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1012,分68页显示 上一页 9 10 11 12 13 15 16 17 18 下一页
于石(字 介翁 号 紫岩、两溪 )
刘因(号 樵庵、静修、雷溪真隐 字 梦吉、梦骥 名 骃 焉 文靖 )
涂谦(字 伯益 号 云溪老人 )
王桂(字 仲芳 号 月溪 )
王正真(字 承之 缵 号 竹斋、筠溪 )
苏寿元(字 仁仲 号 北溪 伯鸾 )
朱南强(字 德方 号 东溪、黦醭 )
僧性澄(字 湛堂 号 越溪 孙 佛海大师 )
文文溪
王寿衍(字 眉叟 号 玄览、溪月 )
苏天爵(字 伯修 世称 滋溪先生 )
吕良佐(字 辅之 号 璜溪处士 )
释自如(别称 一溪如公 )
支渭兴(号 龙溪 )
其它辞典(续上)
鲜于枢(字 伯机 号 困学山民、西溪子、寄直道人、困学民、寄直老人、困学 )于石(字 介翁 号 紫岩、两溪 )
刘因(号 樵庵、静修、雷溪真隐 字 梦吉、梦骥 名 骃 焉 文靖 )
涂谦(字 伯益 号 云溪老人 )
王桂(字 仲芳 号 月溪 )
王正真(字 承之 缵 号 竹斋、筠溪 )
苏寿元(字 仁仲 号 北溪 伯鸾 )
朱南强(字 德方 号 东溪、黦醭 )
僧性澄(字 湛堂 号 越溪 孙 佛海大师 )
文文溪
王寿衍(字 眉叟 号 玄览、溪月 )
苏天爵(字 伯修 世称 滋溪先生 )
吕良佐(字 辅之 号 璜溪处士 )
释自如(别称 一溪如公 )
支渭兴(号 龙溪 )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246—1302 【介绍】: 元大都人,字伯机,号困学山民,又号西溪子、寄直道人。世祖时曾官两浙转运使经历。辞归,居钱塘西溪,筑困学斋。起为江浙行省都事,后以太常寺典簿致仕。善诗文,工书画。尤工草书,酒酣吟诗作字,奇态横生,赵孟頫极推重之。有《困学斋杂录》、《困学斋诗集》。元诗选
枢字伯机,渔阳郡人。至元间,以材选为浙东宣慰司经历,改江浙行省都事。意气雄豪,每晨出则载笔椟,与其长廷争是非。一语不合,辄飘飘然欲置章绶去,渔猎山泽间而后为快。轩骑所过,父老环聚指目曰:此我鲜于公也。及日晏归,焚香弄翰,取数十百年古鼎彝器,陈诸阶除,搜抉断文废款,若明日急有所须而为之者。宾至则相对吟讽林竹之间,或命觞径醉,醉极作放歌怪字,亦足自悦,见者以为世外奇崛不凡人也。公卿以词翰屡荐入馆阁,不果用,迁太常典簿。晚年懒不耐事,闭门谢客。营一室,名曰「困学之斋」,自号「困学民」,又号「直寄老人」。大德六年卒。元初,车书大同,弓旌四出,金、宋之故老,交相景慕,一时人物,称为极盛。伯机与李仲芳、高彦敬、梁贡父、郭佑之,皆以北人仕宦于南,俱嗜吟,喜鉴定法书、名画、古器物。而吴越之士因之引重,亦数人焉。伯机居钱唐时,吴兴赵子昂常貌其神,蜀郡虞伯生赞之曰:「敛风沙裘剑之豪,为湖山图史之乐,翰墨轶米薛而有馀,风流拟晋宋而无怍。」当时伯机文望,亦与子昂相伯仲云。词学图录
鲜于枢(1256-1301) 字伯机,号困学民、寄直老人。大都渔阳(今天津蓟县)人。工诗文、词赋、散曲,善鉴定法书名画及古器物,而尤以书名家。善行草书,赵孟頫极推重之。有《困学斋集》。存词四首。槜李诗系·卷五
枢字伯机,渔阳人。中岁始刻苦读书,因号困学,遂善词翰,工行草。虞集云:渔阳、吴兴、巴西,翰墨擅一代。谓枢与赵孟頫、邓文原也。枢尝于废圃中得怪松一株,移植之,呼为支离叟,朝夕抚玩,温日观至其家,醉即抱之,或歌或泣。又尝爱一蛮狮,水滴,乃汉物也,偶坠其吸子于西湖水阁,百计求之不得。既他往,三年复来,忽获于水中,以为神。一时诗人多咏其事。时浙省广济库岁以富户司出纳侵用官资者,府判王某辄拘其妻子,以小舟载之西湖,趁逐游人,收其奸钱纳官。枢因作湖边曲云:湖边荡桨谁家女,绿惨红愁羞不语。低回忍泪傍郎船,贪得金钱强歌舞。玉壶美酒不消忧,鱼腹熊蹯弃如土。阳台梦短去匆匆,鸳锁生寒愁日暮。安得义士掷千金,坐令桑濮歌行露。予阅顾玉山草堂集,秋华亭扁联系枢所书,自署槜李,当亦流寓吾禾,故为入之。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宋元间婺州兰溪人,字介翁,号紫岩,更号两溪。貌古气刚,喜诙谐,自负甚高。宋亡,隐居不出,一意于诗。豪宕激发,气骨苍劲,望而知其为山林旷士。有《紫岩集》。元诗选
石字介翁,婺之兰溪人。貌古气刚,喜诙谐。早慕杜古高之为人,后从王宗庵业词赋,自负甚高。年三十而宋亡,隐居不出。一意于诗,出入诸家,豪宕激发,气骨苍劲,望而知其为山林旷士也。因所居乡自号紫岩,晚徙城中,更号两溪。有诗三卷,门人同里吴师道正传选次,金履祥吉父为之序。全宋诗
于石(一二四七~?)(生平据本集卷一《邻叟招饮》“三十将远游,海波忽扬尘”推定),字介翁,号紫岩,晚号两溪,兰溪(今属浙江)人。宋亡,隐居不仕,一意于诗,生前刊有集七卷,卒后散失,由门人吴师道就藏本及所藏续抄者选为《紫岩诗选》三卷。事见《吴礼部集》卷一七《于介翁诗选后题》,明万历《金华府志》卷一六、《宋季忠义录》卷一三有传。 于石诗,以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为底本,校以清朱彝尊钞本(简称朱本,藏北京大学图书馆)、清光绪于国华留耕堂刻傅增湘校本(简称傅校本,藏北京图书馆)。新辑集外诗附于卷末。御选元诗姓名爵里
字介翁,兰溪人。有紫岩集三卷。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249—1293 【介绍】: 元保定容城人,字梦吉,初名骃,字梦骥,号静修。学宗程朱,而兼采陆九渊之说。家居教授,随材器教之,皆有成就。世祖至元十九年,以学行荐于朝,为承德郎、右赞善大夫。不久,以母疾辞归。有《静修文集》。元诗选
因字梦吉,保定容城人。将生之夕。其父梦神人以马载一儿至其家,曰:「善养之,」故名之曰骃,字梦骥,后乃改今名字焉。天资绝人,日记千百言,六岁能诗。长而深究于周、程、朱、吕之学,杜门深居,不为苟合,公卿使者过之,避不与相见,人或以为傲,弗恤也。爱诸葛孔明「静以修身」之语,表所居曰「静修」。尝游郎山雷溪间,号雷溪真隐。(又号樵庵。)至元十九年,徵拜右赞善大夫,以母疾请归。二十八年,召为集贤学士,固辞不起。越二年卒,年四十有五。延祐中,追赠翰林学士,容城郡公,谥文靖。当世庙初,姚文献公枢、许文正公衡、杨文献公果、商文定公挺辈布列台省,号称盛治。既而诸公相继告老,中朝贤士大夫多属意于静修,丞相不忽木尤力荐之,卒未竟其用。许文正公之应召也,道过静修,静修谓之曰:「公一聘而起,毋乃太速乎?」文正曰:「不如此,则道不行。」及静修不就集贤之命,人或问之,乃曰:「不如此,则道不尊。」世祖闻之,叹曰:「古有不召之臣,其斯人之徒欤!」所著有《四书精要》三十卷,诗五卷,名《丁亥集》,手所选定,尝自讽咏,取他文焚之。今所传文集十馀卷,又续集、遗诗、拾遗共若干卷,皆刊行于世。其论诗曰:「魏、晋而降,诗学日盛,曹、刘、陶、谢其至者也。隋、唐而降,诗学日变,变而得正,李、杜、韩其至者也。周、宋而降,诗学日弱,弱而后强,欧、苏、黄其至者也。」静修诗才超卓,多豪迈不羁之气。流派师承,于斯言见之矣。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元高安人,字伯益,号云溪老人。至元间授瑞州判官,累迁怀远大将军,同知广东宣慰司。虽为贵官,而雅淡冲约,益励操行。致仕归,优游山水,人称平地神仙。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252—1339 【介绍】: 宋婺州东阳人,字仲芳,号月溪。自少刻意于学。以恩补将仕郎。入元绝意仕进,授官不赴,闭门授徒。有《四书训诂》、《诗文杂稿》等。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宋末元初杭州人,字承之,原名缵,号竹斋,又号筠溪。工画山水墨竹,师毛勿斋。以宋内侍奉谢后北觐,受命佩虎符。后为道士。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宋元间福州福安人,字仁仲,号北溪。九岁能属文。弱冠游太学,以文名。宋亡,隐居建阳。时太学生至京师者皆授郡博士。或劝之出,不听,以《春秋》、《四书》教学者。有《春秋经世》、《春秋大旨》。全宋诗
苏寿元,字仁仲,小字伯鸾,号北溪,福安(今属福建)人。弱冠入太学,宋亡,隐于建阳之唐石,著书授徒以终。事见《元风雅》卷二七。今录诗三首。
人物简介
全宋诗
朱南强,字德方,句容(今属江苏)人。宋末太学生。宋亡隐居句曲古隍溪。自号东溪,别号黦醭。卒年七十三。有《黦醭稿》,已佚。事见《金陵诗徵》卷八,清乾隆《句容县志》卷九有传。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265—1342 【介绍】: 元僧。会稽人,字湛堂,号越溪。俗姓孙。四岁能诵经,世祖至元中出家,习法华诸经。英宗召至京师,校正《无量寿佛》等经,赐号佛海大师。历居杭之三天竺,预知终期,端坐而卒。有《金刚经集注》、《心经消灾经注》和《弥陀经句解》等。大明高僧传·卷第一 译经篇第一 解义篇第二之一
释性澄字湛堂号越溪。绍兴会稽孙氏子也。父满母姜氏。梦日轮从空而堕。既觉日光犹照其榻遂生师。四岁常戏拈笔为佛像。授以佛经即能成诵若宿习焉。元至元丙子投石门殊律师祝发受具。石门谓。三世诸佛戒为根本乃教探律藏。而通其遮性双单止持作犯之义。乙酉依佛鉴铦公习天台教观。谒云梦泽法师于南竺普福。泽一见深加器重。历居清班要职。因天台国清实台宗讲寺后易为禅。乃不远数千里走京师。具奏寺之建置颠末旧制之由。元世祖赐玺书复之。已而欲东渡鸭绿游高丽求天台遗书。闻其国有事遂寝。大德乙巳出住杭之东竺丁未吴越大旱师率众说法祷雨格应岁饥民死无以敛。乃为掩其遗骸作水陆大会普度之。至大戊申迁南竺之演福。至治辛酉驿召入京。问道于明仁殿。被旨居清塔寺校正大藏。驾幸文殊阁引见问劳。赐无量寿佛等经各若干卷。事竣辞归特赐金襕衣。将行俄有旨即白莲寺建水陆大无遮会。时丞相东平忠献王请升座说法。事闻宠赉尤渥。赐号佛海大师。泰定甲子住上天竺。九年至顺壬午六月朔忽挝鼓告众曰。我三住名山逾三十年。自行无益世缘有限。虽愧不敏古德风烈犹或可攀。竟拂衣归天竺之云外斋。岁馀还越之佛果。笃志净土修一心三观者七昼夜。屡感瑞应。一日月旦众以常仪问讯。师遽揖曰。老僧向非急于退步。一十二年几在半途矣。今日则有明日恐无。光阴其可把玩乎。烦点视衣钵用表无常。众为念佛。止曰。佛须自念。明晨却送别。黎明众集遂端坐而逝。阅世七十有八。坐六十有四夏。龛留七日颜貌如生。全身窆于清泰塔院。所著有金刚集注心经消灾经注弥陀经句解及仁王经如意轮咒经科。并行世。新续高僧传·义解篇第二之二
释性澄,字湛堂,号越溪,会稽孙氏子也。父满,母姜氏梦日轮从空而堕,既觉,日光犹照其榻,遂生澄。四岁常戏拈笔为佛像,授以佛经即能成诵。元至元丙子,投石门殊律师祝发受具。石门谓“三世诸佛,戒为根本”,乃命探律藏而通其遮、性、双、单、止持、作犯之义。乙酉,依佛鉴铦公习天台教观,谒云梦泽于南竺普福。泽一见深加器重,历居清要。以天台国清实台宗讲寺,后易为禅,乃不远数千里走京师,具奏寺之建置颠末,旧制之由。元世祖赐玺书复之。已而欲东渡鸭绿,游高丽,求天台遗书,闻其国有事,遂寝。大德乙巳,出住杭之东竺。丁未,吴越大旱,澄率众说法祷雨,上格苍穹,甘霖立应。岁饥,民死无以歛,乃为掩其遗骸,作水陆大会普度之。至大戊申,迁南竺之演福。至治辛酉,驿召入京,问道于明仁殿,被旨居清塔寺,校正大藏。驾幸文殊阁,引见问劳,赐《无量寿佛》等经,各若干卷。事竣辞归,特赐金襕衣。将行,俄有旨,即白莲寺建水陆大无遮会。时丞相东平忠献王,请升座说法,事闻,龙赉尤渥,赐号“佛海大师”。泰定甲子,住上天竺,劬苦九载,不倦津梁。至顺壬午六月朔,忽挝鼓告众曰:“我三住名山,逾三十年,自行无益,世缘有限,虽愧不敏,古德风烈,犹或可攀。”竟拂衣归天竺之云外斋岁馀,还越之佛果,笃志净土,修一心三观者七书夜,屡感瑞应。一日诘旦,众以常仪问讯,澄遽揖曰:“老僧向非急于退步,一十二年几在半途矣,今日则有,明日恐无,光阴其可把玩乎?烦点视衣钵,用表无常。”众为念佛,止曰:“佛须自念。”明晨却送别,黎明众集,遂端坐而逝。阅世七十有八,坐六十有四夏。龛留七日,颜貌如生,全身窆于清泰塔院。所著有《金刚集注》、《心经、消灾经注》、《弥陀经句解》及《仁王经、如意轮咒经科》,并行世。
人物简介
简介
未详。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273—1353 【介绍】: 元杭州人,字眉叟,号玄览,又号溪月。道士陈义高弟子。世祖至元二十五年提举杭州开元宫事。历主杭之佑圣观、玉隆万寿宫。仁宗延祐初授弘文辅道粹德真人,领杭州路道教事。御选元诗姓名爵里
字眉叟,杭州人。至治中徵授弘文辅道粹德真人主杭之开元宫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294—1352 【介绍】: 元真定人,字伯修。由国子生授大都路蓟州判官,累擢江南行台监察御史,明于详谳。入为奎章阁授经郎,历淮东道肃政廉访使,宪纲大振。改吏部尚书,参议中书省事。知无不言,夙夜谋画,须发尽白。顺帝至正初,拜湖广行省参知政事,召为集贤侍讲学士,充京畿奉使宣抚,究民苦,察奸吏,都人有包、韩之誉。以忤时相,罢归,起为江浙行省参知政事,统兵镇压天完红巾军,卒于军。为学博而知要,文章长于叙事,诗尤得古法,学者称滋溪先生。有《国朝名臣事略》、《滋溪文稿》、《元文类》等。元诗选
天爵,字伯修,真定人。父志道,官至岭北行省左右司郎中卒。天爵少从安熙学,为国子学生,得吴澄、虞集、齐履谦先后为之师。延祐四年,马祖常以御史监试国子员,试《碣石赋》,天爵文雅驯美丽,考究详实,拔置第一。释褐授大都路蓟州判官,改翰林国史院典籍官,迁应奉翰林文字,升修撰。元统初,累拜监察御史,迁翰林待制。后至元间,累迁礼部侍郎,出廉访淮东。入为枢密判官,改吏部尚书,进参议中书省事。至正二年,拜湖广行省参知政事,迁陕西行台侍御史,召为集贤侍讲学士兼国子祭酒。出廉访山东,拜江浙行省参知政事,历大都路总管两浙都转运使。十二年,淮右江东盗起。仍命参政江淮行省,总兵于饶信。卒于军中,年五十九。伯修多知辽金故事。为文长于序事,而诗尤得古法。新安赵汸称其明洁而粹温,谨严而敷畅,若珠璧之为辉,菽粟之为味。有诗稿七卷、文稿三十卷。尝著《国朝名臣事略》十五卷、《文类》七十卷、《松厅章疏》五卷、《春风亭笔记》二卷。晚岁复以释经为己任,学者因其所居称之为滋溪先生。于时中原前辈凋谢殆尽,伯修独身任一代文献之寄。故自成均诸生以至历官翰苑,凡前言往行与当世之所可述者,无不笔之于简册。国子助教陈旅称其学博而识正,非虚誉也。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295—1359 【介绍】: 元松江上海人,字辅之,号璜溪处士。性至孝。不肯出仕。顺帝至正间兵起,总帅欲授为华亭令,辞,请以白衣议事,自集白甲保乡里。
人物简介
补续高僧传·习禅篇
自如。闽人也。元兵下江南。师年少为游兵所掠。至临安。弃之而去。富民胡氏收养之。令伴其子弟。读书乡塾。凡遇讲书。辄凝神静听。嘿识无所遗忘。胡氏目之而喜。因子之既长。命𨽻里中无相寺为僧。参云峰高公于径山。得旨。师戒检精严。法服应器不离体。初住浙江万寿寺。后有大家黄氏。重师道行。常供以伊蒲塞馔。一日请归其家。进供愈勤。乃开私帑。示所藏金玉烂然。欲师一动其心。师顾而笑。师谓左右曰。彼黄氏。以帑中宝示我。欲诱我死去为其子耳。殊不知我视此为粪土。古人堕此辙者何限。非但为其子。为其牛马者有之。我自是其疏黄氏矣。天历初。中天竺笑隐诉公。奉诏。开山大龙翔寺。因举代住中天者三人。御笔点师名。宣政院具蔬敦请。化时。灵异极多。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元叙州长宁人,号龙溪。文宗至顺初进士。官至中奉大夫,四川行省参政。善属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