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國語辭典》:防潮  拼音:fáng cháo
1.防止湿气产生。如:「为了防潮,他特地在箱子里放了些乾燥剂。」
2.防备潮水。如:「防潮闸门」。
《漢語大詞典》:秽湿(穢濕)
污浊而潮湿。 唐 李商隐 《杂纂》:“茅屋下秽湿。”
分類:污浊潮湿
《漢語大詞典》:潮闷(潮悶)
潮湿闷热。 茅盾 《追求》三:“空气非常潮闷,从早晨起,又下着牛毛雨,全市像浸在雾气中。”
《漢語大詞典》:潮黏黏
潮湿黏糊的样子。 秦兆阳 《姚良成》:“它那树脚下是块小坪坪,有很厚的潮黏黏的土。”
分類:潮湿黏糊
《国语辞典》:白木耳  拼音:bái mù ěr
植物名。白木耳科白木耳属。性喜潮湿多雨之处,常发生于梅雨季节。子实体鸡冠形或耳形,外表有平滑柔软的胶质褶襞保护著,可分泌白色或黄色黏液。遇水膨胀,遇燥乾缩,味淡薄。富含肝糖,有营养价值,常用作滋养调补品。也称为「银耳」。
《國語辭典》:乔扦(喬扦)  拼音:qiáo qiān
一种农具。为细竹制成的三脚架,农人收穫时遇霪雨,用来悬挂禾稼。
《漢語大詞典》:沤库(漚庫)
潮湿的存物之处。 汉 王充 论衡·订鬼:“ 顓頊氏 有三子,生而亡去为疫鬼。一居 江水 ,是为虐鬼;一居 若水 ,是为魍魎鬼;一居人宫室区隅沤库,善惊人小儿。”
分類:潮湿存物
《國語辭典》:埤湿(埤溼)  拼音:bì shī
卑湿。指下湿之地。「湿」文献异文作「湿」。汉。司马相如 子虚赋:「其埤湿则生藏莨蒹葭。」
《國語辭典》:尸蜡(屍蠟)  拼音:shī là
埋葬多年而皮肤、肌肉等组织并未乾枯或腐烂的尸体。
《國語辭典》:湿答答(溼答答)  拼音:shī dā dā
形容非常潮湿的样子。如:「他淋了雨,全身湿答答的。」
分類:潮湿感觉
《國語辭典》:湿浸浸(濕浸浸)  拼音:shī jìn jìn
形容潮湿浸透的样子。元。尚仲贤《气英布》第二折:「咱也曾湿浸浸卧雪眠霜,咱也曾磕擦擦登山蓦岭。」元。孟汉卿《魔合罗》第三折:「我则见湿浸浸血污了旧衣裳,多应是碜可可的身耽著新棒疮。」也作「湿津津」。
《國語辭典》:湿淋淋(溼淋淋)  拼音:shī lín lín
形容非常潮湿的样子。如:「大雨过后的街道,到处都湿淋淋的。」
《漢語大詞典》:湿渌渌(濕渌渌)
潮湿貌。 元秦简夫《赵礼让肥》第二折:“走的我遍体汗湿渌渌浑如水浇。” 清 洪升 《长生殿·进果》:“哎呀,头上湿渌渌的。” 张天翼 《清明时节》六:“他记不起抽烟,也没去喝茶,手掌上湿渌渌的全是些汗。”
《漢語大詞典》:湿润润(濕潤潤)
潮湿的样子。 老舍 《月牙儿》二二:“我的泪很容易下来,可是我设法不哭,眼终日老那么湿润润的。” 丁玲 《法网》:“鹅卵石的路上,经年是湿润润的,又常有些烂泥,粘在那上面。”
分類:潮湿
《漢語大詞典》:伸缩性
由于张力或潮湿的缘故,尺寸变大或变小的倾向性。例如:针织品有相当大的伸缩性。
延伸能力;弹性。例如:一码有三寸伸缩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