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国语辞典》:扶风县(扶风县)  拼音:fú fēng xiàn
县名。位于陕西省岐山县东南,南临渭水。县境西北有岐山绵亘,陇海铁路横贯南境。
《国语辞典》:宝鸡县(宝鸡县)  拼音:bǎo jī xiàn
县名。位于陕西省西南,渭水北岸,陇海铁路经过此地。此地在古代因有陈宝鸡鸣之瑞,故称为「宝鸡县」。西南有益门镇、大散关、煎茶坪,因此是控制川、蜀的要地。
《漢語大詞典》:富民渠
隋 开皇 初开漕渠,太监 郭衍 兴工引 渭水 ,经 大兴城 至 潼关 ,长四百多里,通漕运,名 富民渠 。见隋书·郭衍传。一说, 宇文恺 主持此事,渠名 广通渠 。见隋书·食货志《宇文恺传》
《漢語大詞典》:垫溢(墊溢)
渭水溢成灾。 清 曾国藩 《林君殉难碑记》:“君詰奸守隘,如防御水,截然不得垫溢。”
分類:渭水成灾
《國語辭典》:浊泾清渭(濁涇清渭)  拼音:zhuó jīng qīng wèi
比喻明辨是非,判别善恶。参见「清渭浊泾」条。唐。杜甫 秋雨叹诗:「去马来牛不复辨,浊泾清渭何当分?」
分類:泾水渭水
《國語辭典》:泾渭分明(涇渭分明)  拼音:jīng wèi fēn míng
泾水流入渭水时,清浊不混,界限分明。语本《诗经。邶风。谷风》:「泾以渭浊,湜湜其沚。」后比喻是非好坏区别得非常清楚。《喻世明言。卷一○。滕大尹鬼断家私》:「守得一十四岁时,他胸中渐渐泾渭分明,瞒他不得了。」
分類:二水清浊
《漢語大詞典》:渭浊泾清(渭濁涇清)
泾水 清, 渭水 浊。用以比喻事物和人品的差别。 沈砺 《咏史》:“ 渭 浊 涇 清本异流,当涂符讖趁时收。”参见“ 涇渭 ”。
《國語辭典》:泾渭(涇渭)  拼音:jīng wèi
泾水和渭水。泾水发源于六盘山,流经黄土区,挟带大量泥砂;渭水发源于秦岭,所经为崖壁陡峻的山谷,河水清澈。后用以比喻人的品格高下不同。《魏书。卷五九。萧宝夤传》:「泾渭同波,薰犹共器。」
分類:泾水渭水
《国语辞典》:泾渭不分(泾渭不分)  拼音:jīng wèi bù fēn
泾水流入渭水时,清浊不混,界限分明。后以泾渭不分比喻是非好坏混杂不明。唐。陆贽〈又论进瓜果人拟官状〉:「薰莸无辨,泾渭不分。」《清史稿。卷二四四。李森先传》:「江南既定,人材毕集,若复泾渭不分,则君子气沮,宵小竞进。」
《国语辞典》:盩厔县(盩厔县)  拼音:zhōu zhì xiàn
县名。位在陕西省长安县东,留业河与渭水的合流处。汉武帝时始置,故城在今陕西省盩厔县东,属右扶风。因此地山水曲折而得名。今大陆地区改为周至县。
《漢語大詞典》:便门桥(便門橋)
汉 长安 城西北、 渭水 上的桥名, 武帝 建元 三年始建。汉书·武帝纪:“初作 便门桥 。” 颜师古 注:“ 苏林 曰:‘去 长安 四十里。’ 服虔 曰:‘在 长安 西北, 茂陵 东。’ 便门 , 长安 城北面西头门,即 平门 也……於此道作桥,跨渡 渭水 以趋 茂陵 ,其道易直,即今所谓 便桥 是其处也。便读如本字。”
《國語辭典》:清渭浊泾(清渭濁涇)  拼音:qīng wèi zhuó jīng
语本《诗经。邶风。谷风》:「泾以渭浊,湜湜其沚。」泾、渭,甘陕境内的两条河。清渭浊泾指清澈的渭水和浑浊的泾水。《文选。潘岳。西征赋》:「北有清渭浊泾,兰池周曲。」后比喻明辨是非,善恶分明。也作「浊泾清渭」。
分類:泾水渭水
《漢語大詞典》:龙台观(龍臺觀)
观名。在 陕西省 户县 东北,靠近 渭水 。三辅黄图·观:“ 龙臺观 ,在 丰水 西北,近 渭 。”亦省称“ 龙臺 ”。史记·司马相如列传:“登 龙臺 ,掩 细柳 。” 裴駰 集解:“《汉书音义》曰:观名,在 丰水 西北近 渭 。” 唐 姜晞 《龙池篇》:“始见 龙臺 昇 凤闕 ,应如霄汉起 神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