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人物简介

全粤诗·卷二
清远道士,南朝萧梁时尝同沈炯游虎丘,留题自称生长殷周,唐颜真卿酷爱其诗,为刻岩石间。清阮元道光刊《广东通志》卷三二九有传。诗一首。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520—563 【介绍】: 南朝陈始兴曲江人,字成师。善骑射,为邑里雄豪。侯景乱,安都招兵三千,从陈霸先入援京邑,乱平,封富川县子。随霸先镇京口,除兰陵太守。与霸先定计袭建康,身先士卒,俘王僧辩,败徐嗣徽,平王琳,有殊功,封西江县公。历南豫州刺史。陈武帝死,定策立文帝,迁司空。文帝天嘉元年,大破王琳,迎还陈武帝子陈昌,遵文帝意,杀之于汉水,进爵清远郡公。渐骄横,终为文帝忌杀。

人物简介

唐诗大辞典 修订本
姓名不详。《全唐诗外编》存诗1首,出自《舆地纪胜》卷一八八。
释清远 朝代:北宋

人物简介

全宋文·卷一六四
清远(九五七——?),俗姓曹氏,本籍徐州彭城(今江苏徐州)人,迁于汾州西河(今山西汾阳)。后出家为僧,真宗时为本县莲花院主僧。

人物简介

全宋诗
释清远(一○六七~一一二○),号佛眼,临邛(今四川邛崃)人。俗姓李。年十四出家,尝依毗尼。南游江淮间,遍历禅席,师事五祖演禅师七年。后隐居四面山大中庵,又住崇宁万寿寺。继住舒州龙门寺十二年。徽宗政和八年(一一一八),奉敕住和州褒禅山寺(《古尊宿语录》卷二九)。踰年,以疾辞,归隐蒋山之东堂。为南岳下十四世,五祖演禅师法嗣。宣和二年卒,年五十四。事见《筠溪集》卷二四《和州褒山佛眼禅师塔铭》,《嘉泰普灯录》卷一一、《五灯会元》卷一九有传。 清远诗,以《古尊宿语录》卷三○中的《偈颂》编为第一卷,以同书卷三四中的《颂古》编为第二卷,同书卷三一语录中散见各处者及见于他书者辑为第三卷。
全宋文·卷二九四六
清远(一○六七——一一二○),号佛眼,俗姓李,邛州(治今四川邛崃)人。年十四受具戒,依太平演道得大悟,后历主崇宁万寿、龙门、褒禅等名刹,归隐于蒋山。宣和二年卒,年五十四。著有《圆融礼文》、《普门礼文》等。见李弥逊《和州褒山佛眼禅师塔铭》(《筠溪集》卷二四)。
僧宝正续传·卷第三
禅师讳清远。生李氏。蜀之临邛人。出家。十四具戒。尝依毗尼师究其说。因读法华经。至是法非思量分别之所能解。持以问。讲师莫能对。乃曰。义学名相。非所以了生死大事。遂捐旧习。南游江淮间。遍历丛席。闻舒州太平演道者为宗师第一流。往造其室。演一见深奇之。谓可以弘持法忍。壁立不少假。冀其深造。师栖迟七年。未尝妄发一语。一日因拨火。忽有省。即说偈曰。深深拨有些子。平生事只如此。由是洞彻超诣。机辩峻捷。莫敢当锋。衲子争归之。师益静默自晦。不自为得。隐居四面山大中庵。属天下新崇宁寺。方择人以处。舒守王涣之迎师住持。未几引去。会龙门虚席。遂补焉。示众曰。学道之士。有二种病。一骑驴觅驴。二骑却驴了不肯下。且如骑却驴了更觅驴。可杀是大病。龙门向道不要觅。灵利人。当下识得。除却觅底病。狂心遂息。既识得驴了。骑却不肯下。此一病最难医。龙门向道不要骑。你便是驴。尽大地是个驴。且作么生骑。你若骑。管取病不去。若不骑。十方世界廓落地。此二病一时去。心下无事。名为道人。所以赵州问南泉如何是道。泉云。平常心是道。州从此顿息驰求。识得祖病佛病。无不透得。后来遍到诸方。莫有出其右者。盖缘他识病。又曰。释迦老子在什么处。自云。作么。复云。达磨大师在什么处。自云。只在且作么生。说个只在底道理。也不妨难明。若于斯明得。始知正法常住。禅僧家多分只道那举处便是。你若身坏命终时。若病说不得时。又作么生。须是證入始得。不见。僧问德山。从上诸圣。向甚么处去。山云。作么作么。莫是作么便是诸圣么。你诸人若不将言语会。便落他声响流布。纵饶不落声响言句。便落他无言无说处。此事实无。你意解卜度。若存一丝毫。便成趣向于己疏也。直饶你将玄机妙义去。合他决定合不著。若总不思量。亦不可。须是亲證始得。明见无疑。又曰。有般宗师向人道。莫作计较道理。开口便没交涉。与他不相应。也去空劫已前认取。都无言说。又有一般宗师向人道。痴汉你这一段因何不会。先将自心做个窠臼。然后将心去取證。唤作钉桩了。绕桩走便恁么。流传将去。便恁么承当去。敲床竖拂用将去。唤作将心用心。一似坐个气毬相似。有甚安乐处。又似虾蟆努气相似。你恁么见解。面前一似黑雾罩定了也。师居龙门十有二年。道风大振。四方学者皆曰。吾必师龙门。由是云集座下。居无所容。师应机酬酢。未尝有勌色。示曲折数篇。学者聚而编之。名曰心要。其略曰。不应于无际中立分限。若立分限。是无际空乃自随。所以解空者无空想。若人以言语名状心。终不得心。不以言语名状心。亦不得心。言语本是心名状之故。不得也。无言语本是心不名状之故不得也。种种会当。皆不与自心契。上祖曰。默契而已为若此。又曰。道若为达。但无妄念耳。若人知是妄念。作意止之者。见有妄念故也。见有妄念作意观照。令是正理亦见。有妄念也。知妄元是道。乃无妄焉。故达道乃无所得也。又曰。證者绝能所也。非别有玄理。在寻常日用处。如见色时是證时。闻声时是證时。饮水食粥时是證时。一一绝能所。此非久习不假薰炼。盖见成之事。世人不识。名曰流浪。故云唯證乃知难可测。又曰。学道者明知有是事。何故不得旨而长疑。盖信未极。疑未深也。唯深与极。若信与疑。真是事也。不解如此返照。遂迷乱。不知由绪。困踬中途。能自返省。更无第二人也。既曰此事。又岂更知耶。知是妄虑。此事则不失也。又曰。道不止说与示而后显。盖体自常露。说示者方便道用耳。省悟者亦暂时岐路也。或因说而證。或因示而入。或自觉触以知归。终无异事。别得至心源而止也。又曰。人言悟了方修此。属对治门。虽禅门亦许以正知见治之。若论当人。即不须若是也。又曰。人不识问。遂依来问而答。不知乃自问耳。欲答谁邪。人不识答。遂依言起见。不知乃自答耳。何有旨趣邪。故曰。总是你好看好看。又曰。从上来有二种方便。有真实方便。所谓说无有间。有善巧方便。所谓妙应群机。若从真实方便。得入不假思量。性自神解。求无有退。妙用河沙也。若从善巧方便得入。得坐披衣。向后自看始得。未可将为究竟。此二种方便。皆一法也。不可须臾有失。学者思之。又曰。悟心见性。当如雪峰玄沙。履实践真。当如南泉赵州。今时学者。但以古人方便为禅道。不知与古人同参也。十二时中。学道无顷刻弃舍。此人纵未得入。念念已是修行也。寻常说修行。不过三业六根清净禅门。更不必如是。何故禅定之门。念念与智波罗蜜平等。一切处自无过患也。久久心地通明之日。从前并得满足。名一行三昧。今时人全无定力。复不开智眼。所以机缘语句。只成诤论。生灭心行。夫禅学不是小小。未用超佛越祖得了要超。亦不难也。政和末。道行闻于朝。有旨移和州褒禅山。岁馀以疾辞。时圜悟禅师住蒋山。与师友爱素善。因往依之。尝著三自省察。丛林共高仰之。复以近世问话者。不知伸问致疑咨请之意。后生相承。多用祝赞语。或奉在座官员。或庄严修设檀信。俱无衲子气味。师深恶之。诫曰。夫问话者。激扬玄极。不在多进语。三两转足矣。贵得生人信。不致流荡取笑俗子。又曰。诸方老宿临终必留偈辞世。世可辞耶。且将安之。宣和二年冬至前一日。饭食讫。整衣趺坐。合掌怡然而逝。春秋五十四。坐四十夏。门人奉灵骨舍利。葬龙门之灵光塔。师风仪秀异。操守严正。性淡泊寡言。笑动有规则。学者瞻形仪而服膺。其为教。疏通广大。剀切禅病中衲子之心。至入室提纲。则绝蹊径。离文字。亦不滞乎空荒漫诞之说。其徒非大有契證。不妄许可。平居以道自任。不从事于务。尝曰。长老端居丈室。传道而已。与士大夫游。不为利屈。道合则忻然造之。不尔虽过门。或不得见。君子以是高之。枢密邓公洵武。奏锡命服佛眼之号。左司陈公瓘见师法语。叹曰。诸佛心宗。众生性海。远公涵泳深矣。与灵源禅师少友善。其趣尚施设略相似焉。有三会广语偈颂数万言。行于世。 赞曰。圜悟佛眼同出东山之门。为临济十世孙。圜悟固已名盖天下。佛眼则精深醇粹。克荷正传。殆与圜悟连衡而并驱。学者疑其旋设异乎圜悟。或谓龙门尝与灵源处。而渐习使然。呜呼是何言之陋哉。盖尝三复龙门之录。观其指示心法。辩如百丈黄檗。作为偈句。词如汾阳雪窦。悟门超极。不愧雪峰玄妙。履践明验。端如南泉赵州。真一代之大宗师也。彼以颊舌为禅而欺世每生者。乌足与识龙门灵源相契者哉。要其所以不为圜悟者。譬如韩柳文章。世之悦韩者固多。然子厚非深识博雅之士。则不能窥其缊奥。此所以万世之下不凝并驱而为韩柳也。由是而观。二公之后。抑可见矣。
释清远 朝代:南宋

人物简介

全宋文·卷六九七九
清远,释如宝弟子,嘉定间著有《圆觉疏钞随文要解》十二卷(存)。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261—1336 【介绍】: 元浦江人,字清远,一字明远,号槐窗居士,又号田居子。十二岁能属文,长从方凤、吴思齐等游,尽通诸子百家之言,尤精究《》、《春秋》。有《春秋举传论》、《周正如传考》、《蔡氏传正误》等。
全宋诗
黄景昌(一二六一~一三三六),字清远,一字明远,晚号田居子,浦江(今属浙江)人。长从方凤、吴思齐、谢翱游。有《田间古调辞》,已佚。元顺帝至元二年卒,年七十六。月泉吟社第二十五名,署名槐窗居士。事见《月泉吟社诗》,《浦阳人物记》卷下有传。

人物简介

补续高僧传·习禅篇
怀渭。字清远。晚自号竹庵。南昌魏氏子。实全悟俗姓之甥。法门之嗣子也。生时多异徵。诵书攻文。不待师授。而知解日胜。全悟喜之甚。亟挽致座下。不数年其学大进。一日全悟。警励诸徒。众未有对。师直前肆言。如俊鹘横秋。目无留行。全悟叱之。众为骇愕。师气不少沮。如是诘难至于二三。全悟莞尔而笑曰。汝可入吾室矣。全悟濒没。呼而告之曰。吾据师位。四十馀年。接人非不夥。能弘大慧之道。使不坠者。唯汝与宗泐尔。汝其勉哉。全悟既示寂。师肆为汗漫游。虞文靖公集。欧阳文公玄。雅重师文行。佥曰。是无忝于舅氏也。师道德形诸篇翰。不知己者。初以文字相歆慕。师笑曰。佛法与世法。不相违背。故以馀力及之。将光润其宗教尔。苟用此相夸。岂知我哉。师出世。四坐道场。为法求人。无少退转。住净慈则入圣朝矣。钟山之会。名德咸集。师一至京师。遂退居钱塘之良渚。问道者接踵而至。不翅住山时。洪武八年十二月四。大若有所恼。召弟子属以后事。怡然而逝。寿五十九。火化不坏者三。师法语。有四会录。诗文有集。善草隶书。又善鼓琴。同袍以无益讽之。师笑曰。非尔所知。是亦般若所寓也。师躯分短小。神宇超朗。终身持诵金刚般若经。未尝虚日。生平守道弗变。元至正末。避地匡庐。悍兵来索金帛。师瞋目诃之曰。浮屠乌有是物邪。兵怒拔剑欲杀之。师引颈就剑。兵叹息而去。师伟行甚众。举此可例推也。师住净慈行化。有陈媪者。预梦神僧临其门。及师至。稽首作礼愿为尼。师举大法。以开导之。恍然有所悟入。师行未百步。而妇竟与家人别。坐脱而去。非师化道入人之深。何能及此。噫。亦异事也。
新续高僧传·义解篇第二之三
释怀渭,字清远,晚号竹庵,姓魏氏,南昌人也。幼性颖异,诵书属文,略加指授,便尔开悟。既出家,从其舅氏全悟为师,一日悟警励诸徒,众未有对,渭直前肆言,如俊鹘横秋,目无留行,悟振威叱之,众为骇愕。渭气不少沮,如是诘难,至于再三,悟莞尔笑曰:“汝可入吾室矣。”命为记室。浙江行省丞相康里公重其文行,遣使者具书币延至,主会稽之宝相,迁杭之净慈,诱道后进,于五时八教,多有启迪。明洪武初,仪曹奉诏设无遮大会于钟山,二浙名僧咸集,渭一至京师,遂退居钱塘之梁渚。梁渚者,为全悟藏爪发之地。洪武八年十二月,怡然而逝,所著《四会语录》及诗文曰《外集》者若干卷行世。
王友 朝代: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明湖广荆州人。袭父职为燕山护卫百户。从燕王朱棣克京师,授都指挥佥事,封清远伯。率舟师沿海捕倭寇。进侯爵。从北征,迂道避敌,军中缺粮,多死者,被切责。后以诽谤夺爵。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550—1616 【介绍】: 明抚州府临川人,初字义少,改字义仍,号海若、若士、清远道人、茧翁。早有文名,不应首辅张居正延揽,而四次落第。万历十一年进士。官南京太常博士,迁礼部主事。以疏劾大学士申时行,谪徐闻典史。后迁遂昌知县,不附权贵,被削职。归居玉茗堂,专心戏曲,卓然为大家。与早期东林党领袖顾宪成、高攀龙、邹元标及著名文人袁宏道、沈茂学、屠隆、徐渭、梅鼎祚等相友善。有《紫钗记》(《紫箫记》改本)、《还魂记》(《牡丹亭》)、《邯郸记》、《南柯记》,合称《玉茗堂四梦》或《临川四梦》。另有诗文集《红泉逸草》、《问棘邮草》、《玉茗堂集》。
词学图录
汤显祖(1550-1616) 字义仍,号若干,又号海若、清运道人。祖籍临川县云山乡,后迁居抚州汤家山。剧作家、文学家。21岁中举,34岁中进士,后历任太常博士、詹房事主簿、礼部祠祭司主事。有《紫钗记》、《南柯记》、《牡丹亭》、《邯郸记》合称"临川四梦",又有诗集《玉茗堂全集》四卷、《红泉逸草》一卷,《问棘棘邮草》二卷。
槜李诗系·卷四十
字义仍,临川人。万历间官祠部。
御选明诗姓名爵里
字义仍,临川人。万历癸未进士,除南太常博士迁南礼部主事谪徐闻典史迁知遂昌县有玉茗堂集
维基
汤显祖(1550年9月24日—1616年7月29日),字义仍,号海若、若士,晚号茧翁,别署清远道人,室名玉茗堂。江西临川县人。明代政治家、文学家、戏曲家、教育家。万历十一年(1583年)癸未科进士,历任南京太常寺博士、詹事府主簿、南京刑部主事、南京礼部祠祭清吏司主事,谪广东徐闻县典史、浙江遂昌县知县。其戏曲非常知名,乃与莎士比亚同期及影响力相若的伟大剧作家。除了戏曲之外,又擅长八章文,与王鏊、唐顺之、瞿景淳、归有光等并称明朝举业八大家。汤显祖出生于书香门第,祖父汤懋昭好老庄、喜谈神仙,父亲汤尚贤为人严正,从小便饱读诗书,性格刚正不阿。隆庆四年(1570年)江西乡试第八名举人,万历五年(1577年)汤显祖进京赶考,因不肯接受首辅张居正的拉拢,结果两次落第。万历八年(1580年)汤显祖第四次往北京参加春试。张居正三子张懋修去看望汤显祖,汤显祖也曾回访而不遇。直到万历十一年(1583年)他33岁时,即张居正死后次年,才考中万历十一年(1583年)癸未科进士。汤显祖中了进士后,仍不肯趋附新任首辅申时行,故仅能在南京任虚职。在职期间,与顾宪成、高攀龙等东林党人交往甚密。万历十九年(1591年)他又写了《论辅臣科臣疏》,揭发时政积弊,抨击朝廷,弹劾大臣,因而触怒了明神宗。之后被谪迁广东徐闻典史。后又调任浙江遂昌知县。汤显祖在地方为官清廉,体恤民情,深得民心,但最终还是因不满朝政腐败,于万历二十六年(1598年)弃官回乡,在临川建了一座闲居,号玉茗堂,从此致力于戏剧和文学创作活动,终其一生。

人物简介

维基
洪瞻祖,字诒孙,号清远山人,生卒年不详,浙江杭州府钱塘县人。万历二十六年(1598年)进士,选翰林院庶吉士。后官兵科给事中,出使琉球,升南京都察院右都御史,南赣巡抚,征剿少数民族武装有功。死后追赠太子少保、兵部尚书。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563—1606 【介绍】: 明苏州府昆山人,字季思,号陶庵,归有光子。万历十九年举人。会试下第后,弃举业,退居江村,吟咏为乐。与无锡高攀龙、嘉善吴志远友善,学者称清远先生。有《陶庵集》。
御选明诗姓名爵里
字季思,太仆寺丞有光子。万历辛邜举人,崇祯初追赠翰林待诏。有陶庵集。
沈文奎 朝代:明末清初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约1654 【介绍】: 明末清初浙江会稽人,字清远。明诸生。后金天聪三年于直隶遵化降清,值文馆,后隶镶白旗汉军。疏请不分族类,不限贵贱,唯才是用。崇德初,授弘文院学士,颇受皇太极信任。顺治初,以右副都御史巡抚保定,擢淮扬漕运总督,疏请改革征漕之法。后以督运愆迟,降为陕西督粮道。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清直隶正定人,字迩之,号葵石。顺治三年进士,历任大理寺卿、督捕侍郎。曾杂录明末杂事及正定轶闻,撰《雕丘杂录》,另有《祓园集》。
晚晴簃诗汇·卷二十三
梁清远,字葵石,正定人。顺治丙戌进士,官至吏部侍郎。有《祓园集》。
维基
梁清远(1606年—1683年),字迩之、葵石、无垢,号瘿冠道人、雕丘、祓园,京师真定府真定县(今河北省石家庄市正定县)人。梁梦龙之曾孙。总角时,赵南星见而器重之;十六岁补诸生,为学使左光斗所赏拔。崇祯十五年(1642年),举顺天乡试。清顺治三年(1646年)登进士,授刑部主事。次年任稽勋司主事,后升文选司员外郎、考工司郎中,调文选司郎中、太常寺少卿提督四译馆。顺治十一年(1654年),任大理寺卿,改兵部督补右侍郎。顺治十三年(1656年),任户部右侍郎督理钱法局,同年改吏部左侍郎。性好观书,四十馀年,未尝一日释卷。同辈兄弟梁清标、梁清宽,均科甲折桂,同列九卿。晚年以病归里。
陈清远 朝代: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清浙江钱塘人,字蕖仙。善画山水花鸟,尤工仕女,为时所称。晓音律。馆于扬州黄氏栖云山馆甚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