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國語辭典》:火光  拼音:huǒ guāng
火的亮光。《史记。卷七五。孟尝君传》:「孟尝君曾待客夜食,有一人蔽火光。客怒,以饭不等,辍食辞去。」也称为「火亮」。
分類:火光光芒
《漢語大詞典》:衣火光
相传 春秋 时, 楚庄王 奢靡无度,欲以大夫礼厚葬爱马。 优孟 闻之,巧言讽谏,诙谐相劝:“请为大王六畜葬之。以壠灶为椁,铜歷为棺,齎以薑枣,荐以木兰,祭以粮稻,衣以火光,葬之於人腹肠。”事见《史记·滑稽列传》。后遂用作典故,谓被焚。 清 吴伟业 《读史偶述》诗之二二:“平生赐物都燔尽,千里名驹衣火光。”
《国语辞典》:火光迸溅(火光迸溅)  拼音:huǒ guāng bèng jiàn
因撞击而火花四溅。《三国演义》第五四回:「手起剑落,火光迸溅,砍石为两段。」
《漢語大詞典》:火光兽(火光獸)
古代传说中夜间能发光的异兽。海内十洲记·炎洲:“﹝ 炎洲 ﹞ 火林山 ,山中有火光兽。大如鼠,毛长三四寸,或赤或白。山可三百里许,晦夜即见此山林,乃是此兽光照,状如火光相似。”
《國語辭典》:光燄  拼音:guāng yàn
光芒。《朱子语类。卷五。性情心意等名义》:「譬如这烛火,是因得这脂膏,便有许多光燄。」也作「光焰」。
《漢語大詞典》:光炎
火光;光芒。《韩诗外传》卷一:“日月不高,则所照不远;水火不积,则光炎不博。”后汉书·任光传:“使骑各持炬火,弥满泽中,光炎烛天地。”
分類:火光光芒
《國語辭典》:灯火(燈火)  拼音:dēng huǒ
灯光。唐。元稹〈夜饮〉诗:「灯火隔帘明,竹稍风雨声。」《文明小史》第四四回:「前去饮酒作乐,真正是笙歌彻夜,灯火通宵。」也称为「灯光」。
《國語辭典》:炎炎  拼音:yán yán
1.很热的样子。如:「夏日炎炎」。
2.热气很盛的样子。《诗经。大雅。云汉》:「赫赫炎炎,云我无所。」《红楼梦》第一回:「只见烈日炎炎,芭蕉冉冉,梦中之事便忘了对半。」
3.火光猛烈的样子。《史记。卷二七。天官书》:「炎炎有光,偃兵。」清。金俞迈〈咏木棉事〉诗:「锄花偏喜日卓午,曦驭炎炎似火轮。」
4.权势显赫的样子。汉。扬雄〈解嘲〉:「炎炎者灭,隆隆者绝。」
《漢語大詞典》:丹光
(1).指霞光。《宋书·礼志三》:“霞凝生闕,烟起成宫;臺冠丹光,坛浮素靄。”
(2).炼丹的火光。 南朝 梁 江淹 《丹砂可学赋》:“赩丹光而电烻,颯翠氛而杳冥。”
《漢語大詞典》:无火(無火)
(1).没有火光。 北魏 崔鸿 十六国春秋·前秦·苻坚:“初 坚 之未乱, 关中 土燃,无火,而烟气大起,方数十里中,月餘不灭。”
(2).指古寒食节禁烟火。 唐 王建 《寒食行》:“三日无火烧纸钱,纸钱那得到黄泉?”
(3).无烽火。谓边境安靖。 唐 赵伯励 《出师赋》:“盖使烽埤无火,亭障息肩。”
《國語辭典》:一火  拼音:yī huǒ
1.一群人、一党。《旧唐书。卷一九。僖宗本纪》:「若诸军全捕得一火草贼数至三百人以上者,超授将军,赏钱一千贯。」元。关汉卿《单刀会》第二折:「他瞅一瞅漫天尘土桥先断,喝一声拍岸惊涛水逆流,那一火怎肯干休。」也作「一伙」、「一夥」。
2.一灯。唐。项斯 江村夜泊诗:「几家深树里,一火夜渔归。」
3.一把火焚烧。唐。吴融 废宅诗:「不独凄凉眼前事,咸阳一火便成原。」
4.一次。《喻世明言。卷三。新桥市韩五卖春情》:「情兴复发,又弄一火。」
《國語辭典》:明火  拼音:míng huǒ
1.古代祭祀或占卜时,以凸透镜映日聚光点燃的火。《周礼。秋官。司烜氏》:「司烜氏掌以夫遂取明火于日,以鉴取明水于月。」
2.明亮的火。《荀子。致仕》:「今人主有能明其德,则天下归之。若蝉之归明火也。」
《國語辭典》:明火执仗(明火執仗)  拼音:míng huǒ zhí zhàng
明火,点著明亮的火把。执仗,拿著武器。明火执仗形容公开抢劫或肆无忌惮的做坏事。明。无名氏《临潼斗宝。楔子》:「我是首将来皮豹,善晓六韬知三略,明火持杖打劫人,随著展雄做强盗。」《红楼梦》第一一一回:「营官著急道:『并非明火执杖,怎算是盗?』」也作「明火持杖」。
《國語辭典》:吐火  拼音:tǔ huǒ
一种从嘴巴里吐出火来的魔术特技表演。
《漢語大詞典》:散火
(1).散发火光。 宋 徐铉 稽神录·孙汉威:“ 江 南神武军使 孙汉威 厩中有马,遇夜輒尾上放光,状若散火。” 宋 苏轼 《王伯敭所藏赵昌花·山茶》诗:“谁怜儿女花,散火冰雪中。”
(2).谓团体或组织等解散。《西游记》第八一回:“我们趁早商量,先卖了马,典了行囊,买棺木送终散火。” 明 无名氏 《女真观》第三折:“我只送你到 建康府 。当官叫你父母领去,大家散火。” 郭小川 《老雇工》诗:“东家散火西家去,反正是为人辛苦为人忙。”
《漢語大詞典》:映火
遮蔽火光。 北魏 贾思勰 齐民要术·笨麴并酒:“四度酘者,及初押酒时,皆迴身映火,勿使烛明及瓮。”
分類:遮蔽火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