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137—1218 【介绍】: 宋徽州婺源人,字晦叔,号双溪。孝宗乾道五年进士。张栻帅江陵,闻其贤,檄入幕府。为潭州教授,改知临湘。宁宗庆元中知湖州,不畏豪强贵戚。积官至军器少监。博通经史,工诗文,著述甚丰。有《双溪集》。
全宋诗
王炎(一一三八~一二一八),字晦叔,号双溪,婺源(今属江西)人。孝宗乾道五年(一一六九)进士,调崇阳县主簿。历绍兴府户曹参军,知临湘县。应辟入张栻江陵帅幕。淳熙十年(一一八三),为潭州教授,迁通判临江军,并权知军。宁宗庆元初,召为太学博士,三年(一一九七),迁秘书郎,实录院检讨,著作佐郎。五年,为军器少监。以事出知饶州,未数月罢,闲居七年。开禧三年(一二○七),起知湖州,任满后引年告退。嘉定十一年卒,年八十一。有《双溪文集》等。《双溪集》各本卷次不一,以《四库全书》据明万历王孟达刻二十七卷本除有少量讳改外,编次文字最为整饬。事见本集有关诗文,《新安文献志》卷六九有传。 王炎诗,以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为底本,校以明嘉靖十二年王懋元刻本(藏北京大学图书馆)。新辑集外诗附于卷末。
全宋文·卷六○九○
王炎(一一三八——一二一八),字晦叔,徽州婺源(今江西婺源)人。乾道五年进士及第,调明州司法参军,再调鄂州崇阳簿。张栻帅江陵,召入幕府。秩满,授潭州教授,改临湘县令,通判临江军。庆元四年除太学博士,迁著作佐郎兼实录院检讨官。明年,为著作郎、吴兴郡王府教授,除军器少监。奉祠,起知饶州,改湖州。嘉定十一年卒于家,年八十一。著有《读易笔记》、《尚书传》、《礼记》、《论语》、《孝经》、《老子》解、《春秋衍义》、《象数稽疑》、《禹贡辨》、《考工记》、乡饮酒仪、诸经考疑、《编年通纪》、《纪年提要》、《天对解》、《韩柳辨證》、《伤寒论》及诗文集,总题为《双溪类稿》。见胡升《王大监炎传》(《新安文献志》卷六九),《南宋馆阁续录》卷八、九,《宋史翼》卷二四等。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142—1222 【介绍】: 宋简州阳安人,寓居德清,字德修,号后溪,一号山堂。孝宗乾道五年进士。淳熙中召对论恢复事,谓骤进与偷安均为误国。由校书郎除右正言、知果州。光宗时任殿中侍御史,旋出为江西提刑,改夔州。宁宗即位,除侍御史,迁起居郎。以谏罢朱熹事,被劾去。庆元党禁间,撰《涪州学记》,被再劾夺职,谪居房州。党禁解,起知眉州,累迁知潼州府,升显谟阁直学士。卒谥文节。有《后溪集》。后人辑有《鹤林词》。
全宋诗
刘光祖(一一四二~一二二二),字德修,号后溪,一号山堂,简州阳安(今四川简阳西北)人。孝宗乾道五年(一一六九)进士。任剑南东川节度推官,辟为潼川提刑司检法。淳熙五年(一一七八),召为太学正,累迁右正言,出知果州。光宗即位,除军器少监,为殿中侍御史,出知夔州。宁宗即位,除侍御史,迁起居郎。韩侂胄擅朝禁伪学,刘撰《涪州学记》,被指为谤讪,夺职,谪居房州。侂胄诛,历知襄阳、遂宁、潼川府。嘉定十五年卒,年八十一。有《后溪集》十卷,已佚。后人辑有《鹤林词》一卷。事见《西山先生真文忠公文集》卷四三《刘阁学墓志铭》,《宋史》卷三九七有传。今录诗八首。
全宋文·卷六三一三
刘光祖(一一四二——一二二二),字德修,号后溪,简州阳安(今四川简阳北)人。乾道五年进士及第,除剑南东川节度推官。淳熙中累迁校书郎,知果州。光宗立,除军器少监兼权侍左郎官,为殿中侍御史。出为潼川运判,江西、夔州提刑。宁宗即位,除侍御史,改司农少卿,进起居舍人、起居郎。为韩侂胄党所排,奉祠,后又谪居房州。久之,起知眉州,除潼川提刑、权知泸州。侂胄诛,历知襄阳、遂宁、潼川府。升显谟阁直学士,提举宫观。嘉定十五年卒,年八十一,谥文节。光祖为当世名臣,赵汝愚称其论谏激烈似苏轼,恳恻似范祖禹,世以为名言。为文浑厚正大似其人,诗尤清婉。著有《后溪集》百馀卷,《岘山》、《鹤林》、《金泉》、《眉山》等集合若干卷,《诸经讲义》若干卷,惜皆佚。见真德秀《刘阁学墓志铭》(《真文忠公文集》卷四三),《宋史》卷三九七有传。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宋临安馀杭人,寓居台州黄岩,字仲房,号横溪真逸,又号宝莲山人。孝宗淳熙中为兵部郎官,终成都府路转运判官。诗词清婉,善篆隶书,尤能古文奇字。有《篆隶韵书》。
全宋诗
虞似良,字仲房,自号横溪真逸。馀杭(今浙江馀杭西南)人。寓黄岩。孝宗淳熙中为兵部郎官。终成都府路转运判官。《嘉定赤城志》卷三四有传。今录诗四首。
全宋文·卷四八六四
虞似良,字仲房,自称宝莲山人,又号横溪真逸,馀杭(今属浙江杭州)人。绍兴末为右宣教郎、知新昌县,历兵部郎官、提举官诰院、监左藏东库。似良有学问,工诗词,尤善篆隶,著有《篆隶韵书》。见《嘉定赤城志》卷三四、《咸淳临安志》卷八。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宋婺州东阳人,字宗臣,一字宗元,号双溪。以乡贡入太学,秦桧延之为诸孙师。高宗绍兴二十四年进士。擢太常博士,兼检正诸房公事。绍兴二十六年,革正前举桧党出身,改冠等七人阶官并带“右”字。孝宗时许再试,复登乾道五年进士,知郴州,转朝奉大夫致仕。卒年八十。有《燕喜词》、《忠诚堂集》。
全宋诗
曹冠,字宗臣,东阳(今属浙江)人。以乡贡入太学,为秦桧诸孙师事。高宗绍兴二十四年(一一五四)进士,授平江府教授。次年,迁行国子录,除太常博士,兼权中书门下检正诸房文字(《建炎以来系年要录》卷一六六、一六九)。桧死,罢。孝宗乾道五年(一一六九)再及第(同上书卷一七○、一七四)。光宗绍熙元年(一一九○)知郴州(明万历《郴州志》卷二)。旋致仕,卒年八十。有《双溪集》及《忠诚堂集》,已佚。《金华贤达传》卷九、《金华先民传》卷七有传。今录诗四首。
全宋文·卷四八九四
曹冠,字宗臣,一字宗元,号双溪,婺州东阳(今浙江东阳)人。博闻强记,过目不忘,以文词知名于时。秦桧十客之一,桧以诸孙师事之。绍兴二十四年与桧孙秦埙同登甲科,其答策力攻二程理学。二十五年由平江府府学教授行国子录,寻擢太常博士兼权中书门下检正诸房公事。桧死议谥,谓桧绍开中兴,宜谥忠献。二十六年九月驳放其科名。孝宗时许再试,复登乾道五年进士。绍熙初知郴州。后转朝奉大夫、赐金紫致仕。卒年八十。著有《经进十论》、《万言书》、《恢复秘略》、《时政救弊》、《裕民政要》、《补正忠言》、《帝范十赞》、《忠诚堂集》及《双溪集》二十卷,均佚,仅有《燕喜词》传世。见《建炎以来系年要录》卷一六六、一六九、一七○、一七四,《诚斋集》卷七三《郴州仙居般仓记》,《金华贤达传》卷九,《金华先民传》卷七。
徐峣 朝代:南宋

人物简介

全宋文·卷六○六二
徐峣,字次山,号竹溪,衢州龙游(今浙江衢州东)人。隆兴元年登进士第。淳熙初任无为军军学教授。历国子博士,以上殿坠笏降为朝奉郎、权通判建康府。后特复朝散郎致仕。学富才赡,尤长于诗,有《竹溪集》。见所撰《稽古阁记》,陈傅良《止斋文集》卷一四,雍正《浙江通志》卷一二五、一八一。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150—1229 【介绍】: 宋徽州婺源人,字德粹,号溪斋。与弟珙俱从朱熹游。孝宗淳熙八年进士。历四川制置司干官。时韩侂胄当国,璘坚不往诣。官至朝奉大夫。有《溪斋类稿》。
全宋诗
滕璘(?~一二二九),字德粹,婺源(今属江西)人。孝宗淳熙八年(一一八一)进士,调鄞县尉。历鄂州教授,四川制置司干官,知嵊县,签书庆元府节度判官,主管官告院,以病奉祠。起通判隆兴府。历浙东、福建帅司参议官。年八十以朝奉大夫致仕。理宗绍定二年卒。有《溪斋类稿》三十卷(《宋元学案》卷六九),已佚。事见《西山先生真文忠公文集》卷四六《朝奉大夫赐金鱼袋致仕滕公墓志铭》。
全宋文·卷六四四四
滕璘(一一五○——一二二九),字德粹,号溪斋,徽州婺源(今江西婺源)人。与弟珙俱从朱子游。淳熙八年中乙科,调鄞县尉,教授鄂州,历四川制置司干官,知绍兴嵊县,签书庆元府节度判官,通判隆兴府,擢浙东、福建帅司参议官,寻得请以朝奉大夫致仕。绍定二年六月卒,年八十。有《溪斋类稿》若干卷。见真德秀《朝奉大夫赐紫金鱼袋致仕滕公墓志铭》(《新安文献志》卷六九),《宋元学案》卷六○。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名或作浩。宋婺州永康人,字子阳,号云溪逸叟。初以赈粟得荐补官。孝宗淳熙中领乡荐,会父兄为人诬陷系狱,浩投匦上书,愿纳所得官赎其罪,书辞甚伟,朝奏夕报可,由是知名。自此绝意仕进,隐居桃岩山讲学,置义塾以教子弟。有《遁思遗稿》、《云溪稿》、《事监韵语》、《老子支离解》等。
全宋诗
吕皓,字子阳,号云溪,永康(今四川都江堰市)人。孝宗淳熙中领乡荐。尝教授永嘉。有《遁思遗稿》等,已佚。事见《敬乡录》卷一○。今录诗三首。
全宋文·卷六五二三
吕皓(一一五二——?),字子阳,号云溪,婺州永康(今浙江永康)人。师愈子。初以赈粟补官。淳熙八年贡于礼部,不中,遂绝意科举。九年,父兄为人诬构系狱,投匦上书,愿纳所得官赎其罪,辞情慷慨,朝奏夕报可,由是知名。事讫,穷日夜励志于学,以孝悌举,以遗逸诏,皆不就。与刘光祖、叶适相友善,随力行义,不为毁誉所动。晚年,士子多踰乡越里从学。著有《穷士本末》、《三徙录》、《西征唱酬》、《老子通儒说》、《事监韵语》、《遁思遗稿》、《云溪稿》(存)等。见本集《云溪遗叟自传》、《关书序》、《上孝宗皇帝书》、《畏天惧法碑》及《敬乡录》卷一○、《金华贤达传》卷二、《金华先民传》卷五等。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宋福州宁德人,字景孟,号童溪。孝宗淳熙八年进士。官韶州教授。学问该博,尤精于《》。有《童溪易传》。
全宋文·卷六五二一
王宗传,字景孟,号童溪,福州宁德(今福建宁德)人。淳熙八年以上舍登进士第,任韶州教授。精于《》学,著有《童溪易传》三十卷(存)。见《四库全书总目》卷三,《宋元学案补遗》卷七四,同治《福建通志》卷一八六。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宋台州天台人,字季可,号竹溪。孝宗淳熙十一年举特科。朱熹行部,知其贤,遂与定交。家甚贫,尝以葱汤麦饭款待朱熹,传为美谈。
全宋诗
徐大受,字季可,号竹溪,天台(今属浙江)人。孝宗淳熙十一年(一一八四)特科,终监行在草料场。事见《嘉定赤城志》卷三四。今录诗十首。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宋兴化军莆田人,字惠叔,号回溪。孝宗乾道五年进士第一。除著作郎兼国史实录院属官,以《左氏春秋》侍讲东宫。宁宗即位,拜参知政事,进知枢密院事。党禁起,出知福州。后以观文殿学士致仕。卒谥忠惠。善行草书。
全宋诗
郑侨,字惠叔,莆田(今属福建)人。樵从子。孝宗乾道五年(一一六九)进士第一,调签书镇南军节度判官。八年,除校书郎。淳熙元年(一一七四),以著作佐郎兼国史院编修、实录院检讨官。三年,为江西提举(《南宋馆阁录》卷八)。八年,入为礼部郎中兼太子侍讲。光宗绍熙三年(一一九二),知福州(《淳熙三山志》卷二二)。宁宗庆元初拜参知政事,进知枢密院事。四年(一一九八),再知福州。以观文殿学士致仕。《莆阳文献传》卷二六有传。
全宋文·卷六一八四
郑侨(一一三三——?),字惠叔,号回溪,兴化军兴化(今福建莆田西北)人。郑樵从子。乾道五年进士第一。八年入馆阁。淳熙二年迁著作郎。三年,出为江西提举,移淮东、浙西。十五年,累迁礼部郎,进给事中、中书舍人,次年权吏部尚书。绍熙二年以显谟阁学士出知建宁府,移知福州、建康府,迁吏部尚书。宁宗即位,擢同知枢密院事。庆元元年拜参知政事,次年知枢密院事。三年请罢,以资政殿大学士知福州。后以观文阁学士致仕,卒,谥忠惠。立朝有声,善行草。著有《历官表奏》十卷、《西垣词稿》十卷、《书衡》三篇。见《南宋馆阁录》卷七、八,《南宋馆阁续录》卷七、九,《宋宰辅编年录》卷二○,《攻愧集》卷三六、三九,《缘督集》卷一九,《独醒杂志》卷一○,《宋史全文》卷二七下,《书史会要》卷六,《千顷堂书目》卷三○,雍正《福建通志》卷三一、三四、四四。

人物简介

全宋诗
杨光,字林溪,孝宗淳熙十四年(一一八七)曾避暑中岩。事见《八琼室金石补正》卷一三。今录诗三首。
何德固 朝代:南宋

人物简介

全宋文·卷六六七三
何德固,字叔坚,自号梧溪散人,汉州雒县(今四川广汉)人。淳熙十四年进士及第,庆元中为成都府学教授。尝倅隆兴。开禧中李壁参知政事,荐蜀士十二人于朝,德固予焉。后历知长宁军、崇庆府。垂除部使者,告老而去,年方五十四。见所撰《冯太师集序》、《夜郎溪题名》,《成都文类》卷首题名,《两朝纲目备要》卷九,嘉庆《四川通志》卷一二三、一五二,道光《遵义府志》卷一一。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159—1223 【介绍】: 宋漳州龙溪人,字安卿,号北溪。少习举子业,林宗臣见谓“此非圣贤事业”,遂尽弃之。从朱熹学,日求其未至,熹语人以“南来,吾道喜得陈淳”。熹卒,遵训无书不读,无物不格,日积月累,义理贯通,洞见条绪。宁宗嘉定十六年,授安溪主簿,未任而卒,谥文安。有《语孟大学中庸口义》、《北溪字义》、《北溪大全集》等。
全宋诗
陈淳(一一五五~一二一九),字安卿,学者称北溪先生,龙溪北溪(今福建漳州)人。孝宗淳熙十六年(一一八九)乡贡进士。光宗绍熙元年(一一九○),朱熹知漳州,淳执贽从学,延置学宫。曾权长泰簿(本集卷四《权长泰簿喜雨呈郑宰》《解职归题主簿轩壁》)。宁宗嘉定十年(一二一七)预特试,明年授安溪簿,未及上,十二年卒,年六十五。有《北溪大全集》五十卷等。事见本集附录宋陈宓《北溪先生墓志铭》、门生陈沂《北溪先生叙述》,《宋史》卷四三○有传。 陈淳诗,以明弘治三年抚州守周梁石刻本为底本,校以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北溪大全集》(简称四库本)、清乾隆四十八年陈文芳刻本(简称陈本)、北京大学图书馆藏清抄本。
全宋文·卷六七一一
陈淳(一一五九——一二二三),字安卿,号北溪,漳州龙溪(今福建漳州)人。少习举子业,林宗臣见而奇之,授以《近思录》。朱熹守漳州,淳请受教,为学益力,为朱熹晚期得意门生,南宋理学重要传人。居乡不沾名徇俗,恬然退守,然名播天下。忧时论世,感慨动人,郡守以下皆礼重之。嘉定九年待试中都,归遇严陵郡守郑之悌,延请讲学郡庠。十六年,以特奏恩授泉州安溪主簿,未上而卒,年六十五。著有《〈语〉〈孟〉〈大学〉〈中庸〉口义》、《字义》、《详讲》、《》、《》、《女学》等书,门人集其语录为《筠谷濑口金山所闻》。淳子矩编其平生所作诗文为《北溪大全集》五○卷。见陈宓《北溪先生墓志铭》,《宋史》卷四三○有传。

人物简介

全宋文·卷六八一九
刘淮,字叔通,号泉翁,又号溪翁,建阳(今福建建阳)人。尝游学于朱熹之门,绍熙元年进士及第。博学能文,尤工于诗。著有《嘉禾县图经》。见《宋元学案补遗》卷六九。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239 【介绍】: 宋池州石埭人,字文伯,号涎溪。丁泰亨子。孝宗淳熙年间进士。宝庆初年官成都制置使,为政宽大,蜀人德之。嘉熙三年元兵趋成都,黼率兵夜出城南迎战,至石笋街力战死。谥恭悯。
全宋诗
丁黼(一一六七~一二三六)(《鹤林集》卷三四《褒忠庙记》),字文伯,号延溪,石埭(今安徽石台县)人。孝宗淳熙十四年(一一八七)进士。历崇德县尉、秀州录事参军。宁宗嘉定七年(一二一四),知信州(《西山文集》卷一二《荐知信州丁黼等状》),迁夔州路安抚使兼知夔州。理宗宝庆元年(一二二五)为军器监(《鹤山集》卷八一《赠奉直大夫丁公墓志铭》),因言事被逐。绍定四年(一二三一)起为广西制置副使兼知静江府(《鹤山集》卷四四《夔州卧龙山记》)。六年,改四川安抚副使兼知成都府(《鹤山集》卷一二《制置丁少卿生日》)。端平三年,蒙古军入成都,力战殉难,谥忠悯。有《延溪集》五十卷,已佚。事见明嘉靖《池州府志》卷七、《宋元学案》卷六一,《宋史》卷四五四有传。今录诗五首。
全宋文·卷七三二七
丁黼(?——一二三九),字文伯,号延溪,故徐州人,迁居池州石埭(今安徽青阳南)。泰亨之子。从徐谊学,为真德秀、魏了翁称重。嘉定七年干办诸司审计司,九年任太府寺簿。宝庆元年累官军器监。知信州、吉州,皆有治绩。真德秀荐之,诏迁江西提刑。寻除夔州路安抚使兼知夔州,移广西制置副使、知静江府,复以四川制置副使守成都。为政宽大,蜀人戴之。嘉熙三年,元兵侵成都,黼率兵夜出城南,力战死之,赐谥节悯(或作恭悯)。著有《延溪集》、《六经辩正疑问》等。见《宋会要辑稿》礼五八之一○八、选举二一之一四,《宋史》卷四五四本传,嘉靖《池州府志》卷七,《宋史翼》卷一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