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漢語大詞典》:漕费(漕費)
旧时在漕粮正税外,加收有关漕运的费用,称为“漕费”。《清会典事例·户部·赠贴银米》:“﹝ 乾隆 ﹞四年题准, 江 南上下两 江 ,额徵漕粮、漕项外,有漕费银米一项,乃里民愿输,以为州县修仓及运军募雇担夫剥船之用者。”
《漢語大詞典》:漕舫
供漕运用的大型船只。 明 宋应星 天工开物·漕舫:“凡京师为军民集区,万国水运以供储,漕舫所由兴也。”
《分类字锦》:回纲(回纲)
宋史食货志江西转运判官萧序辰言折欠之弊生于稽留而沿路官司多端阻节至有一路漕司不自置舟船截留他路回纲尤为不便
分类:漕运
《國語辭典》:青帮(青幫)  拼音:qīng bāng
清代反清复明的秘密结社。为陈园所创设,以义气相号召。参加者多从事漕运,活动于长江南北一带的大、中城市。清亡以后,仍颇具势力。
《分类字锦》:远通褒斜(远通褒斜)
魏书食货志昔人远通褒斜以利关中之漕南达交广以增京洛之饶
分类:漕运
《分类字锦》:置集津运(置集津运)
元丰类稿宋兴承周制置集津之运转关中之粟以给大梁
分类:漕运
《分类字锦》:舳舻蔽水(舳舻蔽水)
元史郭守敬传守敬陈水利十有一事其一运粮河每十里置一闸比至通州凡为闸七距闸里许上重置斗门互为提阏以过舟止水帝览奏喜曰当速行之先是通州至大都陆运官粮岁若干万石方秋霖雨驴畜死者不可胜计至是皆罢之帝还自上都过积水潭见舳舻蔽水大悦名曰通惠河
分类:漕运
《分类字锦》:著济河论(著济河论)
魏志邓艾传时欲广田畜榖使艾行陈项已东至寿春艾以为田良水少不足以尽地利宜开河渠可以引水浇溉大积军粮又通运漕之道乃著济河论以喻其指
魏志邓艾传时欲广田蓄榖使艾行陈项已东至寿春艾以为田良水少不足以尽地利宜开河渠可以引水浇溉大积军粮又通运漕之道乃著济河论以喻其指
分类:漕运水利
《分类字锦》:转粮入海(转粮入海)
册府元龟唐太宗贞观十七年时征辽东令太仆少卿萧锐于河南道诸州转粮入海锐奏称海中古大人城西去黄县二十三里北至高丽四百七十里地多甜水山岛接连贮纳军粮此为尤便诏从之
分类:漕运
《漢語大詞典》:转般法(轉般法)
宋 代漕运方式之一。起源于 唐 。 开元 二十二年(公元734年), 裴耀卿 于古 汴河 口筑 河阴仓 ,使 江淮 地区漕粮运此纳贮,候水转运,经 黄河 、 渭水 至 长安 ,为转般法之始。 宋 因 汴河 春、冬不能通航,直运漕船沿途又多延搁,为保证京师( 开封 )粮食等物资供应,自 开宝 五年(公元972年)起,陆续在漕运路上 泗 、 楚 、 真 、 扬 四州(州治今 安徽 泗县 、 江苏 淮安 、 仪征 、 扬州 等地)分设转般仓,卸纳东南六路漕粮,再换船转运至京师。实行后六路所需淮盐也可利用回空船只。 嘉祐 后,官船数量减少,雇人运输的须要长年运输,吏卒运输的又多侵盗, 熙宁 后转般法渐为直达法替代。嗣后时复时废,或两法并用。
《分类字锦》:转漕关中(转漕关中)
汉书萧何传鄂千秋曰汉与楚相守荥阳数年军无见粮萧何转漕关中给食不乏
分类:漕运
《分类字锦》:转相灌注(转相灌注)
隋书食货志开皇三年诏于卫州置黎阳仓洛州置河阳仓陜州置常平仓华州置广通仓转相灌注漕关东及汾晋之粟以给京师
分类:漕运
《分类字锦》:舟浮辇走(舟浮辇走)
文同成都府通判厅记剑南西川原壄衍沃氓庶丰夥金缯纻絮天洒地发装馈日报舟浮辇走以给中府以赡诸塞号居大农所调之半
分类:漕运
《分类字锦》:振廪同食
左传楚人伐庸自庐以往振廪同食
左传自庐以往振廪同食次于句澨使庐戢梨侵庸
分类:漕运糗粮
《分类字锦》:凿三门山(凿三门山)
唐会要开元二十九年陜郡太守李齐物凿三门山以通运辟三门巅输岩险之地俾负索引舰升于安流自齐物始也
分类:漕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