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漢語大詞典》:积润(積潤)
积久湿润。《文苑英华》卷五六一引 唐 常衮 《中书门下贺雪表》:“重阴益固,应水泽腹坚之时;积润潜通,迎土膏脉起之候。” 唐 温庭筠 《和友人溪居别业》:“积润初销碧草新, 凤阳 晴日带雕轮。” 唐 唐彦谦 《西明寺威公盆池新稻》诗:“为笑 江 南种稻时,露蝉鸣后雨霏霏;莲盆积润分畦小,藻井垂阴擢秀稀。” 元 袁桷 《感兴》诗:“南山有琪树,蒙彼山上云,层阴閟朱光,积润养奇芬。”
分類:积久湿润
《國語辭典》:津润(津潤)  拼音:jīn rùn
1.浸润、湿润。《文选。左思。蜀都赋》:「紫梨津润,榛栗罅发。」《朱子语类。卷七三。易。井》:「如草木之生,津润皆上行,直至树末。」
2.富于神韵。唐。李翱 答朱载言书:「赫乎若日火,包乎若天地,掇章称咏,津润怪丽,六经之词也。」
3.酬谢的财物。清。纪昀《阅微草堂笔记。卷一二。槐西杂志二》:「我辈欲君殚一月工,堆字若干,分赠亲友,冀得小津润。」
《漢語大詞典》:和泽(和澤)
(1).仁德,恩泽。梁书·严助传:“盛德上隆,和泽下洽。”
(2).指和润的雨露。 晋 张协 《安石榴赋》:“含和泽以滋生,鬱敷萌以挺栽。”
(3).温暖湿润。 晋 陶潜 《劝农》诗:“气节易过,和泽难久。” 晋 陶潜 《和郭主簿》诗之二:“和泽同三春,华华凉秋节。”
《漢語大詞典》:燠沐
温暖湿润。《后汉书·明帝纪》:“京师冬无宿雪,春不燠沐,烦劳羣司,积精祷求。” 李贤 注:“燠,暖也……沐,润泽。言无暄润之气也。” 宋 王安石 《答沉屯田启》:“岁云燠沐,物且长羸。”
分類:温暖湿润
《漢語大詞典》:濡濡
(1).湿润貌。 汉 焦赣 《易林·贲之损》:“龙虵所聚,大水来处,泱泱濡濡,濙濙礚礚,使我无赖。” 清 邱维屏 《述赵希乾事》:“筩既解,而肠端沥濡濡下。”
(2).犹沉湎。 唐 司空图 《上谯公书》:“又敢求吾相国之心,所以未忍弃生民之望者,固非濡濡于富贵。”
(3).融洽貌。 宋 叶适 《祭周宗夷文》:“良朋时来,花月供娱,十十五五,煦煦濡濡。”
《國語辭典》:渌渌(淥淥)  拼音:lù lù
湿润的样子。如:「一场大雷雨,把我淋得全身湿渌渌的,真难受!」
分類:湿润
《國語辭典》:润滑(潤滑)  拼音:rùn huá
1.润泽光滑。《淮南子。原道》:「夫水所以能成其至德于天下者,以其淖溺润滑也。」
2.机械中直接接触而有相对运动之机件间,如轴与轴承、滑块与导路等,加入油、脂或粉剂,以减少摩擦,称为「润滑」。
《漢語大詞典》:软湿(軟濕)
柔软,湿润。 北魏 贾思协 齐民要术·作菹藏生菜法:“木耳菹:取枣、桑、榆、柳树边生,犹软湿者,煮五沸。” 唐 韩愈 《答道士寄树鸡》诗:“软湿青黄状可猜,欲烹还唤木盘迴。”
分類:柔软湿润
《漢語大詞典》:黄场(黄場)
黄色的湿润土壤。
《漢語大詞典》:窏洝
低下不平。文选·马融〈长笛赋〉:“运裛窏洝,冈连岭属。” 李善 注:“窏洝,卑曲不平也。”一说,湿润貌。 吕向 注:“窏洝,湿润貌也。”
《漢語大詞典》:湿蒙蒙(濕濛濛)
空气湿润,迷迷茫茫的样子。 杨朔 《家乡》:“火车撒着欢,穿过湿蒙蒙的田野,奔着 北京 跑去。”
《漢語大詞典》:月晕而风,础润而雨(月暈而風,礎潤而雨)
月晕出现,将要刮风;础石湿润,就要下雨。比喻从某些征兆可以推知将会发生的事情。 宋 苏洵 《辨奸论》:“事有必至,理有固然,惟天下之静者,乃能见微而知著,月晕而风,础润而雨,人人知之。” 清 百一居士 壶天录卷上:“燥湿为天地自然之气,月晕而风,础润而雨,人以此测於几先者,固古今一致也。”亦作“ 月晕知风,础润知雨 ”。 长舆 《论莱阳民变事》:“月晕知风,础润知雨,窃恐踵 莱阳 而起者,祸变相寻而来未有已也。”
《國語辭典》:以沫相濡  拼音:yǐ mò xiāng rú
比喻人同处于困境,而互相以微力救助。参见「相濡以沫」条。宋。范成大 次韵龚养正病中见寄诗:「激水要令风在下,涸泉翻以沫相濡。」
《漢語大詞典》:烟条雨叶(煙條雨葉)
亦作“烟条雨叶”。亦作“烟条露叶”。 湿润的繁枝密叶。 宋 无名氏 《扑蝴蝶》词:“烟条雨叶,緑遍 江 南岸。” 王德钟 《落花篇》:“回首花容未憔悴,烟条露叶尽增媚。”
分類:湿润繁枝
《國語辭典》:相濡以沫  拼音:xiāng rú yǐ mò
泉水乾涸,鱼儿以口沫互相润湿。语出《庄子。大宗师》:「泉涸,鱼相与处于陆,相呴以湿,相濡以沫。」比喻人同处于困境,而互相以微力救助。也作「濡沫涸辙」、「以沫相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