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漢語大詞典》:灏博(灝博)
渊博,广大精深。 清 褚人穫 《坚瓠广集·王文安前因》:“ 文公 仪表俊伟,学问灝博。”
《漢語大詞典》:淳博
淳正渊博。 南朝 宋 宗炳 《答何衡阳书》:“ 孙 称 竺法护 之渊达, 于法兰 之淳博,吾不关雅俗,不知当比何士。”
分類:淳正渊博
《國語辭典》:有脚书厨(有腳書廚)  拼音:yǒu jiǎo shū chú
比喻博学强记的人。宋。龚明之《中吴纪闻。卷三。有脚书厨》:「(程信民)自幼读书于南峰山,先都官墓庐,攻苦食淡,手未尝释卷,记问精确,经传子史,无不通贯,乡人号为有脚书厨。」
《漢語大詞典》:郑牛触墙成八字(鄭牛觸牆成八字)
古谚语。形容 郑玄 学识渊博,家畜亦受其影响。 唐 白居易 《双鹦鹉》“ 郑 牛识字吾常嘆, 丁 鹤能歌尔亦知”自注:“谚云:‘ 郑玄 家牛触墙成八字。’”
《国语辞典》:汪洋浩博  拼音:wāng yáng hào bó
水势浩大。形容人气度恢弘豪放,学识渊博。宋。陆游〈答刘主簿书〉:「往者前辈之学,积小以成大,以所有易所无,以能问于不能。故其久也,汪洋浩博,该极百家,而不可涯涘。」《元史。卷一九○。儒学传二。陈旅传》:「绎曾字伯敷,处州人。为人虽口吃,而精敏异常,诸经注疏,多能成诵。文辞汪洋浩博,其气烨如也。」
《漢語大詞典》:五车腹笥(五車腹笥)
比喻读书多,学识渊博。警世通言·钝秀才一朝交泰:“説起他聪明,就如 颜子渊 闻一知十;论起他饱学,就如 虞世南 五车腹笥。”参见“ 五车书 ”。
《漢語大詞典》:五车书(五車書)
庄子·天下:“ 惠施 多方,其书五车。”后用以形容读书多,学问渊博。 宋 辛弃疾 《满江红·呈茂中》词:“算胸中,除却五车书,都无物。” 明沈鲸《双珠记·假恩图色》:“人读五车书,偏我无一句。” 清 高昌寒食生 《乘龙佳话·下第》:“问世休矜三尺剑,骄人还是五车书。”亦省作“ 五车 ”。 南朝 宋 鲍照 《拟古》之二:“两説穷舌端,五车摧笔锋。” 唐 知玄 《答僧澈》诗:“五车外典知谁敌,九趣多才恐不如。” 清 孙枝蔚 《溽暑过汪舟次园中留饮分得鸦字萝字》诗:“有客寻三径,因君破五车。”
《漢語大詞典》:通才硕学(通才碩學)
学识通达渊博的人。 郑观应 《致家塾潘教习论朱星源大小学书》:“一般自命开通之学生,粗得西学皮毛,輒满口名词,自詡为通才硕学……有不可一世之概。”
《漢語大詞典》:通文达艺(通文達藝)
多才多艺,知识渊博。《西游补》第一回:“我们老和尚是个通文达艺之人,却又慈悲太过。”
《漢語大詞典》:通儒达士(通儒達士)
指知识渊博、明智达理的学者。后汉书·卢植传:“中兴以来,通儒达士 班固 、 贾逵 、 郑兴 父子,并敦悦之。” 清 俞正燮 癸巳类稿·书开元占经天体浑宗后:“至以日景求之,违错甚多,然其流行,布在羣书,通儒达士,未之考正。”亦称“ 通儒达识 ”。南齐书·礼志上:“ 汉 之於 周 ,世代未远, 鄗 上頽基, 商丘 餘树,犹应尚存,迷失方位,未至於此,通儒达识,不以为非。”
《国语辞典》:识量弘恢(识量弘恢)  拼音:shì liàng hóng huī
见识渊博,度量宽大。如:「他为人识量弘恢,颇受晚辈敬重。」
《国语辞典》:高才博学(高才博学)  拼音:gāo cái bó xué
才能高超,学识渊博。《周书。卷七。宣帝纪》:「八日,州举高才博学者为秀才。」也作「高才大学」、「高才硕学」。
《国语辞典》:高才大学(高才大学)  拼音:gāo cái dà xué
才能高超,学识渊博。《抱朴子。内篇。辨问》:「且夫周孔,盖是高才大学之深远者耳。小小之伎,犹多不闲。」也作「高才博学」、「高才硕学」。
《国语辞典》:高才硕学(高才硕学)  拼音:gāo cái shuò xué
才能高超,学识渊博。唐。李纲〈谏以舞人安叱奴为散骑常侍疏〉:「高才硕学,犹滞草莱。」也作「高才博学」、「高才大学」。
《国语辞典》:知今博古  拼音:zhī jīn bó gǔ
知识渊博,贯通古今。元。赵彦晖〈席上咏妓。万种妖娆套。油葫芦〉曲:「知今博古通三教,铁石人一见了也魂消。」
《国语辞典》:沉博绝丽(沉博绝丽)  拼音:chén bó jué lì
文章意旨深远,内容渊博,文辞华丽。汉。扬雄〈答刘歆书〉:「少不得学,而心好沉博绝丽之文。」《清史稿。卷四八五。文苑传二。胡天游传》:「时四方文士云集京师,每置酒高会,分题命赋,天游辄出数千言,沉博绝丽,见者咸惊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