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國語辭典》:满口(滿口)  拼音:mǎn kǒu
1.塞满整个嘴巴。《三国演义》第二○回:「腾读毕,毛发倒竖,咬齿嚼唇,满口流血。」
2.不改说话内容,嘴巴尽说著。《官话指南。卷四。官话问答》:「王书办满口应允,然后敝国翻译官,就告辞回店里去了。」《红楼梦》第七八回:「宝玉满口里说:『好热』。一壁走,一壁便摘冠解带,将外面的大衣服都脱下来,麝香拿著。」
《国语辞典》:满口应允(满口应允)  拼音:mǎn kǒu yìng yǔn
一口答应。《官话指南。卷四。官话问答》:「王书办满口应允,然后敝国翻译官,就告辞回店里去了。」《文明小史》第三四回:「毓生觉得有利可沾,满口应允。」
分类:一口答应
《国语辞典》:满口应承(满口应承)  拼音:mǎn kǒu yìng chéng
满口答应。《三国演义》第五六回:「但说的话,主公只看我点头,便满口应承。」
《国语辞典》:满口胡说(满口胡说)  拼音:mǎn kǒu hú shuō
任意妄言。如:「他满口胡说,不要相信他。」
分类:任意妄言
《国语辞典》:满口答应(满口答应)  拼音:mǎn kǒu dā yìng
完全应允。如:「张伯伯很信任他,就满口答应了他的要求。」
分类:应允
《國語辭典》:满口胡柴(滿口胡柴)  拼音:mǎn kǒu hú chái
胡柴,胡扯。满口胡柴指满嘴胡言乱语、满口胡扯。《野叟曝言》第六一回:「鸾吹发急道:『四姐满口胡柴,三位妹子该动公愤,怎样奈何他,才出的这口气儿!』」
《高级汉语词典》:满口之乎者也  拼音:mǎn kǒu zhī hū zhě yě
意思是满口文言词语。有时用来表现人物的书呆子气
《國語辭典》:一口  拼音:yī kǒu
1.一人。《汉书。卷九九。王莽传下》:「一切调上公以下诸有奴婢者,率一口出钱三千六百。」也称为「一口子」、「一口儿」。
2.众口同声。《新唐书。卷一○三。张玄素传》:「天下翕然,一口颂歌。」
3.一言,指口气坚定不变。如:「一口咬定」。《文选。左思。魏都赋》:「四海齐锋,一口所敌。」
4.计算牲畜、物品的单位名词。如:「一口羊」、「一口锅」。《三国演义》第四回:「闻司徒有七宝刀一口,愿借与操入相府刺杀之。」
5.咬嚼一下,称为「一口」。
6.形容数量很少。如:「一口饭」、「一口水」。也称为「一口子」、「一口儿」。
7.满口。《儿女英雄传》第三七回:「只听他打著一口常州的乡谈道。」
《漢語大詞典》:溢口
满口。初学记卷二八引 晋 傅玄 《瓜赋》:“嘉味溢口,鲜类寡儔;一啮之顷,至三摇头。” 唐 韩愈 《感春》诗之四:“前随 杜尹 拜表迴,笑言溢口何欢咍!” 宋 王安石 《即事》诗之三:“一杯一杯復一杯,笑言溢口何欢咍!”
分類:满口
《國語辭典》:没口(沒口)  拼音:méi kǒu
不断的说。《初刻拍案惊奇》卷三六:「东廊僧没口得叫冤,真是在死边过。」
分類:满口
《國語辭典》:满嘴(滿嘴)  拼音:mǎn zuǐ
1.充塞整个口内。如:「满嘴食物」。
2.嘴里尽说著。《红楼梦》第四九回:「一个香菱没闹清,偏又添了你这么个话口袋子,满嘴里说的是什么:怎么是杜工部之沉郁,韦苏州之淡雅,又怎么是温八叉之绮靡,李义山之隐僻。」《文明小史》第一九回:「偏偏碰著刘学深没有瞧见,还在那里满嘴的说甚么祗有一点点大,甚么不到三寸长,也不晓得当初是怎样裹的。」
分類:满嘴满口
《國語辭典》:没口子(沒口子)  拼音:méi kǒu zi
不断的说,嘴里来不及的说。《金瓶梅》第八九回:「那和尚没口子说:『小僧岂敢!』」也作「没口」。
分類:满口
《國語辭典》:齐口(齊口)  拼音:qí kǒu
1.异口同声。《晋书。卷五五。张载传》:「而世主相与雷同齐口,吹而喣之,岂不哀哉!」
2.马、驴等牲口长满六个牙齿,称为「齐口」。《醒世姻缘传》第七九回:「牛群中有个才齐口的犍牛,突然跑到杨司徒轿前,跪著不起。」
《漢語大詞典》:泼口(潑口)
犹破口,满口。多用以形容骂人时的凶相。 元杨显之《潇湘雨》第三折:“则愿你停嗔息怒,百凡照覰,怎便精唇泼口駡到有三十句。”《西游记》第六十回:“那女子一听 铁扇公主 请 牛魔王 之言,心中大怒,彻耳根子通红,泼口駡道:‘这贱婢,着实无知!’”《金瓶梅词话》第七五回:“这位大姐怎的恁般粗鲁性儿……这般泼口言语泻出来。”
《漢語大詞典》:一言赖语(一言賴語)
谓满口油腔滑调。 金 董解元 《西厢记诸宫调》卷五:“ 红娘 闻语,吸地笑道:‘一言赖语,都是二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