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共293,分20页显示  上一页  1  2  3  4  5  7  8  9  10 下一页
分类词汇(续上)
老板
戏房
放汤
旦色
台柱
工架
蹬梯
打炮
排演
女优
名角
石挥
戏衣
笑课
行腔
《國語辭典》:老板  拼音:lǎo bǎn
1.旧称商店主人。今泛指工商企业、公司行号的产权所有人。《文明小史》第四二回:「单把书拿了去还不算,又把店里的老板或是管账的,也一把拖走。」也作「老闆」。
2.旧时对京剧演员的尊称。《续孽海花》第四七回:「瑶卿道:『你过了瘾么?侯老板刚上场。』」
《國語辭典》:老闆  拼音:lǎo bǎn
旧称商店主人。今泛指工商企业、公司行号的产权所有人。如:「那个老闆正怒声的斥责著他的伙计。」也作「老板」。
《國語辭典》:戏房(戲房)  拼音:xì fáng
戏场的后台。《永乐大典戏文三种。张协状元。第二三出》:「(净在戏房作犬吠)」明。朱权《荆钗记》第二三出:「(末)未相请,谁来报你。(净)我在戏房中听得。」
《漢語大詞典》:放汤
曲艺术语。北方说书演员用扣子失当,而未能使听众“入扣”,叫做放汤。参见“扣子”
《國語辭典》:扣子  拼音:kòu zi
1.可以扣合的纽结。《文明小史》第五二回:「黄参赞整理衣服,那广东妓女还替他扣扣子。」也作「纽扣」、「钮扣」。
2.章回小说或说书发展至关键性情节,突然停止、以引起读者或听众高度关切的地方。
《國語辭典》:扣子(釦子)  拼音:kòu zi
扣住衣物分片部分的东西。如:「穿上制服时,前排扣子一律扣起来。」
《国语辞典》:旦色  拼音:dàn sè
泛称女艺人、女演员。元。张国宾《罗李郎》第二折:「今日有一个新下城的旦色,唤做甚么宜时秀。」
《国语辞典》:台柱(台柱)  拼音:tái zhù
本指支撑戏台的主要柱子。后借指戏班中重要的演员。亦引申为团体中的重要干部。如:「他是公司的台柱,这么一走,公司将大受影响。」
《國語辭典》:工架  拼音:gōng jià
演出戏剧时,表演者所表演的身段姿势。也作「功架」。
《漢語大詞典》:蹬梯
杂技节目。一演员仰卧,双足向上,以长梯竖置演员脚底,使演员一至数人攀梯表演各种动作。 清 李声振 《百戏竹枝词·蹬梯》题解:“解妇类仰卧,翘双足以承梯,一小儿作反腰,歌唱於梯之上,不倾欹焉。近梯有十三层者。” 阿英 《灯市》:“杂耍不外队舞、细舞……蹬梯。”
《國語辭典》:打炮  拼音:dǎ pào
1.发射炮弹。
2.方言。放鞭炮。如:「王老倌,张老倌,香烟蒂头勿乱端。大娘舅,小外甥,勿在山林打炮强。」
3.原为嫖妓的粗话隐语,后用以泛指性行为。
《國語辭典》:排演  拼音:pái yǎn
戏剧正式上演前的练习。如:「今天的排演绝对不能出错。」《儿女英雄传》第十六回:「但是这事不是三句五句话了事的,再也定法不是法,我们今日须得先排演一番。」
《國語辭典》:女优(女優)  拼音:nǚ yōu
女艺人。旧称从事歌舞戏剧的女演员。也称为「女伶」、「女倡」。
《國語辭典》:名角  拼音:míng jué
出名的戏剧演员。如:「这出戏码是由国剧名角担纲演出。」
《漢語大詞典》:石挥
(1915-1957)戏剧、电影演员。天津人。早年在北平求学。1940年后在上海从事戏剧活动。1947年起历任文华影业公司和上海电影制片厂演员兼导演。主演影片《假凤虚凰》《夜店》《艳阳天》等。编导并主演《我这一辈子》。导演的《鸡毛信》,1955年获英国第九届爱丁堡国际电影节优胜奖。
《國語辭典》:戏衣(戲衣)  拼音:xì yī
演员表演时所穿著的衣服。也称为「戏装」、「戏衫」。
《漢語大詞典》:笑课(笑課)
曲艺之一种。化装相声。一般由两个演员化装表演,用说笑话、滑稽问答、说唱等引起观众发笑。《人民日报》1965.6.11:“因为小歌剧、小话剧、小演唱、舞蹈、器乐演奏、好来宝、说书、笑课(带化装表演的双人相声)等等文艺形式,都是短小活泼,一两个人最多五六个人就能演出。”
《國語辭典》:行腔  拼音:xíng qiāng
戏曲表演时,虽曲调有固定的格律,但演员会依唱词、四声调值、及个人对曲谱的体会来处理唱腔,称为「行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