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三国时吴陈郡人,字文渊。博学有奇志。累官郎中、太中大夫。孙权黄武初,衔命使蜀,聘刘备于白帝,吴蜀复通。刚直好面谏,尝对孙权曰:“君明臣直,不畏龙鳞。”性嗜酒,临终嘱葬陶家之侧,庶身后化土,得取为酒壶。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251 【介绍】: 三国魏太原祁人,字公渊。王凌子。有志尚学行,才武过人,仕尚书。劝父淩及令狐愚勿反对司马懿,淩不听,事败,广亦被诛。
全三国文·卷二十五
广字公渊,凌子,为屯骑校尉。(见《世说·文学》篇注。)凌诛并死。(案:《世说·贤媛》篇注引《魏氏春秋》及《魏志》甚详,别有王广,晋初为并州刺史,见《晋书·载纪·刘宣传》,非即此)
廖立 朝代:蜀汉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三国蜀武陵临沅人,字公渊。刘备为荆州牧,擢为长沙太守。吴吕蒙袭南三郡,立弃郡走归刘备,为巴郡太守。备称王,为侍中。刘禅时,徙长水校尉。坐怨望,废为民,徙汶山郡,躬耕自守,终于徙所。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271 【介绍】: 三国吴安丰人,字承渊。少为小将,数随征伐。孙亮即位,为冠军将军,封都亭侯。魏攻东兴,奉纵兵大战,魏军遂溃,累迁灭寇将军、左将军,进封安丰侯。孙休即位,计斩孙綝,迁大将军。永安三年,假节领徐州牧、休薨,与丞相濮阳兴迎立孙皓,迁右大司马左军师。贵而骄矜,坐事徙家临川卒。
胡渊 朝代:魏晋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十六国时夏安定临泾人。仕赫连勃勃,任给事黄门侍郎。北魏平统万城,渊以城降,赐爵武始侯。后授河州刺史。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三国吴会稽人,字休德。少知名,举孝廉。稍迁至建武将军。虽在军旅,犹留意人物。骆秀被谤,渊为辩明,时人称之。
徐原 朝代:孙吴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三国吴吴郡人,字德渊。慷慨有才志。为吕岱所荐拔,官至侍御史。刚正率直,岱有过,辄切谏。后居会稽,临死托孤于陆瑁。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310 【介绍】: 十六国时汉国建立者,字元海。匈奴族。世袭匈奴左部帅。少年时为质于洛阳,习经史,结权贵。西晋末,在离石起兵反晋,称大单于,寻改称汉王。晋怀帝永嘉二年称汉帝,都平阳。在位六年卒,谥光文,庙号高祖。好《春秋左氏传》及《孙子兵法》,认为“一物之不知者,固君子之所耻”,又常耻“随(何)陆(贾)无武,绛(周勃)、灌(婴)无文”。
全晋文
渊字元海,新兴匈奴人。左贤王刘豹子,魏末为侍子在洛阳。太康中代父豹为左部帅,拜北部都尉,杨骏辅政,以为建威将军五部大都督,封汉光乡侯。元未坐事免,成都土颖表行宁朔将军,监五部军事。永兴初为冠军,将军封卢奴伯,寻拜北单于,参丞相军事,行至左国城,自称汉王,改元元熙,都离石。永嘉二年僭即皇帝位,国号曰汉,改元永凤,其明年改元河瑞。以晋永嘉四年死,在位七年,谥曰光文皇帝,庙号高祖。
刘逵 朝代:西晋

人物简介

全晋文
逵字渊林,济南人,元康中为尚书郎,历黄门侍郎,累迁侍中,有《丧服要记》二卷。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322 【介绍】: 东晋广陵人,字若思。少好游侠,受知于陆机。举孝廉。为东海王司马越军咨祭酒,出补豫章太守,以功赐爵秣陵侯。晋元帝立,拜征西将军,都督兖、豫幽、冀、雍、并六州诸军事。元帝永昌初,王敦反,诏进骠骑将军,与诸军攻石头而败。敦素忌渊,遂杀之。谥简。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晋梁国人,字德渊。征士。曾摘采秦汉诸子学说撰《物理论》。又有《太玄经》、文集,俱早佚。
全三国文·卷七十五
泉字德渊,(见《意林》。)吴处士,入晋,徵为侍中,(见《书钞》。)不就。有《太元经》十四卷,《物理论》十六卷,集二卷。
江渊 朝代:东晋

人物简介

全晋文
渊,统从子,大兴中为博士。

人物简介

人物简介
康僧渊,《诗纪》一百七作庾僧渊。本西域人,生于长安。貌虽梵人语实中国,容止详正志业弘深。诵放光道行二波若,即大小品也。
新脩科分六学僧传·卷第十九 持志科
西域人。生关中。梵相而汉语。有志操。诵放光道行。为心要。成帝时。与康法畅支敏度俱渡江。有才思。名誉甚远著人物始义论等。畅常捉麈尾行。每遇名宾。辄清谈尽日。庚元规曰。此麈尾乃常在乎。畅曰。廉者不取。贪者不与。故得常在也。敏度亦有风韵。著传译经录行世。 渊以清约自将。每行乞食。人初不知其贤。偶逢陈郡殷浩。浩与语。终日不能屈。为改观。结友。琅邪王茂弘。以鼻隆眼深戏之。渊曰。鼻眼人面之山渊也。山不高不灵。渊不深不清。闻者以为名对。建寺豫章山。带江近邑。有茂林脩竹之胜奇。比丘多过之。殁于此山。
高僧传·卷第四 义解一
康僧渊。本西域人。生于长安。貌虽梵人语实中国。容止详正志业弘深。诵放光道行二波若。即大小品也。晋成之世。与康法畅支敏度等俱过江。畅亦有才思善为往复。著人物始义论等。畅常执麈尾。行每值名宾辄清谈尽日。庾元规谓畅曰。此麈尾何以常在。畅曰。廉者不取贪者不与。故得常在也。敏度亦聪哲有誉。著译经录今行于世。渊虽德愈畅度而别以清约自处。常乞丐自资人未之识。后因分卫之次遇陈郡殷浩。浩始问佛经深远之理。却辩俗书性情之义。自昼之曛浩不能屈。由是改观。琅琊王茂弘以鼻高眼深戏之。渊曰。鼻者面之山。眼者面之渊。山不高则不灵。渊不深则不清。时人以为名答。后于豫章山立寺。去邑数十里带江傍岭林竹郁茂。名僧胜达响附成群。以常持心梵经空理幽远故。偏加讲说。尚学之徒往还填委。后卒于寺焉。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356 【介绍】: 东晋陈郡长平人,字渊源,唐人避讳改深源。殷羡子,弱冠有美名。尤善玄言。庾亮引为记室参军,后屡征不起。时桓温权倾朝野。会稽王司马昱忌之,慕浩有盛名,于穆帝永和二年致书于浩,始受拜为建武将军、扬州刺史,为昱腹心,参朝政以抗衡温。五年,石虎死,后赵大乱。浩为中军将军,督扬、豫、徐、兖、青五州军事,统军北伐,屡战屡败。温上疏责之,废为庶人。既被黜,口无怨言,唯终日书空,作“咄咄怪事”四字。
全晋文
浩字渊源。(或作深源,或作泉源,皆唐人避讳改。)融兄羡之子,成帝时,征西将军庾亮引为记室参军,累迁司徒左长史,后称疾,屏居十年,永和中,简文辅政,徵为建武将军扬州刺史,父忧服阕,徵为尚书仆射,不拜,复为建武将军扬州刺史,加中军将军,都督扬豫徐兖青五州军事假节,为姚襄所败,坐废为庶人,徙东阳之信安县,有集五卷。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东晋庐江寻阳人,字道渊。笃行纯素,仁让廉洁。司徒王导辟,不就,隐于南山。耕而后食,亲友馈赠,一无所受。成帝征为国子博士,不起。康帝以散骑常侍征,辞老疾不至。康帝建元初庾翼将北攻石虎,大发僮客以充戎役,特免其家,汤仍依所调限,放免其仆,使令编户为百姓。年七十三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