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国语辞典》:胶体物(胶体物)  拼音:jiāo tǐ wù
某种物质散布液体中,既不溶解,也不沉淀,所呈现的混悬状态。其颗粒的大小,介于真溶液与沉淀之间。
《国语辞典》:磷酸矿(磷酸矿)  拼音:lín suān kuàng
含磷的岩石或鸟粪经由渗流的水将其中的磷溶解出,再与岩石的碳酸石灰混合而成的矿藏。磷酸矿所含的磷、氮、钾等可制肥料。大陆地区主要分布于南海岛屿上,蕴藏量极丰。
《国语辞典》:亚硫酸(亚硫酸)  拼音:yà liú suān
一种化学物质。将二氧化硫溶解于水中即得,呈酸性反应,化性不安定。无色,有硫气味,可为还原剂,消毒灭虫,工业上常用以漂白羊毛、纸料、丝料,原油的精炼剂等。
《国语辞典》:悬浊液(悬浊液)  拼音:xuán zhuó yè
含有不会溶解的微小固体颗粒的液体。在静置一段时间后,其中的固体颗粒就会沉淀在底部,如石灰水。
《国语辞典》:溶解热(溶解热)  拼音:róng jiě rè
溶质溶解于溶剂中所产生或吸收的热量。
《国语辞典》:溶氧量  拼音:róng yǎng liàng
水中所溶解的氧气含量。主要来自大气,随深度递减,影响水中生物甚钜。
《国语辞典》:炭精笔(炭精笔)  拼音:tàn jīng bǐ
用油、腊和溶解的颜料等所制成的棒状素描绘图工具,颜色有黑、灰、白、褐等色。
《漢語大詞典》:酚酞指示剂
酸碱指示剂之一。由酚酞溶解在酒精溶液中而成。在酸性溶液中呈无色,在碱性溶液中呈红色。常用于化学实验及化工生产中。
《漢語大詞典》:返碱
盐碱地深层的盐分为水溶解后,因毛细管作用而上升到土壤表面。严重时形成一层白色结晶。
《國語辭典》:饱和溶液(飽和溶液)  拼音:bǎo hé róng yè
在一定温度和压力下,溶质溶于溶剂中达最大浓度,即无法再溶解时,此种溶液称为「饱和溶液」。
《漢語大詞典》:酊剂(酊劑)
把生药浸在酒精里或把化学药物溶解在酒精里而成的溶液。如土槿皮酊、碘酊等。简称酊。
《漢語大詞典》:沈淀(沈澱)
亦作“沉淀”。
(1).溶液中难溶解的物质沉到溶液底层。 茅盾 《兰州杂碎》:“一玻璃杯的水,回头沉淀下来,倒有小半杯的泥浆。” 田汉 《洪水》第一场:“流的慢,泥沙就容易沉淀下来;泥沙沉淀下来,河床就慢慢的高起来了。”
(2).引申为凝聚;沉滞。 闻一多 《死水·什么梦》:“黄昏拥着恐怖,直向她进逼,一团剧痛沉淀在她的心里。” 潘漠华 《冷泉岩》:“他用和平日不同的沉淀的眼光望住我。”
(3).沉到溶液底层的难溶解的物质。 茅盾 《春天》:“河海汇流的时候一定会带着泥沙,一定会泛起沉淀。”
《國語辭典》:溶剂(溶劑)  拼音:róng jì
1.可溶解其他溶物质,而形成均匀混合物的液体。如水、酒精等。也称为「溶媒」。
2.化学上是指均匀混合物中成分较高者为溶剂。
《国语辞典》:溶解度  拼音:róng jiě dù
定温定压下,一定量溶剂所能溶解溶质的最大量。
《國語辭典》:溶蚀(溶蝕)  拼音:róng shí
地面水或地下水对岩石中的可溶性化学物质所进行的溶解和搬移作用。此一作用在石灰岩地区表现得特别显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