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漢語大詞典》:药捻(藥捻)
(1).用来点燃火药、爆竹的引线。
(2).带药的纸捻或纱布条,外科治疗时用来放入伤口或疮口内。
《漢語大詞典》:药捻儿
内装火药用来点燃火药的引信
药捻子,带药的纸捻或纱布条,外科治疗时放入伤口或疮口内
《国语辞典》:泡沫灭火设备(泡沫灭火设备)  拼音:pào mò miè huǒ shè bèi
一种建筑物灭火设备,以泡沫头、泡沫药剂、水源、加压送水装置、药剂送液装置、灭火药剂混合装置及配管构成。泡沫药剂分为化学泡、空气泡、水成膜泡等多种,适合扑灭油类火灾之用。
《国语辞典》:药发傀儡(药发傀儡)  拼音:yào fā kuǐ lěi
利用火药发动开关,使木偶活动的傀儡戏。宋。孟元老《东京梦华录。卷五。京瓦伎艺》:「李外宁,药发傀儡。」
《国语辞典》:吃枪药(吃枪药)  拼音:chī qiāng yào
吃了火药。比喻火气极大。如:「你今天见人就骂,吃枪药不成?」
《国语辞典》:冲空机(冲空机)  拼音:chōng kōng jī
武器名。构造略似火箭的战具。以强烈火药将机身由地面轰上天际,更藉机体自备炸药陆续爆发,延续前进,即在真空中亦能飞行。也称为「火箭冲空机」。
《国语辞典》:药膛(药膛)  拼音:yào táng
炮膛后端容纳火药筒的部分。
《国语辞典》:火罐儿(火罐儿)  拼音:huǒ guàn ér
1.装有火药的小铁罐或小陶罐。
2.一种中医医疗器具。拔火罐时所使用的小罐。
《国语辞典》:火捻子  拼音:huǒ niǎn zi
1.土枪上的火药引线。
2.吸旱烟时所用的点火工具。
《国语辞典》:油气弹(油气弹)  拼音:yóu qì dàn
一种应用低燃点、高挥发性火药产生气爆的廉价炸药。引爆后的火势能够将空气中的氧气烧尽,故即使藏身于战壕、碉堡等掩蔽物中,亦难倖免。其特点为爆炸范围广,爆炸时的杀伤力不下于核子弹,为传统炸弹的十倍,且制造材质低廉,有「穷人的原子弹」之称。也称为「气爆弹」。
《漢語大詞典》:火石炮(火石砲)
用火药发射石弹的一种炮。宋史·魏胜传:“砲车在阵中,施火石砲,亦二百步。”
分類:火药发射
《漢語大詞典》:火药味(火藥味)
(1).火药爆炸的气味。 陆俊超 《惊涛骇浪万里行》:“炮火的硝烟弥漫着大海,空气中布满了火药味。” 郭小川 《秋歌》:“我知道,总有一天,我会化烟,烟气腾空;但愿它像硝烟,火药味很浓,很浓。”
(2).比喻矛盾冲突前的紧张气氛。如:他的话充满火药味。
《國語辭典》:火葫芦(火葫蘆)  拼音:huǒ hú lú
一种内装火药的引火物。因形似葫芦,故称为「火葫芦」。元。无名氏《博望烧屯》第二折:「你向那博望城多准备著火葫芦。你与我先点著粮车,后烧著窝铺,您四下里火箭一齐去。」
《漢語大詞典》:火罐
(1).一种医疗器具。拔火罐用的小罐。 清 赵学敏 本草纲目拾遗·火部:“火罐, 江 右及 闽中 皆有之,係窰户烧售。小如人大指,腹大,两头微狭,使促口以受气。凡患一切风寒,皆用此罐。以小纸烧见焰,投入罐中,即将罐合患处。” 柳青 《创业史》第一部第十二章:“﹝ 郭振山 ﹞有了皱纹的宽额颅上,隆起着拔过火罐的酱红色圆印。”
(2).火器名。即装有火药的小铁罐或小陶罐,掷以烧敌。 清 魏源 海国图志·筹海篇上:“我火箭喷筒已烬其帆;火罐火斗,已伤其人。”
《國語辭典》:黑色火药(黑色火藥)  拼音:hēi sè huǒ yào
一种最早的火药。由硝石、硫黄、木炭等粉末依适当比例混合而成。爆炸时烟雾很大,常用于采矿业及爆竹工业。西元十世纪时唐朝时,中国用来制作焰火。迄至十九世纪中叶发明硝化甘油和硝酸纤维以前,一直是唯一的炸药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