊起鸳鸯两两飞相向。”
分類:清丽唱词
《漢語大詞典》:清异(清異)
(1).清高特异。《艺文类聚》卷二三引 晋 羊祜 《诫子书》:“吾少受先君之教,能言之年,便召以典文。年九岁,便诲以诗书,然尚犹无乡人之称,无清异之名。”
(2).清丽奇异。《郁达夫游记·浙东景物纪略》:“第二天破晓起来,仍坐原轿绕 灵岩 的 福善寺 回 永康 ,路上的风景,也很清异。”
《漢語大詞典》:淡艳
1.淡雅清丽。
分類:淡雅清丽
《漢語大詞典》:清削
(1).犹清瘦。 宋 张实 《流红记》:“ 祐 自此思念,精神俱耗。一日,友人见之曰:‘子何清削如此?必有故,为吾言之。’”明史·韩文传:“仰窥圣容,日渐清削。” 清 钱谦益 《挽词》之二:“起居宫掖祕,清削御容传。”
(2).清丽峻峭。《四库全书总目·别集二五·考功集》:“ 正 嘉 之际,文体初新, 北地 、 信阳 ,声华方盛, 蕙 ( 薛蕙 )诗独以清削婉约,介乎其閒。”
《漢語大詞典》:澹艳(澹豔)
淡雅清丽。 唐 刘希夷 《孤松篇》诗:“澹艳烟雨滋,敷芬阳春陌。” 宋 梅尧臣 《和通判把菊有寄》:“唯菊不畏霜,澹艳如有德。”
分類:淡雅清丽
《漢語大詞典》:凄丽(淒麗)
犹凄艳。 清 陈康祺 郎潜纪闻卷三:“国初, 莆田 余怀 流寓 金陵 ,文词悽丽,撰板桥杂记三卷。”
凄婉清丽。 清 陈廷焯 白雨斋词话卷三:“凄丽近 南唐 二主,词意亦哀以思矣。”
分類:清丽
《漢語大詞典》:清稳(清穩)
清丽稳健。 清 袁枚 《随园诗话补遗》卷四:“ 京口 左墉 ,字 兰城 ,年纔弱冠,而风格清稳。” 清 陈田 《明诗纪事戊籤·高应冕》:“ 文中 五字诗,清稳有 韦 王 遗意。”
分類:清丽稳健
《漢語大詞典》:柔丽(柔麗)
(1).温柔美丽。 南朝 宋 颜延之 《庭诰文》:“柔丽之身,亟委土木,刚清之才,遽为丘壤。” 李大钊 《青春》:“彼幽闲贞静之青春,携来无限之希望,无限之兴趣,飘然贡其柔丽之姿,於吾前途辽远之青年之前,而默许以独享之权利。”
(2).婉柔清丽。多指诗词风格。 刘永济 《〈元人散曲选〉序论》:“夫词家素以 苏 辛 格高体变, 耆 卿格卑体正相标目,盖词以柔丽为宗,而二家( 苏軾 、 辛弃疾 )以豪肆为之也。”
《國語辭典》:清典  拼音:qīng diǎn
清丽典雅。南朝梁。刘协《文心雕龙。明诗》:「至于张衡怨篇,清典可味。」《北史。卷八十三。文苑传。荀士逊传》:「好学,有思理,为文清典,见赏知音。」
《漢語大詞典》:藻朗
清丽鲜明。 汉 班固 《典引》:“审言行於篇籍,光藻朗而不渝耳。” 三国 魏 曹植 《文帝诔》:“才秀藻朗,如玉之莹。”
分類:清丽鲜明
《漢語大詞典》:宛丽(宛麗)
婉转清丽。 南唐 刘崇远 金华子杂编卷上:“ 陆翱 字 楚臣 ,进士擢第,诗不甚高,而才调宛丽,有子弟之标格。”
《国语辞典》:清新隽永(清新隽永)  拼音:qīng xīn juàn yǒng
清丽新颖,意味深长。如:「这些清新隽永的小品文,非常值得一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