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國語辭典》:源流  拼音:yuán liú
1.水的本源和支流。北魏。郦道元《水经注。鲍丘水》:「登梁山以观源流,相㶟水以度形势。」
2.事物的本末、起源和发展。宋。刘克庄 还黄镛诗卷诗:「源流不乱知归趣,篇什无多见苦心。」《儒林外史》第四四回:「请问二位先生,这郭璞之说,是怎么个源流?」
《国语辞典》:活水源流  拼音:huó shuǐ yuán liú
发自源头而长流的水。明。于谦〈观书〉诗:「活水源流随处满,东风花柳逐时新。」
《国语辞典》:源流考  拼音:yuán liú kǎo
记载家族世系的簿册。参见「谱书」条。如姚氏百氏源流考。
《漢語大詞典》:源派
犹源流。事物的起源和发展。新唐书·韦述传:“ 述 好谱学,见 柳冲 所撰《姓族系録》,每私写怀之,还舍则又缮録,故於百氏源派为详,乃更撰《开元谱》二十篇。” 宋 蔡绦 铁围山丛谈卷一:“后人不知,往往谓 祐陵 画本 崔白 ,书学 薛稷 ,凡斯失其源派矣。”
分類:源流起源
《漢語大詞典》:渊流(淵流)
(1).犹源流。 晋 葛洪 抱朴子·广譬:“问者莫或测其渊流,求者未有觉其短乏,是则深矣,何必洞河而沦海乎!” 南朝 宋 傅亮 《为宋公修张良庙教》:“显默之际,窅然难穷;渊流浩瀁,莫测其端矣。”宋书·律历志序:“渊流浩漫,非孤学所尽;足蹇途遥,岂短策能运。” 明 李贽 《王龙溪先生告文》:“今观先生渊流更长,悠也久也,何可当哉!”
(2).渊水。 晋 葛洪 抱朴子·酒诫:“炽火烈於室庐,掊宝玩於渊流。” 唐 元结 《说楚何荒王赋上》:“忽为渊流,瀛瀛油油。”
分類:渊水源流
《漢語大詞典》:原流
源流。管子·轻重甲:“君请遏原流,令以矩游为乐。” 宋 赵彦卫 《云麓漫钞》卷十四:“﹝ 吕居仁 作《江西诗社宗派图》﹞録其名字曰 江西 宗派,其原流皆出 豫章 也。” 清 陈鳣 《对策》卷四:“三言八字之文,篇词引叙,碑碣之状,原流间出,著作咸收。” 章太炎 《辨诗》:“谓后世为序録者,当从《诗赋略》改题乐语,凡有韵者悉著其中,庶几人识原流,名无棼乱者也。”
分類:源流
《漢語大詞典》:伦贯(倫貫)
犹言源流。 宋 叶适 《宋廏父墓志铭》:“时诸儒以观心空寂名学……君固未信,质於余。余为言学之本统,古今伦贯,物变终始,所当究极。”
分類:源流
《漢語大詞典》:源理
犹源流。水的本源与支流。史记·龟策列传:“ 河 虽神贤,不如 崑崙 之山; 江 之源理,不如四海。而人尚夺取其宝,诸侯争之,兵革为起。”
《国语辞典》:滦河(滦河)  拼音:luán hé
河川名。源流称闪电河,发源于河北省承德市,向北流经张家口市沽源县,经内蒙古,在双山水库以下称滦河,向东南流,又经河北省承德市后,在唐山市辖迁安市会合青龙河,最后在乐亭县与秦皇岛市昌黎县界,注入渤海。
《漢語大詞典》:一族
(1).一个宗族、家族。亦指同一宗族、家族。国语·周语上:“王御不参一族。” 韦昭 注:“一族,父子也。”北史·魏纪三:“ 夏 殷 不嫌一族之婚, 周 世始絶同姓之娶。”新唐书·柳浑传:“ 隋 时旧第,惟 田 一族耳。”
(2).同一族类。《淮南子·主术训》:“志欲大者,兼包万国,一齐殊俗,并覆百姓,若合一族,是非辐凑,而为之轂。”南史·齐纪上:“声化远洎,荒服无虞,殊类同归, 华 戎一族。”
(3).谓同一源流。 宋 苏轼 《焦千之求惠山泉》诗:“兹山定空中,乳水满其腹,过隙则发现,臭味实一族。” 宋 张耒 《道士矶》诗:“横江蔽原野,内外实一族。”
《漢語大詞典》:淳源
淳朴风俗的源流。文选·王屮〈头陀寺碑文〉:“淳源上派,浇风下黷。” 吕延济 注:“淳和之源,自上流派,而浇薄之风,垢浊於下。” 晋 陶潜 《感士不遇赋》:“淳源汩以长分,美恶作以异途。” 宋 苏舜钦 《太行道》诗:“淳源一破山岳碎,巧心遂去缘嶮巇。”
《國語辭典》:通考  拼音:tōng kǎo
1.《文献通考》的简称。参见「文献通考」条。
2.会通古今,依次叙述的书,多以通考为名。如马端临的《文献通考》。
《國語辭典》:序录(序錄)  拼音:xù lù
1.依次选录。南朝梁。刘协《文心雕龙。正纬》:「故知前世符命,历代宝传,仲尼所撰,序录而已。」
2.记录。宋。曾巩类要序〉:「至于地志、族谱、佛老、方伎之众说,旁及九州之外蛮夷荒忽诡变奇迹之序录,皆披寻细绎。」
3.书目的编次和说明。
《國語辭典》:姓系  拼音:xìng xì
姓氏宗族的源流系统。《新唐书。卷一九九。儒学列传中。路敬淳》:「尤明姓系,自魏、晋以降,推本其来,皆有条序,著〈姓略〉、〈衣冠系录〉等百馀篇。」
《漢語大詞典》:源津
犹源流,本末。 唐 杜甫 《敬寄族弟唐十八使君》诗:“圣贤冠史籍,枝派罗源津。”
分類:源流本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