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国语辞典》:粉底  拼音:fěn dǐ
作为化妆基层、含有滑润剂和油膜成分的化妆品。
《漢語大詞典》:毂輠(轂輠)
车上盛贮油膏用以滑润车轴的小壶。 清 和邦额 《夜谭随录·霍筠》:“﹝ 霍筠 ﹞嘱僮速去,密解车上轂輠来。”
《國語辭典》:涩滞(澀滯)  拼音:sè zhì
1.阻涩、不顺畅。《晋书。卷六七。郗鉴传》:「僶俛秋冬,船道涩滞。」
2.言语钝塞,思路迟缓或表情痴呆的样子。元。王实甫《西厢记。第三本。第一折》:「觑了他涩滞气色,听了他微弱声息。」《喻世明言。卷二。陈御史巧勘金钗钿》:「眼见得礼貌粗疏,语言涩滞。」
《漢語大詞典》:钝涩
滞涩;不滑润。例如:钝涩的眼睛。
分類:滞涩滑润
《漢語大詞典》:软润(軟潤)
柔软滑润。 许地山 《缀网劳蛛》:“流动的眼睛,软润的颔颊。”
《国语辞典》:细嫩(细嫩)  拼音:xì nèn
形容人的皮肤光滑润泽。如:「婴儿的皮肤很细嫩。」
《國語辭典》:油光  拼音:yóu guāng
形容平滑有光泽。如:「他在男士理容院里梳了个油光的头。」
《漢語大詞典》:卑达
轻柔滑润。迖,同“ 达 ”(tì)。
《漢語大詞典》:榆槿
榆与堇。皮有滑汁,古代常用作使菜肴滑润的调味品。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声律:“吹律胸臆,调钟脣吻,声得盐梅,响滑榆槿。” 陆侃如 等注:“滑:使菜肴润滑的调料……周礼·天官·食医:‘调以滑甘。’ 贾公彦 疏:‘滑者,通利往来,亦所以调和四味,故云调以滑甘。’榆:木名,实可食。槿:借指堇,堇菜。”
《國語辭典》:油光水滑  拼音:yóu guāng shuǐ huá
1.形容屡经磨拭而光滑细润。《儿女英雄传》第七回:「原来这顶匮子里面,中腰不安抽屉,下面也没榻板,后面的背板一扇,到底抹的油光水滑,像是常有人出入的样子。」
2.形容人奸险狡诈,油嘴滑舌。《醒世姻缘传》第一二回:「因临清是码头所在,有那班油光水滑的光棍。」
《國語辭典》:网膜(網膜)  拼音:wǎng mò
视网膜的简称。参见「视网膜」条。
《漢語大詞典》:滫滑
指柔软滑润的食物。 明 唐顺之 《月楼唐翁行状》:“翁又失其壮子,独携二幼孙以居,虽门外终岁率不一出;甘脆滫滑,所以辅老之具,亦不能丰也。”
《漢語大詞典》:发涩(發澀)
不滑润;摩擦时阻力大。 王愿坚 《普通劳动者》:“他分不出自己是由于感动还是由于紧张,他觉得到自己的心跳得很急,眼里像灌进了雨水,有点发涩。”如:轮轴发涩,该上油了。
《漢語大詞典》:涩巴巴(澀巴巴)
形容不滑润。 茅盾 《如是我见我闻》二:“清的是井水,是苦水,别说喝,光是洗脸也叫你的皮肤涩巴巴地难受。”
分類:滑润
《漢語大詞典》:涩噎(澀噎)
谓因不滑润而梗噎。礼记·玉藻“饮而俟” 唐 孔颖达 疏:“礼,食未飱,必前啜饮,以利滑喉中,不令涩噎。”
分類:滑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