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國語辭典》:火星  拼音:huǒ xīng
1.行星名。距离太阳第四近的行星,有两颗小卫星。属于类地行星,外观呈现红棕色,大气稀薄。表面的奥林帕斯山是太阳系的最高山峰。古称「荧惑」。
2.物体燃烧或碰撞时,向四方迸射的火点。如:「木炭燃烧时,迸出细碎的火星。」也称为「火星子」、「火星儿」。
《分类字锦》:烟火星流
王勃守岁诗序贲鼓雷动烟火星流
分类:岁除
《国语辞典》:火星塞  拼音:huǒ xīng sāi
引擎中,利用电力产生火花的点火装置。装在气缸上,两端的电极留有空隙,通电时发生火花,用以点燃气缸内的燃料混合气。
《漢語大詞典》:火星人
火星上的假想栖居者
由于上火星峰、下火星峰或火星谷突出发达而常被相手家认为有好侵犯或能抵抗并有时是性情暴躁等性格特点的人
《國語辭典》:荧惑(熒惑)  拼音:yíng huò
1.古代指火星。《史记。卷二七。天官书》:「察刚气以处荧惑」句下司马贞索隐引《春秋纬。文耀钩》:「赤帝熛怒之神,为荧惑焉,位在南方,体失则罚出。」汉。王充《论衡。变虚》:「有善行必有善政,政善则嘉瑞臻,福祥至。荧惑之星,无为守心也。」
2.迷惑、眩惑。汉。桓宽《盐铁论。论诽》:「夫苏秦张仪,荧惑诸侯,倾覆万乘,使人主失其所持。」也作「营惑」。
《漢語大詞典》:赤星
(1).星名。即角宿一。或称灵星,亦指祷祀灵星的祠坛。史记·孝武本纪:“薄忌泰一及三一、冥羊、马行、赤星,五, 宽舒 之祠官以岁时致礼。” 司马贞 索隐:“赤星即上灵星祠也。灵星,龙左角,其色赤,故曰赤星。”按,龙,指苍龙七宿,其角即角宿。
(2).指烈焰上腾时的火星。 唐 鲍溶 《赠李黯将军》诗:“ 细柳 连营石壍牢,平安狼火赤星高。”
《漢語大詞典》:营惑(營惑)
(1).亦作“ 营或 ”。惑乱;迷惑。史记·孔子世家:“匹夫而营惑诸侯者罪当诛!”《汉书·刘向传》:“所以营或耳目,感移心意,不可胜载。”新唐书·陈子昂传:“巫鬼淫祀营惑於人者,禁之。”
(2).火星的别称。广雅·释天:“营惑谓之罚星,或谓之执法。”参见“ 荧惑 ”。
《國語辭典》:荧惑(熒惑)  拼音:yíng huò
1.古代指火星。《史记。卷二七。天官书》:「察刚气以处荧惑」句下司马贞索隐引《春秋纬。文耀钩》:「赤帝熛怒之神,为荧惑焉,位在南方,体失则罚出。」汉。王充《论衡。变虚》:「有善行必有善政,政善则嘉瑞臻,福祥至。荧惑之星,无为守心也。」
2.迷惑、眩惑。汉。桓宽《盐铁论。论诽》:「夫苏秦张仪,荧惑诸侯,倾覆万乘,使人主失其所持。」也作「营惑」。
《國語辭典》:五星  拼音:wǔ xīng
1.古人称太白、岁星、辰星、荧惑、镇星为「五星」。即太阳系中距地球较近的金、木、水、火、土五行星。
2.古代相士以人的生辰所值五星位置推算命运,故以五星代称命运。元。无名氏《冻苏秦》第一折:「偏则是我五星,直恁般时乖运蹇不通亨。」《西游记》第四二回:「先生子平精熟,要与我推算五星。」
《國語辭典》:流火  拼音:liú huǒ
1.流,星宿西沉。流火指心星。语出《诗经。豳风。七月》:「七月流火,九月授衣。」后借指农历七月。
2.中医上指发生于小腿部分的丹毒,多因湿火下流而引起。
3.风痹的别名。参见「风痹」条。
《漢語大詞典》:火流
(1).形容酷热。 三国 魏 阮籍 《大人先生传》:“炎丘火流,焦邑灭都。” 北魏 郦道元 水经注·巨洋水:“炎夏火流,閒居倦想。”
(2).犹流火。指大火星西流。 宋 苏辙 《秋后即事》诗:“苦热真疑不復凉,火流渐见迫西方。” 清 许承钦 《送郭皋旭之大梁》诗:“火流七夕秋初到,客去 三河 雁有声。”
《漢語大詞典》:星雨
谓火星飞溅如雨。 唐 刘禹锡 《武陵观火诗》:“火山摧半空,星雨洒中衢。”
《漢語大詞典》:迸火
飞溅的火星。 唐 孟郊 《酬郑毗踯躅咏》:“迸火烧閒地,红星堕青天。”旧五代史·汉书·史弘肇传:“祸前二日昧爽,有星落於 弘肇 前三数步,如迸火而散,俄而被诛。”
分類:飞溅火星
《國語辭典》:红星(紅星)  拼音:hóng xīng
当红的影、视、歌星。如:「他因主演这档连续剧而成为家喻户晓的红星。」
《漢語大詞典》:火官
古时掌祭火星、行火政之官。礼记·月令“﹝孟夏之月﹞其帝 炎帝 ,其神 祝融 ” 汉 郑玄 注:“ 祝融 , 顓頊氏 之子,曰 黎 ,为火官。”《汉书·五行志上》:“古之火正,谓火官也,掌祭火星,行火政。” 明 田艺蘅 留青日札·天火:“上古者,五行皆有官。火官失职,则火不炎上。”
分類:火星行火
《漢語大詞典》:火落
(1).大火星为夏季南天之标识,因以“火落”谓炎暑消失,初秋来临。《乐府诗集·郊庙歌辞四·周祀五帝歌之九》:“云高火落,露白蝉寒。” 唐 李白 《酬张卿夜宿南陵见赠》诗:“当君相思夜,火落金风高。” 王琦 注:“火落,大火西流也。”
(2).方言。生火煮饭的地方。 艾芜 《回家》:“ 永森嫂 到火落里去洗碗,祖母坐在灯下,拿扇子轻轻地拍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