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共1642,分110页显示  上一页  1  2  3  4  6  7  8  9 下一页
词典(续上)
溪谷
溪谷
溪月
磻溪
溪翁
云溪
云溪
竹溪
山溪
东溪
浯溪
建溪
端溪
回溪
溪口
《國語辭典》:溪谷  拼音:xī gǔ
溪流的谷道。如:「山中的溪谷经常瀰漫著雾气。」
《國語辭典》:溪谷(谿谷)  拼音:xī gǔ
两山间可供流水通过的地带。《史记。卷七八。春申君传》:「山林溪谷,不食之地也。」《文选。宋玉。风赋》:「夫风,生于地,起于青蘋之末,侵淫溪谷,盛怒于土囊之口。」
《漢語大詞典》:溪谷
山谷;沟壑。墨子·天志中:“列为山川谿谷,播赋百事。” 三国 魏 曹操 《苦寒行》:“谿谷少人民,雪落何霏霏。” 唐 独孤及 《奉和李大夫同吕评事太行苦热行》:“炎云如烟火,谿谷将恐竭。” 清 唐甄 潜书·柅政:“谿谷阻车,蒺藜阻足。”
分類:山谷沟壑
《骈字类编》:溪月
唐 皮日休 寒日书斋即事三首 其三 暂听松风生意足,偶看溪月世情疏。
唐 皮日休 鲁望以轮钩相示缅怀高致因作三篇 其一 七里滩波喧一舍,五云溪月静三更。
唐 贯休 寄赤松舒道士二首 其二 雨阵冲溪月,蛛丝罥砌莎。
唐 贯休 和杨使君游赤松山 溪月未落漏滴滴,隼旟已入山重重。
元 赵孟頫 次韵陈无逸中秋月食风雨不见 溪月当圆夜,看云起莫愁。
《國語辭典》:磻溪  拼音:pán xī
河川名。在今陕西省宝鸡县东南,源出南山,合成道宫水,北流入渭水。相传为姜太公垂钓处。也称为「璜溪」。
《骈字类编》:溪翁
唐 元结 说洄溪招退者 吾今欲作洄溪翁,谁能住我舍西东。
唐 皮日休 鲁望以轮钩相示缅怀高致因作三篇 其二 一线飘然下碧塘,溪翁无语远相望。
唐 杜荀鹤 溪居叟 溪翁居静处,溪鸟入门飞。
《漢語大詞典》:云溪(雲溪,雲谿)
云雾缭绕的溪谷。 晋 张协 《七命》:“右当风谷,左临云谿。” 唐 杜甫 《行次盐亭县聊题四韵》:“云谿花淡淡,春郭水泠泠。” 宋 何薳 《春渚纪闻·郑魁铭研诗》:“润应通月窟,洗合就云溪。”
《漢語大詞典》:云溪(雲谿)
亦作“ 云溪 ”。 云雾缭绕的溪谷。 晋 张协 《七命》:“右当风谷,左临云谿。” 唐 杜甫 《行次盐亭县聊题四韵》:“云谿花淡淡,春郭水泠泠。” 宋 何薳 《春渚纪闻·郑魁铭研诗》:“润应通月窟,洗合就云溪。”
《漢語大詞典》:竹溪(竹谿)
竹林与溪水。指清幽的境地。 唐 周贺 《如空上人移居大云寺》诗:“竹溪人请住,何日向中峰。”
竹谿:见“ 竹溪六逸 ”。
《國語辭典》:竹溪六逸  拼音:zhú xī liù yì
唐朝李白客居山东任城,与孔巢父、韩准、裴政、张叔明、陶沔六人隐居徂来山,日以沉饮酣歌为事,称为「竹溪六逸」。见《新唐书。卷二○二。文艺传中。李白传》。
分類:开元李白
《漢語大詞典》:山溪(山谿)
亦作“ 山谿 ”。
(1).山川;山河。《孟子·公孙丑下》:“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谿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三国志·魏志·牵招传:“若欲潜袭,则山溪艰险,资粮转运,难以密办。”
(2).山中溪水。 晋 张华 博物志卷二:“ 江 南山谿水中有射工虫,甲虫之类也。” 唐 戴叔伦 《宿灵岩寺》诗:“雨急山溪涨,云迷岭树低。” 明 李梦阳 《门前溪》诗:“山溪信清浅,入海作洪波。”
《骈字类编》:东溪(东溪)
唐 钱起 宿远上人兰若 更说东溪好,明朝乘兴寻。
唐 白居易 山枇杷 深山老去惜年华,况对东溪野枇杷。
唐 李建勋 白雁 东溪一白雁,毛羽何皎洁。
宋 梅尧臣 东溪 行到东溪看水时,坐临孤屿发船迟。
《漢語大詞典》:浯溪
(1).溪水名。在 湖南省 祁阳县 西南。 唐 诗人 元结 卜居于此,筑台建亭,台曰 峿台 ,亭曰 吾亭 ,与 浯溪 并称“三吾”。 唐 元结 《浯溪铭》序:“ 浯溪 在 湘水 之南,北匯于 湘 ,爱其胜异,遂家溪畔。溪世无名称者也,为自爱之故,自命曰 浯溪 。” 宋 张孝祥 《水龙吟·过浯溪》词:“生平只説 浯溪 ,斜阳唤我归船繫。” 清 钱谦益 《〈吕季臣诗〉序》:“ 浯溪 之士游於吾门者十餘人,皆怀文抱质,有 邹 鲁 儒学之风。”
(2).借指形胜之地。 清 陈维嵩 《念奴娇》词:“我与浯溪曾有约,采入文抄篇幅。”
《漢語大詞典》:建溪
水名。在 福建 ,为 闽江 北源。其地产名茶,号建茶。因亦借指建茶。 唐 许浑 《放猿》诗:“山浅忆 巫峡 ,水寒思 建溪 。” 宋 梅尧臣 《得太简蒙顶茶》诗:“ 陆羽 旧茶经,一意重‘蒙顶’,比来唯‘建溪’,团片敌汤饼。”能改斋漫录·方物引 宋 张舜民 画墁录:“ 有唐 茶品,以‘阳羡’为上供……迨至本朝,‘建溪’独盛。”
《國語辭典》:端溪  拼音:duān xī
地名。在广东省高要县东南烂柯山西麓,产砚石。
《漢語大詞典》:回溪(迴溪,迴谿)
亦作“ 迴谿 ”。亦作“廻溪”。回曲的溪流。 汉 枚乘 《七发》:“向虚壑兮背槁槐,依絶区兮临迴溪。” 晋 潘岳 《金谷集作诗》:“迴谿縈曲阻,峻阪路威夷。” 唐 李白 《送温处士归黄山白鹅峰旧居》诗:“迴谿十六度,碧嶂尽晴空。” 明 何景明 《沅州道中》诗之二:“钩云盘曲磴,沿月遡廻溪。”
迴谿:见“ 回谿阪 ”。
分類:回曲溪流
《漢語大詞典》:回溪阪
古地名。俗名 回阬 。亦省作“ 回谿 ”。即 东崤山阪 。在 河南 洛宁 县东北,长四里,宽二丈,深二丈五尺。 东汉 初 赤眉 农民起义军曾与 冯异 军激战于此。后汉书·冯异传:“ 异 弃马步走,上 回谿阪 ,与麾下数人归营……璽书劳 异 曰:‘ 赤眉 破平,士吏劳苦,始虽垂翅 回谿 ,终能奋翼 澠池 。’”
《骈字类编》:溪口
唐 曹唐 题武陵洞五首 其二 溪口回舟日已昏,却听鸡犬隔前村。
唐 皮日休 奉和鲁望渔具十五咏 其六 渔梁 游鳞到溪口,入此无逃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