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語辭典》:滩黄(灘黃) 拼音:tān huáng
流行于江、浙一带的一种说唱艺术。其中以苏州滩黄历史较久,约形成于清乾隆年间,其他各地滩黄则于清代同治、光绪年间相继产生。起初多以当地曲调演唱民间故事。辛亥革命前后,不少地区的滩黄则相继发展为戏曲形式。如苏州滩黄改称「苏剧」,上海滩黄改称「沪剧」,杭州滩黄改称「杭剧」,宁波滩黄改称为「甬剧」等。也作「滩簧」、「摊簧」。
《韵府拾遗 寒韵》:滩乾(滩乾)
冯子振十八公赋:滩乾碛枯,风仆雪僵。
《骈字类编》:滩吹(滩吹)
周繇白石潭秋霁诗见崖蹙下。
《骈字类编》:和滩(和滩)
水经:江水又东径壤涂而历和滩。
《漢語大詞典》:黯黮滩(黯黮灘)
见“ 黯淡滩 ”。
《漢語大詞典》:那呵滩(那呵灘)
《韵府拾遗 寒韵》:汲滩(汲滩)
文天祥诗:汲滩供茗碗,编竹当篷窗。
《骈字类编》:钟滩(钟滩)
明一统志:石门江,在成都府城西南一百三十里,俗呼横江,又名小江。源出乌蒙蛮部,经本府境,与马湖江合,中有滩,其水常若钟鸣,名曰钟滩。
《骈字类编》:滩穿(滩穿)
明一统志见水突下。
《漢語大詞典》:滩工(灘工)
见“ 滩子 ”。
《骈字类编》:滩害(滩害)
入蜀记:江渎南庙有碑,前进士曾华旦撰。言因山崩石壅为舟害。于是著令,自十月至二月,禁行舟而疏凿之,滩害始去。
《骈字类编》:滩蓼(滩蓼)
李东阳对鸥阁赋见洲兰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