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漢語大詞典》:沾湿
见“ 沾湿 ”。
分類:沾湿
《國語辭典》:沾湿(沾溼)  拼音:zhān shī
浸湿、淋湿。《晋书。卷四九。光逸传》:「家贫衣单,沾湿无可代。」《京本通俗小说。拗相公》:「是夜,荆公长吁短叹,和衣偃卧,不能成寐,吞声啼泣,两袖皆沾湿了。」
分類:淋湿浸湿
《骈字类编》:烟湿(烟湿)
唐 李贺 花游曲 烟湿愁车重,红油覆画衣。
唐 杜牧 池州送孟迟先辈 烟湿树姿娇,雨馀山态活。
《骈字类编》:红湿(红湿)
唐 李涉 山花 六出花开赤玉盘,当中红湿耐春寒。
宋 徐积 和张文潜晚春 其三 麦颖未黄乾,桑实半红湿。
《漢語大詞典》:湿透
被液体浸透。例如:汗水湿透了他的衣服。
《骈字类编》:翠湿(翠湿)
苏轼 赠杜介诗 秋风吹菵露,翠湿香袅袅。
《韵府拾遗 缉韵》:不湿(不湿)
韩诗外传敛乎太阴而不湿散乎太阳而不枯
《骈字类编》:半湿(半湿)
宋 杨万里 小舟晚兴四首 其三 半湿岸沙危欲落,牵船稚子去如飞。
宋 黄公度 道间即事 半湿半晴梅雨道,乍寒乍暖麦秋天。
元 卢琦 和林子苍玄妙寺值雨 客衣半湿松花雨,鹤影先分竹院秋。
《骈字类编》:花湿(花湿)
揭傒斯 题俞氏看雨轩诗可爱花间湿偏宜竹上声 张宗瑞谒金门词花半湿睡起一窗晴色千里江南空咫尺 醉中归梦直。
《高级汉语词典》:湿薪
潮湿的柴薪
《骈字类编》:地湿(地湿)
唐 张子容 永嘉作 地湿梅多雨,潭蒸竹起烟。
《韵府拾遗 缉韵》:薛能诗地湿莎青雨后天
《漢語大詞典》:下湿(下溼)
谓地势低而潮湿。尚书大传卷二上:“下溼曰隰。”汉书·冯立传:“后迁为 东海 太守,下溼病痺。”东观汉记·城阳恭王祉传:“﹝ 刘仁 ﹞以 舂陵 地势下溼,有山林毒气,难以久处。”
分類:地势潮湿
《漢語大詞典》:束湿
亦作“ 束湿 ”。
1.捆扎湿物。形容旧时官吏驭下苛酷急切。汉书·酷吏传·宁成:“好气,为少吏,必陵其长吏;为人上,操下急如束溼。” 颜师古 注:“束溼,言其急之甚也。湮物则易束。” 唐 颜真卿 《朝议大夫徐府君神道碑》:“公正色谓之曰:‘僕从祖父司刑卿, 天授 中,详理寃狱,振雪者七十餘家;今子孙犹困於 襄陵 ,岂忍以束湿之事以自便也。’” 宋 苏轼 《刚说》:“方新法之初,监司皆新进少年,驭吏如束溼,不復以礼遇士大夫。” 明 宋濂 《薛府君墓志铭》:“ 项氏 性恪严,驭府君如束湿,髮虽颁白,不能免谴訶。”
2.谓严饬。 明 李介 天香阁随笔卷一:“ 杨公 日飞檄,束溼诸将,以为距贼不宜太远。”
3.形容生活的蹙迫困厄。 清 郑燮 《赠潘桐冈》诗:“天公曲意来缚縶,困倒 扬州 如束湿。”
4.指蹙迫困厄之境。 清 王夫之 诗广传·大雅四六:“ 有周 之弓,天下之至调者也, 厉王 蹶而张之,筋蹙漆解,不絶者无几, 宣王 起,以柔道承之,庶几释天下於束溼乎!”
《分类字锦》:湿萤(湿萤)
唐彦谦 萤诗 日下芜城苍莽中,湿萤撩乱起衰丛。
唐彦谦 咏萤诗 日下芜城苍莽中,湿萤撩乱起衰丛。
分类:萤火巧对
《國語辭典》:湿气(溼氣)  拼音:shī qi
1.因水分多而蒸发的气息。如:「此地湿气重,小心你的风湿病会发作。」
2.病名。中医上指湿疹、手癣、脚癣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