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語大詞典》:渊极(淵極)
犹渊深。深远。 南朝 宋 谢灵运 《辨宗问答》:“渊极朗鉴,作则於上;愚民蒙昧,伏从於下。” 南朝 宋 裴松之 《上〈三国志注〉表》:“伏惟陛下道该渊极,神超妙物,暉光日新,郁哉弥盛。”
《國語辭典》:广大(廣大) 拼音:guǎng dà
1.宽广而大,指面积、空间而言。《礼记。中庸》:「今夫山,一拳石之多,及其广大,草木生之,禽兽居之,宝藏兴焉。」《汉书。卷二五。郊祀志下》:「三光高而不可得亲,海广大无限界,故其乐同。」
2.范围、内容的广泛与博大。《易经。系辞下》:「易之为书也,广大悉备。」南朝梁。刘协《文心雕龙。书记》:「夫书记广大,衣被事体,笔劄杂名,古今多品。」
3.气度、胸襟的宽宏与开阔。《礼记。乐记》:「广大而静,疏达而信者,宜歌大雅。」宋。王安石〈上执政书〉:「怜其亲之欲而养之尽其性,以完朝廷宽裕广大之政。」
4.扩张、扩大。汉。晁错 言守边备塞务农力本当世急务二事:「其起兵而攻胡粤者,非以卫边地而救民死也,贪戾而欲广大也。」
2.范围、内容的广泛与博大。《易经。系辞下》:「易之为书也,广大悉备。」南朝梁。刘协《文心雕龙。书记》:「夫书记广大,衣被事体,笔劄杂名,古今多品。」
3.气度、胸襟的宽宏与开阔。《礼记。乐记》:「广大而静,疏达而信者,宜歌大雅。」宋。王安石〈上执政书〉:「怜其亲之欲而养之尽其性,以完朝廷宽裕广大之政。」
4.扩张、扩大。汉。晁错 言守边备塞务农力本当世急务二事:「其起兵而攻胡粤者,非以卫边地而救民死也,贪戾而欲广大也。」
《漢語大詞典》:奥学(奥學)
(1).高深的学问。 唐 岑参 《入剑门作寄杜杨二郎中》诗:“高文出《诗》《骚》,奥学穷讨賾。” 唐 张彦远 《历代名画记·叙画之兴废》:“雄词冠於一时,奥学穷乎千古,图书兼蓄,精博两全。”《宋史·田锡王禹偁等传论》:“ 禹偁 制戎之策,厥后果符其言,而醇文奥学,为世宗仰。”
(2).指学识渊深的人。《旧唐书·郑覃传》:“经籍错讹,博士相沿,难为改正。请召宿儒奥学,校定六籍,準 后汉 故事,勒石於太学。”
(2).指学识渊深的人。《旧唐书·郑覃传》:“经籍错讹,博士相沿,难为改正。请召宿儒奥学,校定六籍,準 后汉 故事,勒石於太学。”
《漢語大詞典》:宏深
(1).宏大渊深;博大精深。《三国志·魏志·傅嘏传》:“盖闻帝制宏深,圣道奥远,苟非其才,则道不虚行,神而明之,存乎其人。” 唐 王勃 《梓州元武县福会寺碑》:“词源迅委,振法海之波澜;义宇宏深,接禪宫之閫奥。” 元 辨才 《题安分轩·跋》:“敬观诸大老所题 安分轩 佳什,理趣宏深,立义浩博。” 明 宋濂 《赠梁建中序》:“其文之明,由其德之立;其德之立,宏深而正大,则其见於言自然光明而俊伟。” 清 恽敬 《楞伽经续书后》:“第八识即《楞严》‘常清净体’也。其义宏深浩渺,细极无际,大含无涯。”
(2).指宏大深沉。 梁启超 《欧洲地理大势论》:“其(斯拉夫民族)文学黯黯然,而有宏深肃括气象。”
(2).指宏大深沉。 梁启超 《欧洲地理大势论》:“其(斯拉夫民族)文学黯黯然,而有宏深肃括气象。”
《漢語大詞典》:渊冲(淵沖)
亦作“ 渊冲 ”。 渊深冲淡。《文选·陆机〈皇太子宴玄圃宣猷堂有令赋诗〉》:“茂德渊冲,天姿玉裕。”冲,一本作“ 冲 ”。 张铣 注:“冲,深也。言茂盛之德如渊之深。” 宋 秦观 《代贺皇太后生辰表》:“渊冲自乎生知,慈惠本乎天纵。” 明 宋濂 《〈吴潍州文集〉序》:“呜呼,法之固堪法,其能以易致哉!然而渊冲之容,可以揽结,雄毅之气,可以掇拾。”
《國語辭典》:洪渊(洪淵) 拼音:hóng yuā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