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漢語大詞典》:见底(見底)
(1).形容水流清澈。 南朝 梁 江淹 《丽色赋》:“水炤景而见底,烟寻风而无极。” 唐 白居易 《题浔阳楼》诗:“大 江 寒见底, 匡山 青倚天。”
(2).比喻人胸无杂念。 唐 吴融 《赴阙次留献荆南成相公三十韵》:“骨格凌秋耸,心源见底空,神清餐沆瀣,气逸饮洪濛。”
(3).谓事情的结局。《宋书·始宋王休仁传》:“我去不知朝夕见底,若一旦死去作鬼,亦不取汝,取汝正足乱人耳。”
《國語辭典》:渌水(淥水)  拼音:lù shuǐ
1.清澈的水。唐。李白〈长相思〉诗:「上有青冥之长天,下有渌水之波澜。」
2.乐曲名。属琴曲歌辞。《文选。马融。长笛赋》:「上拟法于韶箾、南籥,中取度于白雪、渌水,下采制于延露、巴人。」唐。李颀〈琴歌〉:「铜炉华烛烛增辉,初弹渌水后楚妃。」
3.河川名。在湖南省东部。有南北二源:北源源自江西省万载县南,南源源自江西省萍乡县南,于湖南醴陵会合后,西流注入湘江。
《漢語大詞典》:银塘(銀塘)
清澈明净的池塘。 南朝 梁简文帝 《和武帝宴诗》之一:“银塘泻清 渭 ,铜沟引直漪。” 宋 苏舜钦 《和解生中秋月》:“银塘通夜白,金饼隔林明。” 清 纳兰性德 《浪淘沙·秋思》词:“霜讯下银塘,併作新凉,奈他 青女 忒轻狂。”
《國語辭典》:澄澈  拼音:chéng chè
清澈、明亮。晋。王献之 杂帖:「镜湖澄澈,清流泻注。」唐。修睦 僧院泉诗:「澄澈照人胆,深山只一般。」
《漢語大詞典》:清漪
《诗·魏风·伐檀》:“ 河 水清且涟猗。”后以“清漪”谓水清澈而有波纹。 南朝 齐 谢朓 《泛水曲》:“日晚厌遵渚,採菱赠清漪。” 宋 苏轼 《渚宫》诗:“臺中絳帷谁復见,臺下野水浮清漪。” 清 孙枝蔚 《吊迷楼故址和彭骏孙》:“琪树经年开锦绣,珠帘入夏映清漪。” 瞿秋白 《赤都心史》三:“小池一角清漪如画。”
《漢語大詞典》:澄澄
清澈明洁貌。 晋 阮修 《上巳会诗》:“澄澄緑水,澹澹其波。” 元 无名氏 《杀狗劝夫》第三折:“却原来是伴独坐皓月澄澄,搅孤眠西风泠泠。” 柯岩 《天涯何处无芳草》二:“她却仍然睁着两只澄澄的大眼望着我。”
分類:清澈明洁
《國語辭典》:清涟(清漣)  拼音:qīng lián
清澈的水面上泛起的细小波纹。唐。杜甫 重题郑氏东亭诗:「崩石欹山树,清涟曳水衣。」
《國語辭典》:廓清  拼音:kuò qīng
肃清、澄清。《隋书。卷七○。李密传》:「明公以英桀之才,而统骁雄之旅,宜当廓清天下,诛剪群凶。」
《漢語大詞典》:清镜(清鏡)
明镜。 南朝 齐 谢朓 《冬绪羁怀示萧谘议虞田曹刘江二常侍》诗:“寒灯耿宵梦,清镜悲晓髮。” 唐 杜甫 《苏大侍御访江浦赋八韵记异》:“今晨清镜中,白閒生黑丝。” 明 谢榛 四溟诗话卷三:“明朝对清镜,衰鬢又逢春。”亦喻清澈的湖水。 宋 曾巩 《西湖一月二十日》诗:“漾舟明湖上,清镜照衰颜。”
《漢語大詞典》:澄碧
清澈而碧绿。 唐 李白 《赤壁歌送别》:“君去沧江望澄碧,鲸鯢唐突留餘跡。” 明 徐弘祖 徐霞客游记·滇游日记七:“其潭大数十亩,渊然澄碧。” 杨朔 《海市》:“你倚在阁上,一望那海天茫茫、空明澄碧的景色,真可以把你的五脏六腑都洗得干干净净。”
《漢語大詞典》:清深
(1).清峻深刻。《艺文类聚》卷四九引 南朝 梁 王僧孺 《太常敬子任府君传》:“若夫天才卓尔,动称絶妙,辞赋极其清深,笔记尤尽典实。”旧唐书·文苑传·杜甫:“﹝ 李白 ﹞词气豪迈,而风调清深。” 清 龚自珍 《己亥杂诗》之一一四:“诗人 瓶水 与 謨觴 ,鬱怒清深两擅场。”
(2).清静幽深。 唐 杜甫 《自瀼西荆扉且移居东屯茅屋》诗之四:“幽独移佳境,清深隔远关。” 宋 林逋 《小隐自题》诗:“竹树绕吾庐,清深趣有餘。” 金 元好问 《库城》诗:“疎林护悬险,絶壁入清深。”
(3).水色清澈。 北魏 郦道元 水经注·济水二:“是下 济水 ,通得 清水 之目焉,亦水色清深,用兼厥称矣。”
(4).犹言轩昂深沉。 元 辛文房 唐才子传·包佶:“ 佶 天才赡逸,气宇清深,心醉古经,神和大雅,诗家老斲轮也。”
《國語辭典》:泓澄  拼音:hóng chéng
水深而清的样子。唐。白居易〈泛春池〉诗:「烟波六七亩,泓澄动阶砌。」
《國語辭典》:磷磷  拼音:lín lín
1.水流清澈,光影闪映的样子。三国魏。刘桢〈赠从弟诗〉三首之一:「汎汎东流水,磷磷水中石。」唐。张九龄 自豫章南还江上作诗:「归去南江水,磷磷见底清。」宋。刘敞 杂诗效阮步兵:「我徂何往?于彼淮滨。俯玩其流,清波磷磷。」也作「粼粼」。
2.重叠突出的样子。唐。杜牧 阿房宫赋:「架梁之椽,多于机上之工女。钉头磷磷,多于在庾之粟粒。」《西游记》第五○回:「转过山崖,只见那乱石磷磷,翠崖边有两扇石门,门外有许多小妖,在那里轮鎗舞剑。」
3.色泽鲜明的样子。汉。司马相如 上林赋:「蜀石黄碝,水玉磊砢。磷磷烂烂,采色浩汗。」唐。朱庆馀 舜井诗:「碧甃磷磷不记年,青萝锁在小山颠。」宋。邵雍 乱石吟诗:「徒有碌碌青,亦有磷磷白。」
《國語辭典》:洞彻(洞徹)  拼音:dòng chè
明白透澈。唐。杜甫〈送韦讽上阆州录事参军〉诗:「韦生富春秋,洞彻有清识。」《金史。卷一三一。方伎传。张元素传》:「乃去学医,无所知名,夜梦有人用大斧长凿凿心开窍,纳书数卷于其中,自是洞彻其术。」也作「洞澈」。
《漢語大詞典》:至清
(1).过于清澈;极其清澈。 汉 东方朔 《答客难》:“水至清则无鱼,人至察则无徒。” 唐 刘长卿 《送郑说之歙州谒薛侍郎》诗:“俗变人难理,江传水至清。”
(2).谓上升到天庭。清,太清,指天庭。《楚辞·远游》:“超无为以至清兮,与泰初而为邻。” 王逸 注:“登天庭也。”一说,至清,谓“俟时之清”。见 清 王夫之 楚辞通释卷五。
(3).极其清虚的境界。即天庭。《淮南子·精神训》:“契大浑之朴,而立至清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