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国语辞典》:连贴(连贴)  拼音:lián tiē
1.连续张贴。如:「房屋出租的广告连贴了好几天,都乏人问津。」
2.湖南省攸县方言。指胰脏。
《国语辞典》:马王堆(马王堆)  拼音:mǎ wáng duī
地名。位于湖南长沙东郊四公里五里牌的一个小地方。相传是五代时楚王马殷及其家族的墓地,故名为「马王堆」,民国六十一年在此地挖掘出三座汉墓和大量陪葬物而闻名。一号墓利仓夫人的尸体,肌肉仍有弹性,陪葬物有各种彩绘帛画、服饰丝织品、漆器、铜器及乐器等;三号墓发现大量帛书,包括老子、易经、战国纵横家书、天文书、医书及导引图等二十馀种,共计十二万多字,字体为早期的隶书。这些出土的文物对于研究汉代的政治、经济、文化及医药等,很有价值。
《国语辞典》:祁阳县(祁阳县)  拼音:qí yáng xiàn
县名。位于湖南省湘江北岸,衡阳市西南。农产有稻米、莲藕,并产煤。
《国语辞典》:衡阳市(衡阳市)  拼音:héng yáng shì
城市名。位于湖南省东南部,湘江上游,是湘江航运的起点。粤汉、湘桂黔两铁路在此交会,交通便利,为湘南的商业中心。
《国语辞典》:溆水(溆水)  拼音:xù shuǐ
河川名。源出湖南省溆浦县鄜梁山,北流经辰溪县南,至大江口注入沅江。也称为「序水」。
《國語辭典》:花鼓戏(花鼓戲)  拼音:huā gǔ xì
流行于安徽、江苏、浙江、湖北、湖南、四川、山东、山西、陕西、甘肃等省的民间杂艺。由民间歌舞发展而来,通常为男女二人,一人执锣,一人背鼓,边歌边舞。由于流行地区及表演形式的差别,有各种花鼓。也称为「花鼓」。
《漢語大詞典》:翠莲国(翠蓮國)
指今 湖南 一带。 唐 李群玉 《湘中别成威闍黎》诗:“愿与十八贤,同栖翠莲国。”
分類:湖南一带
《國語辭典》:岳麓书院(嶽麓書院)  拼音:yuè lù shū yuàn
位于湖南省长沙县西岳麓山下,宋开宝中潭州守朱洞建,张栻、朱熹曾在此讲学,清康熙时重建。
《漢語大詞典》:四书院(四書院)
宋 初各地所设书院甚多,其中以 江西 星子 白鹿洞书院、 湖南 善化 岳麓书院、 河南 商丘 应天府书院(又称睢阳书院)、 河南 登封 嵩阳书院最著名,合称四书院。 宋 王应麟 玉海·宫室·宋朝四书院:“国初斯民新脱五季锋鏑之阨,学者尚寡,海内向平,文风日起,儒老往往依山林即閒旷以讲授,大率多至数十百人, 嵩阳 、 岳麓 、 睢阳 及 白鹿洞 为尤著天下,所谓四书院者也。”一说指 白鹿洞 、 石鼓 (在 湖南 衡阳 )、 应天 、 岳麓 四书院。参阅文献通考·学校七
分類:书院江西
《國語辭典》:垸子  拼音:huán zi
一种防水建筑物。在湖南、湖北等地,常沿江、湖地带围绕房屋、田地周围,修建像堤防的建筑物,以防水患。
《漢語大詞典》:竹脑壳(竹腦殼)
湖南 山区一种用竹片做的牌。 周立波 《山乡巨变》上十:“这一带地方,麻雀牌、纸叶子、竹脑壳,隆日隆夜,打得飞起来。”
分類:湖南山区
《漢語大詞典》:赞茶(贊茶)
湖南 民俗。举行婚礼时唱赞美香茶的歌,用以祝贺。 李季 《菊花石》诗:“吃过香茶要赞茶,一人领头众人唱,远年风习怎能忘。”
《漢語大詞典》:长沙抢米风潮
1910年春湖南滨湖各县水灾歉收,米价上涨,饥民涌入长沙,各家米店纷纷被抢。湖南巡抚下令镇压,民众被枪杀二十余人。数万民众愤怒捣毁巡抚衙门、银行、教堂等。外国军舰配合镇压,民众伤亡惨重。清政府后以罢免巡抚,出售平价米,平息了风潮。
《漢語大詞典》:五强溪水电站
长江支流沅江梯级电站之一。在湖南沅陵东北。装机容量120万千瓦,年发电量53.7亿千瓦小时。一期工程1994年建成。
《漢語大詞典》:文化书社
又称“长沙文化书社”。1920年8月,毛泽东、易礼容、郭璜等创办于湖南长沙。主要销售马克思主义书刊。1921年至1923年间,在平江、浏阳、邵阳、衡阳等地成立分社。1927年马日事变后,被国民党当局查封。
《國語辭典》:湘乡派(湘鄉派)  拼音:xiāng xiāng pài
清曾国藩所作的文章自成一派,为桐城派的别支,而格局较为恢宏。因曾氏为湖南湘乡人,故称为「湘乡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