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漢語大詞典》:轻灭(輕滅)
蔑视,灭绝。《剪灯馀话·何思明游酆都录》:“黄巾曰:‘此男子在世,不能恭友兄弟,视如 秦 越 ,轻灭大伦,惟重财利,受此报也。’”
分類:蔑视灭绝
《漢語大詞典》:克减(剋減)
(1).剪除灭绝。《左传·文公十七年》:“十一月,克减 侯宣多 ,而随 蔡侯 以朝事于执事。” 王引之 经义述闻·春秋左传上:“上文云‘敝邑以 侯宣多 之难,寡君是以不得与 蔡侯 偕’,若难犹未尽,亦不能朝于 晋 矣。减,谓灭絶也。”
(2).克扣减少。 茅盾 《子夜》二:“ 干丞 ,怎么工人就知道我们打算克减工钱?”
克扣;扣减。《元典章新集·刑部·刑狱》:“狱官如能用心,使狱卒常常除扫洁净……拘鈐囚粮不致剋减,病则亲临看治。” 明 谢肇淛 《五杂俎·地部二》:“近来物值则工匠浸没於外,供亿则厨役剋减於内,狼子野心,且有誶语。” 清 黄六鸿 《福惠全书·教养·恤孤贫》:“每致剋减正额,毙於飢寒。”
《漢語大詞典》:亡国灭种(亡國滅種)
国家灭亡,种族灭绝。谓一个国家被彻底毁灭。 严复 《论世变之亟》:“故其端起於大夫士之怙私,而其祸可至於亡国灭种,四分五裂,而不可收拾。” 孙中山 《党员要大家团结起来为党为国》:“当时革命党外面见到外国富强, 中国 衰弱,被人凌辱,内面又受 满清 专制,做人奴隶,几乎有亡国灭种之忧。”
《漢語大詞典》:澌亡
灭绝消亡。 明 王廷相 慎言·保傅:“世有者,必欲曲保之,其得失重,故自守之虑,常十之八九。其势也,卒於澌亡而已。”
分類:灭绝消亡
《漢語大詞典》:烟断火绝(煙斷火絶)
指人烟灭绝。《文选·江淹〈恨赋〉》:“若迺骑叠跡,车屯轨,黄尘帀地,歌吹四起,无不烟断火絶,闭骨泉里。” 李善 注:“烟断火絶,喻人之死也。”
分類:人烟灭绝
《國語辭典》:兴灭继绝(興滅繼絕)  拼音:xīng miè jì jué
语本《论语。尧曰》:「兴灭国,继绝世。」扶助被灭亡的国家,复兴被断绝的国脉。《汉书。卷一八。外戚恩泽侯表》:「自古受命及中兴之君,必兴灭继绝,修废举逸,然后天下归仁,四方之政行焉。」《东周列国志》第二三回:「兴灭继绝存三国,大义堂堂五霸魁。」也作「兴废继绝」、「兴微继绝」、「兴亡继绝」。
《国语辞典》:尼安德塔人  拼音:ní ān dé tǎ rén
生活在旧石器时代,现今已灭绝的古代人种,主要分布在欧洲。西元一八五六年在德国杜塞兰多夫附近的尼安德塔谷发现,遂以此命名。
《国语辞典》:兴灭举废(兴灭举废)  拼音:xīng miè jǔ fèi
振兴举拔灭绝废弃的国族。明。刘基〈杞子来朝公子遂师入杞〉:「胥教胥诲,以引以翼,以继武王周公兴灭举废之心,可也。」
《国语辞典》:诛凶殄逆(诛凶殄逆)  拼音:zhū xiōng tiǎn nì
殄,灭绝。诛凶殄逆指讨伐残暴叛逆的人。唐。陈子昂〈请措刑科〉:「圣人诛凶殄逆,济人宁乱,必资刑杀,以清天下。」也作「诛暴讨逆」、「诛凶讨逆」。
《国语辞典》:爪哇人  拼音:zhǎo wā rén
根据在爪哇发现的史前人类化石所确定的已灭绝的人科成员。西元一八九一年,由荷兰医生杜布瓦(Eugēne Dubois)所发现。特徵是脸孔大、头骨粗厚、前额低斜、眉塉粗隆、下颚厚重、牙齿粗大,脑容量平均八百六十西西,身高约一百七十二公分,完全直立行走。时代比北京人要早,因此被认为更原始些。
《国语辞典》:披毛犀  拼音:pī máo xī
是一种已灭绝的犀牛,生存于更新世,并存活于冰河时期。披毛犀生活在欧亚大陆北部,有一只扁平的角,可以推开雪来吃草。它有一层厚毛皮及脂肪,在寒冷环境用来保持温暖。也称为「长毛犀牛」。
《漢語大詞典》:断灭空(斷滅空)
灭绝生机,虚妄乌有。 明 李贽 《观音问·答自信》:“若无山河大地,则清浄本源为顽空无用之物,为断灭空不能生化之物,非万物之母矣,可值半文钱乎?”
《國語辭典》:暴殄天物  拼音:bào tiǎn tiān wù
殄,灭绝。天物,鸟兽草木等自然界生物。暴殄天物语出《书经。武成》:「今商王受无道,暴殄天物,害虐烝民。」指残害各种生物。唐。杜甫〈又观打鱼〉诗:「吾徒胡为纵此乐,暴殄天物圣所哀。」宋。陆游 广德军放生池记:「至于后世德化弗行,厉禁弗施,广杀厚味,暴殄天物。」亦可喻糟蹋物力,不知珍惜。《红楼梦》第五六回:「若不派出两个一定的人来,既许多值钱之物,一味任人作践,也似乎暴殄天物。」《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就是衣服一层,平素不肯穿一件绸衣;兄弟做了上去,请老人家穿,老人家非但不穿,反惹了一场大骂,说是暴殄天物。」