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朱泙漫 朝代:西周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西周人。相传学屠龙术于支离益。耗尽家资千金。三年,技成,然无所用其技。
勒那漫提 朝代:北魏

人物简介

新脩科分六学僧传·卷第二十九 神化科
西域人。时住洛阳永宁寺。所学不可测。綦母怀文者。巧思士也。凡国家营宫室制器械。皆参预其画。尝出为信州刺史。至是诏脩提所住寺。因得与提往来。然心知提有异术。每馈饷祗承以冀开晓。而提视之如常人。怀文私恨之。方蠕蠕之盛。使客至辄馆之玄武驿。有一客殊善提。提亦于客厚甚。乘马衣皮日相就。以夷语问答。无倦色。怀文傍听。莫能喻。谓提曰。弟子素好佛法。且工儒业。而于世间伎艺稍复闲习。比来尽敬望师降意。而未尝小赐一言之益。此北狄耳。古所谓猃狁也。人貌兽心。杀生血食。诚何足道。而狎昵如此。提曰。彼恶可慢哉。中国虽读万卷书。较其所能所知必弗相过。怀文曰。若然者愿以算术与之角。而赌所乘马可乎。维时七月。果实繁茂。提即指庭前枣树曰。此其上所生之实子。能知其数否。怀文笑曰。是岂算术哉。吾不能知也。提曰。蠕蠕则知之。怀文终不信。因与蠕蠕立赌马券而要之曰。汝必知其实之几许熟。几许未熟。几许有核。几许无核。然后得所赌如券。蠕蠕颔首应。寻于腰间皮囊中。出一器如权状。贯五色缕。缕复以白珠贯之。用以量树上下四旁。又周回。延伫若计较者。久之。悉准怀文所要先书其数遣人尽扑之以验。果不诬。具亦略无所馀欠。竟驱所赌马去。 提一日叹曰。我欲牵取嵩高少室二山。枕之。洛水庶几免于采伐者。负戴之劳。使家给薪槱。户足樵苏。而后放还。此固在吾术为甚易。然恐世之惑者妄以已證圣故不敢也。一日就房寝。弟子或从门隙见。提卧空中。因相告聚窥之。而有謦欬其间者。提觉床卧如故。呼谓曰。何不入来。吾方以床热。而移所卧处耳。勿妄以为怪也。未几卒。
续高僧传·卷第二十五 感通上
勒那漫提。天竺僧也。住元魏洛京永宁寺。善五明工道术。时信州刺史綦母怀文。巧思多知。天情博识。每国家营宫室器械。无所不关。利益公私。一时之最。又敕令修理永宁寺。见提有异术。常送饷祇承冀有闻见。而提视之平平初无叙接。文心恨之。时洛南玄武馆有一蠕蠕客。曾与提西域旧交。乘马衣皮。时来造寺。二人相得言笑抵掌。弥日不懈。文旁见夷言。不晓往复。乃谓提曰。弟子好事人也。比来供承望师降意。而全不赐一言。此北狄耳。兽心人面杀生血食。何足可尚。不期对面遂成彼此。提曰。尔勿轻他。纵使读万卷书。用未必相过也。怀文曰。此所知当与捔技赌马。提曰。尔有何耶。曰算术之能。无问望山临水。县测高深。围圌蹋窖不舛升合。提笑而言曰。此小儿戏耳。庭前有一枣树极大。子实繁满。时七月初悉已成就。提仰视树曰。尔知其上可有几许子乎。文怪而笑曰。算者所知。必依钩股标候。则天文地理亦可推测。草木繁耗有何形兆。计斯寔漫言也。提指蠕蠕曰。此即知之。文愤气不信。即立契赌马。寺僧老宿咸来同看。其立旁證。提具告蠕蠕。彼笑而承之。文复要云。必能知者几许成核。几许烟死无核。断许既了。蠕蠕腰间皮袋里出一物。似今秤衡。穿五色线。线别贯白珠。以此约树。或上或下。或旁或侧。抽线䀹眼。周回良久。向提撼头而笑述其数焉。乃遣人扑子实下尽。一一看阅。疑者文自剖看校量子数成不。卒无欠剩。因获马而归。提每见洛下人远向嵩高少室取薪者。自云。百姓如许地。担负辛苦。我欲暂牵取二山枕洛水头待人伐足。乃还放去。不以为难。此但数术耳。但无知者诬我为圣。所以不敢。提临欲终语弟子曰。我更停五三日往一处行。汝等念修正道勿怀眷恋。便寝疾闭户卧。弟子窃于门隙视之。见提身不著床在虚仰卧相告同视。一僧忽欬。提还床如旧。遥谓曰。门外是谁何不来入。我以床热故取凉。尔勿怪也。是后数日便舍命矣。
神僧传·卷第三
勒那漫提。天竺僧也。住元魏洛京永宁寺。善五明工道术。时信州刺史綦母怀文。巧思多知天情博艺。每国家营宫室器械无所不关。利益公私一时之最。又敕令修理永宁寺。见提有异术。常送饷祇承。冀有闻见。而提视之平平初无叙接。怀文心恨之。时洛南玄武馆有一蠕蠕(音软)客曾与提西域旧交乘马衣皮。时来造寺二人相得。言笑抵掌弥日不懈。怀文旁见夷言不晓往复。乃谓提曰。弟子好事人也。比来供承望师降意。而全不赐一言。此北狄耳。兽心人面。杀生血食何足可尚。不期对面遂成彼此。提曰。尔勿轻他。纵使读万卷书。事用未必相过也。怀文曰。此有所知当与角伎赌马。提曰。尔有何耶。曰算术之能无问望山临水悬测高深围圌(音遄)踏窖不舛升合。提笑而言曰此小儿戏耳。庭前有一枣树极大子实繁满。时七月初悉已成就。提仰视树曰。尔知其上可有几许子乎。怀文怪而笑曰。算者所知必依钩股标准。则天文地理亦可推测。草木繁耗有何形兆计期。实谩言也。提指蠕蠕曰。此即知之。怀文愤气不信。即立契赌马。寺僧老宿咸来同看。具立旁證。提具告蠕蠕。彼笑而承之。怀文复要云。必能知者。几许成核。几许瘀死无核。断许既了。蠕蠕腰间皮袋里出一物。似今称锤。穿五色线。线别贯白珠。以此约树。或上或下。或旁或侧。抽线睫眼周回良久。向提撼头而笑述其数焉。乃遣人扑子实下尽。一一看阅疑者。文自剖看校量子数成不。卒无欠剩。因获马而归。提每见洛下人远向嵩高少室取薪者。自云。百姓如许地担负辛苦。我欲暂牵取二山枕洛水头。待人伐足。乃还故去。不以为难。此但数术耳。但无知者。诬我为圣。所以不敢。提临终语弟子曰。我更停五三日往一处行。汝等念修正道勿怀眷恋。便寝疾闭尸而卧。弟子窃于门隙视之。见提身不著床在虚仰卧。相告同视一僧忽欬。提还床如旧。遥谓曰。门外是谁何不来入。我以床热故取凉耳。尔勿怪也。是后数日便舍命矣。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618 【介绍】: 隋上谷人。炀帝大业十一年,于上谷举兵反,自号漫天王,国号燕。北连突厥,南侵燕赵,有众十余万。后攻幽州,为窦建德所败,中流矢死。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618 【介绍】: 隋人。炀帝大业末,群雄并起,上谷人王须拔拥众数万,自号漫天王,刀儿为其亚将。唐高祖武德元年,须拔死,刀儿代领其众,自号历山飞。入据深泽,有徒众十万。窦建德佯与之和,因其无备袭破之。
达漫 朝代: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即泥撅处罗可汗。隋时西突厥首领。泥利可汗子。居乌孙故地。因抚绥无方,属国多叛。炀帝大业元年,为铁勒所败,俄遣使入隋称臣。六年,拒朝悖逆,炀帝潜命其酋长射匮兴兵偷袭之,遭惨败后,弃妻抛子,将左右数千骑东走高昌,寻入朝请罪。从炀帝东征高丽,以功授曷萨那可汗,赏赐甚厚。大业十年正月,尚信义公主。后于京师死于叛乱。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隋时西突厥首领。名达漫。号泥撅处罗可汗。炀帝大业初治国无道,其众多叛。与铁勒族相攻,又败。时其母尚氏居京师,帝乃命裴矩与其母往招之。乃入朝。从征高丽,赐号曷萨那可汗,尚信义公主。又从幸江都,宇文化及乱,奔归京师,为北突厥所害。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719—772 【介绍】: 唐河南鲁山人,字次山,自称浪士,亦号猗玕子、漫郎、漫叟、聱叟。元延祖子,元德秀族弟。玄宗天宝进士,由国子司业苏源明荐于肃宗,召为右金吾兵曹参军,历仕山南西道节度参谋、水部员外郎、道州刺史、容管经略使。结有吏才,卓有政声。文章戛戛自异,变排偶绮靡之习。有集,又编沈千运、王季友等七人诗为《箧中集》。
唐诗大辞典 修订本
【生卒】:715—772,旧说生于723,误 字次山,自称元子,又号猗玗子(猗玗,或作猗犴、琦开,今从《新唐书》本传)、浪士、漫郎、漫叟、聱叟等。先世本鲜卑拓拔氏,北魏孝文帝时改姓元。其先居太原(今属山西),后迁居鲁山(今属河南)。17岁始从学于宗兄元德秀。天宝十三载(754)登进士第,复举制科。安史乱起,率家南下避难。乾元二年(759),以右金吾兵曹参军摄监察御史,充山南东道节度参谋,一度代摄荆南节度使事,有战功。后历任道州(治今湖南道县)、容州(治今广西北流)刺史,加授容州都督充本管经略守捉使,政绩甚著。大历四年(769)因母丧辞归。七年复入朝,病逝长安,赠礼部侍郎。生平详见颜真卿《元君表墓碑铭》及《新唐书》本传。元结诗文兼擅,为中唐古文运动与新乐府运动之先导者。其诗多自写胸次、针砭现实之作,诗风简古,淳淡自然,所作《舂陵行》、《贼退示官吏》,曾受杜甫推崇。金元好问曾云:“浪翁水乐无宫徵,自是云山韶濩音。”(《论诗绝句》)唯“朴质处过甚”(清翁方纲《石洲诗话》卷一)。所选《箧中集》体现其反对“拘限声病,喜尚形似”(《箧中集序》)之诗学主张。其文亦自成一家。著有《元子》10卷、《猗玗子》1卷、《文编》10卷,今已佚。明湛若水辑有《元次山文集》,今人孙望校订之《元次山集》更为详核。《全唐诗》存诗2卷,《全唐诗续拾》补诗3首又2句。
唐诗汇评
元结(719-772),字次山,自号漫叟、聱叟。鲁山(今属河南)人。年十七,折节读书,师事从兄元德秀。天宝十二载(753),登进士第。安史乱起,举家南奔,避难于猗犴洞(在今湖北大冶)。乾元二年,苏源明荐为右金吾兵曹参军、山南东道节度参谋,抗击史思明。迁水部员外郎、荆南节度判官。代宗初,召为著作郎,后出守道州,招抚流亡,颇有政声。迁容州都督。卒。结反对当世“拘限声病,喜尚形似”之风,编录沈千运等七人诗二十四首为《箧中集》,今存。其所著《元子》十卷、《文编》十卷等均已散佚。后人辑有《元次山文集》十卷行世。《全唐诗》编诗二卷。
词学图录
元结(719-772) 字次山,号漫叟、聱叟。鲁县(今河南鲁山)人。新乐府运动先行者。有集十卷,今编诗二卷,有《欸乃曲》等词。
全唐文·卷三百八十
结。河南人。天宝十三载进士。擢右金吾兵曹参军。摄监察御史。为山南西道节度参谋。以讨史思明功迁监察御史里行。进水部员外郎。代宗立。拜道州刺史。进容管经略使。加左金吾卫将军。卒年五十。赠礼部侍郎。

作品评论

欧阳修《唐元结华阳岩铭》
元结,好奇之士也。其所居山水,必自名之,唯恐不奇。而其文章用意亦然,而气力不足,故少遗韵。
郡斋读书志
结性耿介,有忧道悯世之思,逢天宝之乱,或仕或隐,自谓与世聱牙。岂独其事而然,其文辞亦如之。然其辞义幽约,譬古钟磬不谐于里耳,而可寻玩。在当时名出萧、李下,至韩愈称数唐之文人,独及结云。
唐才子传
(元结)性梗僻,深憎薄俗,有忧道悯世之心,《中兴颂》一文,灿烂金石,清夺湘流。作诗著辞,尚聱牙。天下皆知敬仰。
湛若水《元次山集序》
余自北游,观艺于燕冀之都,得《元子》而异焉。欲质不欲野,欲朴不欲陋,欲拙不欲固,卓然自成其家者也。唐之大家,风斯下矣,其骎骎手中古而不已矣乎!其泯而不传,将文末之世而已乎!
唐诗镜
元结诗每有真性,浅而可讽。
唐诗归
钟云:元次山诗,溪刻直奥,有异趣,有奇响,在盛唐中自为调。不读此,不知古人无所不有;若掩其姓名以示俗人,决不以为盛唐人作矣。又云:不知者笑其稚朴,知者惊其奇险,当观其意法深老处。又云:只是一字不肯近人。
《诗源辨体》
元结五言古,声体尽纯,在李、杜、岑参外另成一家。结《与刘侍御宴会诗序》云:“文章道丧久矣。时之作者,烦杂过多,歌儿舞女,且相喜爱,系之《风》《雅》,谁道是耶?”故其诗不为浮泛,关系实多;但其品高性洁,激扬太过,故往往伤于讦直。中如《贱士吟》、《贫妇词》、《下客谣》等,质实无华,最为淳古。其他意在匠心,故多游戏自得,而有奇趣。盖上源渊明,下开白、苏之门户矣,惜调多一律耳。
《诗源辨体》
元结《箧中集序》谓:“近世作者,更相沿袭,拘限声病。”故其五言古极意洗削,声体之纯,远胜光羲诸子。但矫枉太过,往往有稚朴戆直之句。
诗筏
唐诗人能以真朴自立门户者,唯元次山一人。次山不唯不似唐人,并不似元亮。盖次山自有次山之真朴,此其所以自立门户也。
《载酒园诗话又编》
疏率自任,元次山之本趣也,然亦有太轻太朴者。酬赠、游宴诸诗,须分别存之;唯悯贫穷、悲兵燹之言,宜备矇瞍之诵,为人牧者,尤宜置之座右。
野鸿诗的
次山效伟长而有获。
《唐诗别裁》
次山诗自写胸次,不欲规模古人,而奇响逸趣,在唐人中另辟门径,前人譬诸古钟磬不谐里耳,信然。
《茧斋诗谈》
元次山诗悠然自适,一种冲穆和平之味,又在少陵以上。
《茧斋诗谈》
高古浑穆,老杜甘处其下,王摩诘更不必言。惟韦苏州略近,而矜贵终让一筹。
《小澥草堂杂论诗》
元次山朴素中更饶妩媚。
剑溪说诗
元次山诗,在唐人中又是一格,所谓“仁义之人,其言蔼如”也。
《四库全书总目》
结性不谐俗,亦往往迹涉诡激……颇近古之狂。然制行高洁,而深抱悯时忧国之心;文章戛戛自异,变排偶绮靡之习。杜甫尚和其《舂陵行》,称其可为天地万物吐气。晁公武谓其文如古钟磬,不谐俗耳。高似孙谓其文章奇古,不蹈袭。盖唐文在韩愈以前毅然自为者,自结始,亦可谓耿介拔俗之姿矣。皇甫堤尝题其《浯溪中兴颂》曰:“次山有文章,可惋只在晬。然长于指叙,约洁有馀态。心语适相应,出句多分外,于诸作者间,拔戟成一队。”其品题亦颇近实也。
《读雪山房唐诗序例》
元次山古调独弹,冰襟雪抱,令人不敢亵玩。
《艺概•诗概》
元、韦两家皆学陶。然苏州犹多一“慕陶直可庶”之意,吾尤爱次山以不必似为真似也。
三唐诗品
其源出于应德琏、刘公干。《贫妇》、《农臣》、《下客》诸篇,托风深微,扑而不野。《闵荒》、《舂陵》,古思同颉。杂言七字,别具风味,正如未下盐豉,千里莼羹。
《石遗室诗话》
次山五言古,开香山讽谕之体。
陈兆奎《王志》
附案:次山在道州诸作,笔力遒劲,充以时事,可诵可谣,其体极雅。少陵气势较博,而深永匀饬不若也。

人物简介

简介
未详。

人物简介

全宋诗
林敏修,字子来,号漫郎,蕲春(今属湖北)人。敏功弟。有《无思集》四卷(《直斋书录解题》卷二○),已佚。事见《尚友录》卷一三、《江西诗社宗派图录》。今录诗九首。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宋抚州宜黄人,字漫翁,号巢松。隐居不仕,精究诸子百家之书,文章敏赡。年八十余卒。有《漫堂诗集》。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宋建宁崇安人,字应期,号漫者。与辛弃疾友善。为诗清丽典雅。有《刻鹄集》。
全宋诗
彭止,字应期,自号漫者,崇安(今福建武夷山市)人。与辛弃疾同时。有《刻鹄集》,已佚。事见《万姓统谱》卷五四。今录诗五首。
全宋文·卷六二一二
彭止,字应期,自号漫者,建州崇安(今福建武夷山市)人。诗笔甚高,尝谒辛弃疾,延留累月。著有《刻鹄集》,不传。见《万姓统谱》卷五四。

人物简介

全宋诗
王克功,字德成,号漫翁(《全芳备祖》后集卷一七),道士(《诗家鼎脔》卷下)。今录诗五首。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051—1107 【介绍】: 名或作黻。宋太原人,后徙襄阳,又徙丹徒。字元章,号鹿门居士、海岳外史,世称米襄阳。以恩补浛光尉,历知雍丘县、涟水军,以太常博士知无为军。徽宗时召为书画学博士,擢礼部员外郎,出知淮阳军。举止怪异,有洁癖。能诗文,擅书画,精鉴别。书法得王献之笔意,尤工行草。画山水人物多以水墨点染,自名一家。有《宝晋英光集》、《书史》、《画史》、《宝章待访录》等。
全宋诗
米芾(一○五一~一一○七),字元章,号襄阳漫士、鹿门居士、海岳外史等,因曾官礼部员外郎,世称米南宫。原籍太原(今属山西),徙居襄阳、丹徒。宋代著名书画家,书法与苏轼、黄庭坚、蔡襄(一说蔡京)并称四大家。以恩补浛光尉。历知雍丘、涟水县,江淮荆浙等路制置发运司勾当公事,知无为军。徽宗崇宁间召为书画学博士,擢礼部员外郎。大观元年,出知淮阳军,卒,年五十七。有《山林集》一百卷(《宝晋英光集序》),已佚。宋岳珂辑有《宝晋英光集》,后人续辑有《宝晋山林集拾遗》。事见《宝晋山林集拾遗》附《故南宫舍人米公墓志》,《东都事略》卷一一六、《宋史》卷四四四有传。米芾诗,以宋嘉泰元年筠阳郡斋刻《宝晋山林集拾遗》(八卷,藏北京图书馆)为底本。校以文渊阁《四库全书》本《宝晋英光集》(八卷,简称四库本)、清咸丰《涉闻梓旧》本(八卷,补遗一卷,简称涉闻本)、日本河山亥本《宝晋英光集》(六卷,补遗四卷,抄本藏北京大学图书馆,简称河山本),并据补遗。新辑集外诗附于卷末。
词学图录
米芾(1051-1109) 初名黻,字元章,号鹿门居士、襄阳漫士、海岳外史。太原人,徙居襄阳,后定居润州(今镇江)。世称米南宫、米颠。能诗文,善书画,书法与蔡襄、苏轼、黄庭坚合称宋四家,有《宝晋英光集》辑本。朱孝臧集其词为《宝晋长短句》一卷。
全宋文·卷二五九七
米芾(一○五一——一一○七),芾或作黻,字元章,号鹿门居士、襄阳漫士、海岳外史,人称米南宫。世居太原,后徙襄阳,故世称米襄阳。因定居丹徒(今江苏镇江),故《宋史》称为吴人。以恩补浛光尉。历知雍丘县、涟水军,以太常博士出知无为军。踰年复召为书画学博士。擢礼部员外郎,出知淮阳军。大观元年卒,年五十七。芾为文奇险,不蹈前人轨辙。擅书画,精鉴裁。书法得王献之笔意,与蔡襄、苏轼、黄庭坚合称「宋四家」。山水画师法董源,自名一家,尤工临移,至乱真不可辨。著有《宝晋英光集》、《画史》、《书史》、《砚史》、《海岳题跋》、《海岳名言》、《宝章待访录》等。见蔡肇《米海岳先生墓志铭》(《清河书画舫》卷九下),《宋史》卷四四四《文苑传》六有传。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宋筠州高安人,字壮舆,号漫浪翁。刘恕子。长于史学,司马光以其父修《通鉴》有功,乞荫其子,补郊社斋郎,历钜野德安簿。徽宗政和间以蔡京荐,召为宣教郎编修官,后弃官不复仕,卒于庐山。有《太初历》、《通鉴问疑》等。
全宋文·卷二八七○
刘羲仲,字壮舆,号漫浪翁,筠州高安(今江西高安)人,恕子。长于史学,尝摘录欧阳修《五代史》之误,作《纠缪》。司马光以其父有修《通鉴》功,乞荫其子,补郊社斋郎,历钜野、德安主簿。政和间以蔡京荐,召为宣教郎、编修官。至京师,绝不造谒一人。后忤蔡京,弃官归庐山,竟不复仕。纂有《太初历》、《通鉴问疑》等。见《宋史》卷四四四《刘恕传》,《宋元学案》卷八,《宋元学案补遗》卷八。

人物简介

全宋文·卷四四三三
罗良弼(一一○八——一一六四),字长卿,自号漫叟,庐陵(今江西吉安)人。建炎三年复诗赋科,一出首乡举。绍兴二十七年廷试,授迪功郎,调赣州会昌东尉。隆兴二年卒,年五十七。著有文集三十卷、《欧阳三苏年谱》一卷、《欣会录》十卷、《诗话》二十卷、《闻书》七卷。见《澹庵集》卷二六《会昌县东尉罗迪功墓志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