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漢語大詞典》:啭呖呖(囀嚦嚦)
形容歌声婉转清脆。 明 沈君庸 《簪花髻·笑和尚》:“囀嚦嚦,纤柳音摧拍得歌喉絮。”
《漢語大詞典》:恬脆
甘美清脆。《诗·唐风·采苓》“采苦采苦” 孔颖达 疏引 三国 吴 陆玑 曰:“苦菜生山田及泽中,得霜恬脆而美。” 北魏 贾思协 齐民要术·脯腊:“白汤熟煮,掠去浮沫。欲去釜时,尤须急火,急则易燥,置箔上阴乾之,恬脆殊常。”一本作“甜脆”。
《漢語大詞典》:响冷冷(響冷冷)
形容清脆的响声。景德传灯录·广德周禅师:“断弦续不得,歷劫响冷冷。”
分類:清脆响声
《国语辞典》:新莺出谷(新莺出谷)  拼音:xīn yīng chū gǔ
比喻人的歌声,宛转清脆,悦耳动听,如黄莺在山谷间鸣叫般。《老残游记》第二回:「忽羯鼓一声,歌喉遽发,字字清脆,声声宛转,如新莺出谷,乳燕归巢。」
《国语辞典》:书声琅琅(书声琅琅)  拼音:shū shēng láng láng
形容读书的声音清脆响亮。清。纪昀《阅微草堂笔记。卷三。滦阳消夏录三》:「相传明季有书生独行丛莽间,闻书声琅琅,怪旷野那得有是。」也作「书声朗朗」。
《国语辞典》:书声朗朗(书声朗朗)  拼音:shū shēng lǎng lǎng
形容读书的声音清脆响亮。《镜花缘》第二三回:「走过闹市,只听那些居民人家,接二连三,莫不书声朗朗。」也作「书声琅琅」。
《国语辞典》:铿铿锵锵(铿铿锵锵)  拼音:kēng kēng qiāng qiāng
拟声词。形容琴瑟等乐器所发出清脆悦耳的声音。《儒林外史》第五五回:「荆元慢慢的和了弦,弹起来,铿铿锵锵,声振林木。」
《国语辞典》:掷地作金石声(掷地作金石声)  拼音:zhí dì zuò jīn shí shēng
金石声,指钟磬等乐器所发出的清脆优美的声音。掷地作金石声语本《晋书。卷五六。孙楚传》:「尝作天台山赋,辞致甚工,初成,以示友人范荣期,云:『卿试掷地,当作金石声也。』」形容文章辞句工巧华美、声调铿锵悦耳。也作「掷地有声」。
《国语辞典》:铮铮鏦鏦(铮铮鏦鏦)  拼音:zhēng zhēng cōng cōng
形容清脆的声响。《老残游记》第二回:「那弹弦子的便取了弦子铮铮鏦鏦弹起。」
分类:清脆声响
《国语辞典》:炒豆儿(炒豆儿)  拼音:chǎo dòu ér
1.炒豆子。如:「一个小贩在卖炒豆儿。」
2.形容声音清脆而且连续不绝。如:「那小姑娘炒豆儿似的爆出一连串笑声。」
《国语辞典》:吉玎玎  拼音:jí dīng dīng
拟声词。形容玉器、瓷器等物撞击的清脆响声。明。刘兑《金童玉女娇红记》:「吉玎玎掂损了玉琏环,厮琅琅顿开金串锁,扢嗤嗤扯破了锦回文。」
《国语辞典》:银铃般(银铃般)  拼音:yín líng bān
形容声音清脆悦耳。如:「教室里充满了银铃般的笑声和歌声。」
《国语辞典》:打响瓜儿(打响瓜儿)  拼音:dǎ xiǎng guā ér
指用手掌打人头颅所发出的清脆声音。《金瓶梅》第七七回:「小油嘴儿,你倒和李桂姐两个,把应花子打的好响瓜儿。」
《国语辞典》:响叮当(响叮当)  拼音:xiǎng dīng dāng
1.形容声音清脆嘹亮。如:「打铁的声音响叮当。」
2.比喻名声响亮。如:「这位教授拥有高知名度,是个响叮当的人物。」
《國語辭典》:击玉敲金(擊玉敲金)  拼音:jí yù qiāo jīn
古代以玉石为磬,铜为钟。击玉敲金比喻钟磬之音极为可贵。《孤本元明杂剧。洞天玄记。第一折》:「兄弟也,不知师傅所言,句句斩钉截铁,言言击玉敲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